1898年谭嗣同壮烈就义,临刑前其妻李闰哭喊道:我想为你生个孩子

万千钧堂 2025-04-16 11:39:47

谭嗣同跟老婆李闰是旧时候那种由爹娘给定的亲,但李闰跟那会儿的其他女人真的很不同。

李闰在1865年来到这个世界,她是咸丰时期进士李寿蓉的第二个女儿。六岁那年,李闰失去了母亲,从此她的成长轨迹发生了变化。当父亲忙于公务时,乳母会负责教导她各种礼仪规矩;而父亲有空闲时间,就会亲自来教她诗词歌赋。

李寿蓉在财政部工作那会儿,他有个关系挺好的老乡叫谭继洵。他俩经常走动,关系铁得很。因为这个缘故,李闰打小就跟谭伯伯挺熟。

时间过得飞快,李闰一下子就长到了可以出嫁的年纪。她按照父亲的安排,答应了要嫁给谭家的少爷复生做媳妇。

谭嗣同,也就是谭复生,是谭继洵第三个儿子,跟李闰同岁。他们俩真是挺配的,家庭背景相当,就像是天生一对。对于老爸给安排的这门亲事,谭嗣同没有啥不同意的。

1883年春季,李闰进了谭家大门,和谭嗣同正式结为连理。谭嗣同被她那温柔贤良的性格,还有写诗作文的才华给迷住了,这种感觉是他母亲去世后,好久没体会到的温暖了。

李闰在谭家安顿下来后,尽管她从小就失去了母亲,但多亏了父亲和乳母的悉心教导,她完全能够胜任一个贤能的家庭助手。谭继洵老爷子呢,只要碰到老朋友或者亲戚,就会忍不住夸耀说:

你闺女真的很棒,我儿子娶的媳妇也同样出色。

李闰非常理解并力挺丈夫的梦想,她默默承担起了家里的所有事务,从来没有过半句牢骚。在夫妻俩这样时常分隔的日子里,他们结婚六年后,李闰终于迎来了他们的第一个宝宝。

李闰怀了孕,这事儿让谭家上下高兴得不得了,谭继洵更是大费周章,家里布置得喜气洋洋,就等着长孙出世。他还特地吩咐谭嗣同,让他别出门乱晃,得老老实实陪着李闰,一直到孩子生下来。

一年后,他们的宝贝儿子来到了这个世界,谭嗣同给孩子起了个大名,叫传铎,小名叫兰生。到了孩子满月的日子,谭嗣同竟然按照老规矩,给长辈们面子,办了一场宴席。为啥这么说呢?因为他心里满满的都是对儿子的疼爱,对妻子的深情,他想着得为这俩宝贝做点什么来表示表示。

但这份幸福转瞬即逝,孩子还没满一岁就离开了人世,全家都沉浸在深深的哀痛里。李闰因为失去孩子心痛得要命,还总觉得对不住丈夫,结果病倒了好一阵子。

谭嗣同心里特别挂念妻子的身体,当他知道李闰心里对他有愧疚时,就直接跟妻子说了心里话:咱俩的感情,不是靠孩子来维系的。而且孩子没了,这事儿真不怪你,你别老往心里去。你现在就专心养病,孩子以后还会有的。

听了老公的话,李闰心里头真是暖和,她跟着大夫的建议调养身子,一点点地恢复了健康。正当她琢磨着再给谭家添个丁进口时,清朝政府那边却是岌岌可危,老往外割地,忙着求和。

谭嗣同那会儿刚找了个官儿当,得去苏州做知府。但这一路走过去,他心里头可真不是滋味。满眼望去,尽是饿着肚子的老百姓,村子也是破破烂烂的。这一瞧,他原本打算好好干官的心思,立马就变了。他琢磨着,得借着当官的这股劲儿,自己想点办法,把这烂摊子给收拾收拾。

谭嗣同接手新职位后,立马就开始帮衬着老百姓,同时他心里也一直琢磨着各种法子。他读了很多书,直到有一天,翻到日本“明治维新”的事儿,感觉眼前一亮,像是瞅见了未来的新希望。

1895年那会儿,《马关条约》一签,谭嗣同一听这消息,立马把手里的笔往桌上一摔,心里头那个气呀,觉得这些人简直让国家颜面扫地。他一合计,干脆不干了,决定辞官回家。

回到老家后,他听说湖南的巡抚陈宝箴正在搞新政策,心里立马觉得有了盼头。接着,谭嗣同就在自个儿家乡搞了个南学会,主要是给那些学生们讲讲爱国的道理,还有一块儿琢磨琢磨怎么拯救国家,保住民族存亡的法子。

谭嗣同的行动得到了李闰的大力支持,她认为丈夫做得对,便开始亲自下场帮忙。李闰主动召集起周围那些没缠足的女性,带着她们一起走上街头,宣扬不缠足的优点,教导女人们要开放思想,别再被封建规矩给绑住了。

这样一来,整天忙得团团转,关于要孩子的事情就先被放到一边了。

在巡抚衙门和谭嗣同两口子的用心推动下,湖南变成了实施新政最领先的地方。

1896年,谭嗣同决定去京城闯一闯,想把新政推广到更多地方。到了那儿,他碰到了康有为和梁启超两人。

三个人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他们共同的理想让改革行动迅速火了起来。

1897年那会儿,德国硬生生占了胶州湾,这下可好,其他列强也都蠢蠢欲动,想分一杯羹。光绪帝瞅着国家里里外外都是事儿,心里头那个急啊。刚好康有为和梁启超跑来提议变法,光绪帝一听,立马拍手叫好,特别赞成他们的想法。

谭嗣同因为上书得到批准,心里特别高兴。他有点过于乐观地想,既然皇上都点头了,这事儿应该能顺顺利利地办下去。但他却没去多想,皇上背后还有位厉害角色——慈禧太后。

慈禧这人虽说有不少争议,但她心里还是盼着国家能安安稳稳的。所以一开始,她接纳了谭嗣同他们,支持他们搞变法。可她压根儿没想到,这变法头一炮就是要撤掉驿站、扔掉八股文,还要把权力交还给光绪帝。

慈禧火了,直接叫停了他们的改革,并且把光绪给关了起来。

1898年的时候,慈禧太后一道命令,就把那些搞变法的人全给抓起来了。康有为和梁启超一听风声不对,立马脚底抹油,一个跑去了法国,一个溜达到了日本。这么一来,谭嗣同他们那帮人发起的变法就算是黄了。因为这变法前前后后也就搞了一百来天,所以后人就给它起了个名儿,叫“百日维新”。

谭嗣同的好友劝他也像康有为、梁启超那样,先躲一躲风头,但他就是不肯。他自个儿留在京城,给老婆写了封信,里面讲了他俩这么多年的深厚感情,还交代了些家里的小事情。对于自己正面临的危险,他一个字都没提。

李闰可不是个普通的妇人,一看丈夫寄来的信,她心里头就咯噔一下,感觉事情不妙。但两人相隔千山万水,她也只能在心里默默祈求老天保佑了。

危机一步步临近,朋友们不忍心看着谭嗣同白白送死,又一次劝他逃到国外去。但谭嗣同坚持要用生命来表达自己的志向。他对朋友们讲道:

每个国家进行变革,几乎没有不经历流血牺牲的。但看看现在的中国,还没听说有谁因为推动变革而丢了性命,这或许就是国家还不够强盛的原因吧。要是有的话,那就从我做起,从嗣同这儿开始吧。

谭嗣同被关进了大牢,他是在自己住的地方,安安静静地等着清朝官府的人上门逮他。

家乡传来了噩耗,妻子李闰心里头那叫一个难受。她以前就知道老公脾气硬,可咋也没想到他硬到连命都能豁出去的地步。

李闰心里头憋着难过,二话不说就往北京赶,她心里盘算着,怎么也得在最后时刻把老公给拉回来。

一到北京,她就赶紧想办法贿赂了看牢房的人,见到了被关起来的谭嗣同。她盼着老公能听她的,先想办法活下去。

不过,谭嗣同还是坚守着自己的初心,决定用生命来表达自己的志向。

三天后,谭嗣同被带到了菜市口那个执行死刑的地方。

瞅见老公被绑得像粽子一样,眼看就要永远离开自己,李闰心里头那个难受啊,可这时候她能咋整呢?她拼命挤开围观的人,朝着老公奔去,却被看守的狱卒给拦腰截住。李闰死命地拽着,眼泪哗哗地往下流,对着老公大声哭喊:

“复生,我特想跟你有个娃!咱俩现在不是还没孩子嘛!”

瞅着老婆,谭嗣同心里头满是过意不去,可一听她那么一喊,他立马一本正经地回应说:

世道混乱,未来看不清,养娃就像添个苦力,这样一想,还不如不养娃呢!

李闰眼泪哗哗地流,她一句话也没再讲,就让狱卒把自己从刑场带走了......

那天,谭嗣同跟其他五位支持变革的人一块儿,勇敢地献出了生命,后来被人们称为“戊戌六君子”。

李闰这世上走了一遭,经历了不少伤心事,现在就剩她一个人了。她没再找人成家,也没有孩子,不过她一直忙着做些有价值的事儿。

她一直在纪念着逝去的丈夫,亲自张罗建起了谭嗣同烈士纪念馆,常在那讲述谭嗣同的理念。

之后,李闰动手建起了师范学校跟育婴所,给女娃娃们提供了免费上学的机会,也让那些没爹没娘的孤儿们有了个遮风挡雨的地儿。她一直记着,要把老公生前没干完的事儿给办好。

李闰到了60岁,康有为和梁启超特地赠了她一块牌匾,上面写着“女中豪杰”。再加上她自己写的那本《说说历史上的烈女们》,基本上就把李闰这辈子给概括了。

过去的事儿没法回头,每多一分想念,就多一分心灰。

下辈子我愿当个摘莲的,在横塘水里能和你碰上头。

李闰,是个老派的女子,但她有股子勇气,接下了丈夫的遗愿,一辈子都在为这个目标忙活,真是女中豪杰啊。

谭嗣同,他豁出性命守护国家,勇敢无畏,大气磅礴,满心都是付出和献身,真是个了不起的民族大英雄。

如果这辈子过了,希望他们能在个安稳的世界里,简简单单地当一对儿夫妻。

0 阅读:1

万千钧堂

简介: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