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主梦碎?迪士尼真人版《白雪公主》上映,却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口碑滑铁卢。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难道是童话故事也有“翻车”的一天?
票房与口碑的巨大反差
春季档周末,电影市场竞争激烈,《我会好好的》、《怒水西流》、《向阳·花》、《水饺皇后》等影片扎堆上映,本以为迪士尼的《白雪公主》真人版会凭借强大的IP优势占据一席之地,却没想到,口碑却一路下滑,跌破眼镜。IMDB评分低至2.1,豆瓣评论区更是差评如潮,这景象,跟之前的“烂片之王”《逐梦演艺圈》有得一拼了!不仅国内观众吐槽连连,就连一向对迪士尼比较宽容的美国观众,也对这部电影表示失望。这究竟是哪里出了问题?
选角的致命伤?
女主角瑞秋·齐格勒的选角,堪称本片最大的败笔。 她与我们心中白雪公主的形象相差甚远不说,演技也未能撑起这个经典角色,甚至在采访中流露出对原著的不满,态度颇为傲慢,这无疑加剧了观众的反感。反观饰演皇后的盖尔·加朵,虽然颜值在线,但演技却逊色于女主角,有种“空有其表”的感觉。就连王子角色,也因为形象平庸,毫无存在感,让人不禁感叹:这选角标准,也太让人摸不着头脑了吧?还有那七个小矮人,用CG技术制作,与真人演员的风格完全不搭,画面效果极度割裂,让人感觉像在看一部“缝合怪”。
剧情魔改惹众怒
迪士尼这次的魔改,可谓是“用力过猛”。 首先,女主角肤色的改变,引发了巨大的争议。 有人认为这是为了迎合“政治正确”,但这种强行改变,却失去了原著的韵味,反而让人感到不适。其次,迪士尼对原著的改编,完全是“东拼西凑”,剧情走向与人物形象都与原著大相径庭,缺乏逻辑,强行蹭IP,却没能抓住精髓。比如,电影中对白雪公主名字来源的解释,就显得非常牵强附会,让人觉得编剧在敷衍观众。更让人难以接受的是,女主角在电影中竟然出现不洗头的邋遢形象,这与我们心中纯洁美丽的公主形象大相径远。
19亿巨制,为何沦落至此?
尽管影片制作耗资高达19亿,画面精致,但演员表现力极差,剧情逻辑混乱,使得这部高成本制作最终沦为一部令人失望的烂片。这不得不让人反思,一部电影的成功,究竟是靠堆砌资本,还是真正用心打磨故事和角色?难道19亿就买不来一个好故事了吗?
网络争议持续发酵
面对铺天盖地的批评,一些支持者试图为影片洗白,比如辩解“白雪公主并非必须是白人”等等,但这些解释显得苍白无力,根本无法挽救影片的口碑。大部分观众则表示,这部电影是对经典童话的亵渎,是选角的失败,更是剧情魔改的灾难。更有甚者,认为片方在试图用“政治正确”的帽子来打压批评的声音,这种PUA行为,更是令人反感。
一部电影的失败,究竟是偶然还是必然?
我认为,这部电影的失败,并非偶然。迪士尼这次无疑是“高估了IP的价值,低估了观众的眼光”。 盲目追求“政治正确”,忽视了故事本身的魅力,最终导致了口碑的崩塌。这给我们敲响了警钟:一部好的电影,需要的是精良的制作、精彩的故事、以及对观众的尊重。 与其靠着IP炒作,不如踏踏实实讲好故事,这才是电影制作的根本。
你对《白雪公主》真人版电影的评价如何?欢迎在评论区留言,一起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