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糖尿病患者的日常交流中,一个令人担忧的话题时常被提及:糖尿病最终是否会演变成尿毒症?
对于这个问题,我们可以给出一个明确的答案:不会。然而,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对糖尿病可能引发的肾脏并发症掉以轻心。研究显示,大约有20%~40%的糖尿病患者会患上糖尿病肾脏病(简称“糖肾”),这一比例之高,足以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糖肾”的发展过程是一个渐进的、多阶段的过程,通常被划分为五个阶段。在最初的1-2期,患者往往没有明显的症状,这使得很多患者错过了早期干预的最佳时机。到了第3期,一些细微的症状开始显现,但往往被忽视。而一旦进入第5期,即尿毒症期,肾脏功能已经严重受损,部分患者甚至需要依赖透析或肾移植来维持生命。
那么,如何在“糖肾”的早期阶段发现并进行治疗,从而避免病情恶化到尿毒症呢?
一、观察尿泡沫,发现肾脏病变
关键在于对尿液变化的敏感观察和及时就医。其中,泡沫尿是一个值得警惕的信号。但需要注意的是,并非所有泡沫尿都意味着肾脏受损。要判断泡沫尿是否与“糖肾”有关,我们需要关注以下几个条件:
首先,泡沫尿的泡沫应该像啤酒泡沫一样细小且持久。这是因为当肾脏受损时,肾小球过滤功能下降,导致尿液中蛋白质含量增加。蛋白质的存在使得尿液表面张力增大,从而形成了细小的泡沫。这些泡沫不仅数量多,而且不易消散,与因剧烈运动或喝水少等原因产生的短暂性泡沫尿有着明显的区别。
其次,如果泡沫尿持续存在且不易消散,我们就需要更加警惕了。当然,除了肾脏受损外,还有其他一些因素也可能导致泡沫尿的出现,如高血糖、服用某些降糖药物(如“列净”类降糖药)以及肾盂肾炎、膀胱疾病、尿路感染等。因此,在出现泡沫尿时,我们不能仅凭这一症状就断定是“糖肾”,但也不能掉以轻心,最好及时去医院进行进一步检查。
二、夜尿增多:警惕糖尿病肾病来了
除了泡沫尿外,“糖肾”患者还可能出现夜尿增多的症状。正常情况下,肾小管会重新吸收夜间产生的尿液,从而减少夜间排尿次数。但如果肾小管受损,其重吸收能力下降,就会导致夜间排尿次数明显增多。如果糖友发现自己夜间上厕所次数超过2次,且尿量较大(有时甚至超过白天尿量),就需要警惕“糖肾”的可能性了。
三、水肿:糖尿病肾病的强烈信号
此外,“糖肾”患者还可能伴随水肿、血压升高以及糖尿病眼病等症状。水肿是由于肾脏排泄水分能力下降导致的;血压升高则可能与肾脏受损后体内水钠潴留有关;而糖尿病眼病则是糖尿病常见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其症状包括视力模糊、变形或眼前有闪光等。这些症状的出现进一步提示了“糖肾”的可能性。
四、糖尿病友如何防肾病?
面对“糖肾”这一潜在的威胁,我们应该如何预防和治疗呢?
首先,对于所有2型糖尿病病友以及病程超过5年的1型糖尿病病友来说,定期进行肾脏病筛查是至关重要的。筛查项目包括尿常规、尿白蛋白/肌酐比值(UACR)和血肌酐(eGFR)等。这些检查可以帮助我们及时发现肾脏受损的迹象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如果筛查结果异常或不能确诊“糖肾”,医生可能会建议进行肾活检。肾活检是确诊糖尿病肾脏疾病的“金标准”,通过直接观察肾脏组织的病理变化来做出准确诊断。虽然肾活检是一种有创检查,但其对于明确病情和指导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在治疗方面,除了控制血糖、血压和血脂等危险因素外,针对“糖肾”的特异性治疗也至关重要。这包括使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或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等药物来减少尿蛋白和保护肾脏功能;对于已经进入尿毒症期的患者来说,透析或肾移植则是维持生命的重要手段。
总之,“糖肾”虽然是一种严重的糖尿病并发症,但只要我们保持警惕、及时就医并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就可以大大降低其发生率和危害程度。因此,作为糖尿病患者或家属的我们来说,了解“糖肾”的相关知识、关注尿液变化并定期进行肾脏病筛查是保护肾脏健康、远离尿毒症的重要步骤。让我们共同努力,为自己的健康护航!
因个体差异,本文不做治疗依据,请在医生指导下就诊!
糖友们,肾是大事,别等小症状变尿毒症才后悔!早查早治,健康才是硬道理!👍
泡沫多,还与服药有关。服用“列净”类药物时,由于尿液中含糖量高,容易发酵异味。尿频,晚间也会起夜。
蛋病了
始终没说出后天性糖尿病是如何产生的,也没有说如何才能再初期自行康复。本人也是发展到脚底发白烂过,没有去过医院配药,自己想办法康复
🌸吃什么药,能治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