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已经过了一半了,很多孩子的身高干预已经见了成效。如果你家孩子还是长得慢,偏矮,就得抓紧行动了。
有的家长也跟我抱怨:“都说春天长个儿快,可我家的吃得也不少,怎么就是不见长高?”“孩子晚上老起夜,白天没精神,头发还枯黄枯黄的,这是不是缺啥营养啊?”其实出现这类问题,可能和孩子的“肾气”有关!

中医讲“肾为先天之本”,肾主骨生髓,孩子的骨骼发育、牙齿生长、头发润泽,甚至脑力体力,都和肾气是否充足息息相关。

春天是肝气旺盛的季节,肝木需要肾水的滋养才能顺畅生长。如果肾气不足,就像小树苗没了水的滋养,容易干燥生火,孩子会出现烦躁、睡眠差、口干舌燥、胃口差、盗汗、注意力不集中等问题,甚至影响长个儿。再加上现在孩子学习压力大,熬夜多,久坐不动,这些都在偷偷消耗肝血肾精。
所以春分补肾,既能润燥清火,又能给孩子的生长加把劲儿!
如果孩子有下面这些情况,家长留心,该补肾了:
长得慢,比同龄孩子矮一截,骨龄偏小得多;头发稀疏发黄,没光泽,容易掉;尿频,甚至五六岁了还偶尔尿床;手脚冰凉,怕冷不爱动;注意力不集中,记东西慢,总说累,白天哈欠连天;牙齿长得晚,换牙慢,牙齿松动不结实。有这些症状的孩子,多半是肾气不足了。肾虚的孩子就像一盏油不够的灯,看着能亮,但火苗弱,稍微吹点风,比如感冒、熬夜了,就容易“熄火”,体质差不说,身高也容易被耽误。
有个孩子,最近一年才长了2公分,体重也只有16公斤。家长特别焦虑,说“孩子前两年买的衣服,现在穿上还大。”

孩子瘦小,脸色发暗,头发又细又黄,晚上总起夜2-3次,白天上课老走神,体育课跑两圈就喘。我一看舌头,舌淡苔白,两边有齿痕,把脉发现沉细无力,典型的脾肾两虚。
治疗思路:孩子肾精不足,骨骼失养,所以长得慢;脾虚运化差,吃再多也吸收不了营养。必须先健脾,让脾胃能运化水谷,再补肾填精,把“先天”和“后天”都补上,孩子就能长个。
考虑:熟地、山茱萸、山药补肾填精,加党参、白术、茯苓健脾,配少量陈皮理气,防止滋腻

可以做栗子山药小米羹当晚餐(做法放后面),戒掉睡前牛奶(容易加重夜尿),增加户外跳绳、摸高运动。调理1个月后,孩子夜尿明显减少,基本上会起床1次,脸色都透亮了;3个月时,孩子胃口大开,体重增加了2公斤;坚持半年复诊,身高从126长到132cm,平均每月长1公分,长速提升非常多,也出乎我的意料了。
慢慢地孩子的脾肾功能恢复了,以后营养吸收,睡眠排便都改善了,长个长肉自然也不是问题了。
栗子山药小米羹做法:
材料(3岁以上):鲜板栗8颗(或干栗仁20克),山药50克,小米30克,核桃仁10克,枸杞5克,清水600毫升。做法:板栗切小块,山药去皮切丁,小米淘洗干净;所有材料(除枸杞)放入锅中,大火煮开后转小火炖30分钟;加入枸杞再煮5分钟,喜欢稠的可以多煮一会儿,晾至温热即可。

功效:板栗补肾强腰,山药健脾固肾,小米养胃安神,核桃温补命门。这个方子脾肾同补,还能缓解春季疲劳、盗汗,尤其适合瘦弱、怕冷、消化差的孩子。脾胃虚弱的孩子,补肾前先健脾,否则补不进去还容易上火;如果孩子有性早熟迹象(如乳房早发育、骨龄超前),别盲目跟风用这个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