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晓雯
不少家长可能都存在这样的想法:耳朵不过是孩子辨别声音的工具,和学习能力、智商没啥关系。但真相并非如此!耳朵与大脑有着众多相连的神经,孩子听觉能力的优劣,一定程度上能左右其智商,进而影响学习能力。
我的闺蜜就是明白这个道理的聪慧家长。她从孩子很小的时候就着重培养其听觉能力,如今,她的孩子学习新知识轻松自如。想必看到这儿,很多家长已经心急如焚,迫切想知道怎样锻炼孩子的听觉能力。别慌,接下来我会从孩子听觉能力发育的敏感期、重要性以及培养方法等方面,给大家详细讲解。
孩子的听觉发育在所有感官中是最早的,可分成多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特点。家长要提升孩子的听觉能力,一定要抓住下面这些敏感期。
胎儿时期,宝宝在妈妈肚子里时,听觉发育就已开始。据《怀孕百科》,胎儿约在二十四周能听见声音,且声音越大,反应越明显。如果家长想培养,在宝宝五六个月时,妈妈就可为其胎教,放音乐或其他有声内容,但这时期的培养不是全部,后续敏感期也很关键。
宝宝 0 - 6 个月,听觉发育早,出生时听力就较完善。这时,宝宝听到陌生或大的声音,会有身体抖动、哭闹等反应。而且,宝宝对妈妈声音格外敏感,晚上得听着妈妈讲故事才能睡好。同时,这个阶段的宝宝对各种声音充满好奇。家长抓住这个阶段,让孩子多听丰富的声音,能拓展认知,对智商发展有益。
宝宝 7 - 12 个月,七个月大的宝宝不再只满足听,而是想自己制造声音,常通过扔东西来弄出声响。这看似让家长头疼,实际是听觉能力发展的表现,还挺积极。家长仔细观察会发现,孩子能理解声音,会看父母脸色了。一旦发现这些变化,家长就要赶紧培养,比如帮孩子制造声音、放音乐、和孩子交流。
很多家长还没重视孩子的听觉,觉得让孩子多学数字、英语更有用。其实,良好的听觉能力对孩子多方面都大有益处。
能促进语言能力。听和说紧密相连,孩子要表达好,得先靠听来学。新生儿出生时听力完善但不会说,后来能叫爸妈和说很多话,就是靠听觉。听觉好的孩子,说话能力更强,因为能更好捕捉语调,听得多就说得好。
能提高学习能力。孩子在课堂上,耳朵是接收信息的第一感官。统计显示,听觉好的孩子,听课轻松、理解深刻,不容易分心,能快速掌握知识。而且,好的听觉有助于发展语言能力,这对学习非常重要,所以能显著提升学习能力。
孩子和小伙伴交往,语言和听觉很重要。从打招呼到一起玩游戏,都离不开听觉。要发展宝宝听觉,家长和孩子的沟通关键。妈妈尤其重要,宝宝出生就能分辨妈妈声音,所以妈妈要多交流。但宝宝理解能力有限,妈妈说话要慢、清楚,方便宝宝听明白。
市面上有很多发声玩具,像尖叫鸡、八音盒、乐器玩具等。家长买给宝宝,能锻炼听觉,也许还能培养乐感,说不定成为特长。但注意调节音量,别伤了孩子听力。
还有,给宝宝读绘本。绘本是家长喜欢的读物,能发声,有故事、各种新奇声音,配可爱图片,能全面培养孩子听觉和视觉,促进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