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人掌转行故事,两年高原试种,退伍军人笔记,温差适应
在众多绿植中,仙人掌一直都算是比较独特的一种。它的特点那可不少,仙人掌大多长得浑身带刺,形状各种各样,有的像手掌,有的像柱子。这仙人掌啊,水分储存能力很强,特别耐旱,好多地方都适合它生长。
在种植绿植这事儿上啊,不少人都会遇到些痛点。就拿很多人喜欢在家里或者办公室养绿萝来说吧,绿萝看着那绿油油的,在花店里或者网上买回来的时候看着生命力挺旺盛的。可很多人养上3天就开始发现不对劲儿了,叶子慢慢发黄,要是7天还不见好,那就基本快不行了。这时候啊,大家就开始各种找原因,是浇水浇多了,还是没浇水呢?是光照太强了,还是太弱了?其实啊,不同地方的土壤、气候啥的,对绿植的影响可大了。比如说在华北的一些城市,气候比较干燥,可能绿萝就需要多喷喷水,保持一定的湿度才能长得好;要是在华南一些湿润的地区,给绿萝浇水就得小心翼翼,多了就可能让它的根烂掉。
我有个朋友啊,他可喜欢在阳台种花种草了。一开始啊,他觉得仙人掌是最好种的,就没怎么精心照顾。结果啊,一个月过去了,仙人掌变得软趴趴的,有些还出现了斑块,看起来没精打采的。他就特别纳闷,这仙人掌怎么还这么难伺候呢?其实啊,仙人掌虽然耐旱,但也不是完全不管就行。
说起仙人掌转行的故事,这还得从一个退伍军人说起。这个退伍军人退伍之后啊,想着不能就这么荒废了在部队练出来的那股子毅力和吃苦耐劳的精神,就想尝试在高原上种仙人掌。他从决定要种仙人掌开始,就制定了详细的计划。他把自己在部队时的那种严谨态度都用到了种植仙人掌这件事上。
在高原上种仙人掌可不是件容易的事儿。高原的地形地貌复杂多样,有的地方寸草不生,有的地方土壤特别瘠薄。而且高原的气候条件很特殊,昼夜温差特别大。就拿青藏高原的部分地区来说吧,白天温度能达到二十多摄氏度,到了晚上,温度可能一下子就降到零摄氏度以下。这种剧烈的温差对植物来说是个很大的考验。
他刚开始在高原上试种仙人掌的时候,3天的时间里他就发现了一些问题。他种的那些仙人掌,有的表面开始微微发黄,他心里就很着急。他就每天观察这些仙人掌,7天的时候,他发现有些仙人掌的生长点似乎受到了影响,没有像在平常见到仙人掌那样有那种新生的活力。一个月过去了,他发现大部分的仙人掌生长都很缓慢,远远没有达到他预期的效果。
但是这个退伍军人可没有放弃。他开始仔细研究这些问题,他考虑到可能是土壤的肥力和透气性不够。于是,他就到处找资料,尝试不同的方法来改良土壤。他从周边收集了一些腐殖质,经过处理后混入到种植仙人掌的土壤里。又过了一段时间,他发现仙人掌开始有了变化。
随着种植时间的推移,到了三个月的时候,那些改良过土壤后种植的仙人掌,和没有改良土壤的呈现出明显的对比。改良土壤后的仙人掌,虽然生长速度还不是很快,但已经开始有了新的小茎块生长出来,叶片也更加饱满。而没改良土壤的,还是生长缓慢,有些甚至开始出现枯萎的迹象。
这个退伍军人在种植过程中,还会对比不同品种的仙人掌。除了我们常见的金琥仙人掌这种,他还试种了一些比较冷门的品种,像草球仙人掌、量天尺仙人掌、子孙球仙人掌、金星仙人掌等。
就拿草球仙人掌来说吧,和金琥仙人掌比起来,草球仙人掌长得比较低矮松散,它的刺座比较密集。在种植的时候,草球仙人掌对水分的需求好像稍微比金琥仙人掌稍微高一点,但又不能太多,不然就容易烂根。在温差大的高原环境下,草球仙人掌的适应性就比金琥仙人掌稍弱一些。金琥仙人掌相对来说更皮实一些,在同样温差大的环境里,它能够更好地保存自身的水分,保持生长的活力。
量天尺仙人掌呢,它的茎是三棱柱状的,很容易长出和茎垂直的棱座,要是温度合适,开花还特别壮观。在种植量天尺仙人掌的时候,发现它对光照的要求比较高。在高原上,如果光照时间不够,它的茎就会变得细长,花朵也很难孕育出来。和一般阳台常见的小型的、对光照不太挑剔的绿植相比,差别就更大了。比如说绿萝,一天光照几个小时可能都无所谓,但是量天尺仙人掌在高原上,每天可能得有至少6个小时的充足光照才行。
子孙球仙人掌这个冷门品种也很有趣,它很容易长出很多小的球形分株,长得很萌。而且它的刺比较柔软,在触感上比金琥仙人掌好多了。但是它的球体比较小,保存水分和养分的能力相对较弱。在温差不是特别大的地方,可能还需要偶尔浇点水保湿,不像金琥仙人掌,长时间不浇水也能好好活着。
金星仙人掌的特点是球体扁平,布满了金黄色的放射状刺座,而且球体顶部平坦,容易形成花座。它的耐寒能力相对其他品种要稍差一点,在高原的冬春季节,如果防寒措施不到位,很容易被冻伤。而金琥仙人掌相对来说更耐寒一些。
在这个两年的试种过程中,这个退伍军人记录了非常详细的笔记。这些笔记不仅仅是关于仙人掌生长的数据,还包括了每一次调整种植环境、更换土壤、浇水施肥的时间等等。通过不断地总结经验,他发现仙人掌在高原上的生长其实是有规律可循的。
对于这些需要适应强温差的仙人掌品种,在白天温度较高的时候,土壤中的水分蒸发会比较快。这个时候,仙人掌会通过自身的气孔闭合等方式来减少水分的散失。而到了晚上,温度低,仙人掌的气孔又会打开,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储存起来,用于白天的光合作用。这种特殊的生理机能使得它们能够在温差大的环境中生存。
他还在笔记里写道,不同地区对仙人掌的影响也很大。他在华北地区也试种过一部分仙人掌。华北地区的昼夜温差虽然没有高原那么大,但也还是比较明显的。在这个地区种植仙人掌,土壤的肥力要求和水分管理就和在高原上有些不同。在华北地区,土壤的肥力如果太高,可能会导致仙人掌徒长,茎变得细长,花朵也开不好。而在高原上,土壤肥力稍高一点,反而有助于仙人掌长得更加健壮,只是要注意控制好浇水的量,不然肥料太多,加上水分,容易烂根。
他发现,在办公场所的仙人掌,因为室内空调的影响,温度变化比较大,有时候会和它的原生环境温度变化有冲突。如果把仙人掌放在阳光能直射的窗边,中午温度可能会过高,超出仙人掌承受的范围,它就会发黄打蔫;如果放在温度比较低的空调出风口下,又容易被冻伤。而像在居家环境里,如果放在朝南的阳台,光照充足,仙人掌生长得就会比较好。但是如果阳台比较封闭,空气不流通,仙人掌也容易出现病虫害。
像在咖啡厅这种场所,如果有仙人掌装饰,由于室内通风可能不是很好,而且光照时间有限,适合种植那种对光照和通风要求不是特别高的仙人掌品种,比如观音莲仙人掌。观音莲仙人掌相对来说比较耐阴,在有限的光照条件下也能生长。
这个退伍军人两年的高原试种经历,给我们带来了很多关于仙人掌种植的宝贵经验。不过,还有一个问题留给大家思考。如果说在热带地区尝试种植这些从高原上品种改良过来的仙人掌,又会遇到哪些新的挑战呢?这是不是一个完全不同的问题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