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角力白热化,美菲联手秀肌肉,实弹演习引发关注!万万没想到,关键时刻,中国竟邀请包括美国在内的六国海警齐聚南京!
信息来源:《中日韩俄美等国家海警齐聚南京,商讨这些事情——》,京报网,2025年4月11日。
这看似“不搭界”的操作,究竟是化解危机的妙手,还是另有更深远的战略考量?
美菲“秀肌肉”
最近,美国和菲律宾在军事上动作频频,着实吸引了不少眼球。从三月底拉开帷幕的“盾牌”军演,到四月初的“雷霆对抗”空军演习,再到年度重头戏“肩并肩”联合军演,一连串的军事行动都指向一个事实,美菲军事合作正在显著加强。
这些演习的科目涵盖通信、炮兵实弹射击、后勤保障以及多兵种协同作战等多个领域,更首次加入了实战化测试环节,目标直指提升应对真实冲突的作战能力。
演习的地点更是颇具意味地选在了菲律宾的吕宋岛和巴拉望省。这两个区域地理位置极其敏感,紧邻台湾岛和南海争议区域,战略价值不容小觑。
菲律宾国防部长特奥多罗甚至直言不讳地指出,美菲军事合作就是要针对“中国在该地区的行动”。
为了进一步强化菲律宾的军事实力,美国计划到2029年,每年向菲律宾提供高达5亿美元的国防经费,主要用于采购先进的侦察设备和导弹系统,例如已经部署在菲律宾的“堤丰”中程导弹。
美国国防部长奥斯汀在访问菲律宾期间,两国达成重要协议,将在菲律宾部署NMESIS导弹系统和先进无人船等装备,并计划在即将举行的“肩并肩”联合军演中对这些新装备进行实战测试。
这些军事动作,是美国“印太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核心目标是武装菲律宾,从而在南海和台海地区构建一个针对中国的战略包围圈。同时,美国还试图以提升“联盟韧性”为名,鼓动其盟友充当对抗中国的前沿阵地。
尽管美菲军演对外宣称是“防御性”的,但其背后可能存在的进攻性意图却难以掩盖。演习地点的选择以及菲律宾新增军事基地的选址都异常敏感,这实际上为美军未来介入台湾海峡和南海问题提供了便利的跳板。
更值得警惕的是,菲律宾新增的军事基地中,有三个直接指向台湾方向,还有一个就位于南沙群岛附近,这将进一步加剧该地区的紧张局势。
针对美菲频繁的军事合作,中国外交部已多次明确表示,某些国家在南海地区的军事行动,是破坏南海地区和平稳定的主要威胁。
但必须承认的是,菲律宾的整体军事实力与中国相比存在巨大差距。菲律宾空军的主力机型依旧是一些二手的或者配置相对落后的飞机,例如FA-50攻击机,说白了就是美国教练机的改装版,其性能与中国的歼-16、歼-20等先进战机根本不在同一水平线上。
可不管怎样,就在美菲在南海周边军事动作频频,引发地区紧张之际,中国并未针锋相对。
中方巧妙布局,六国海警南京聚首!
4月7日至11日,由中国海警局牵头,成功举办了第25届北太平洋地区海岸警备执法机构论坛专家会。
这是自2019年以来,中国、加拿大、日本、韩国、俄罗斯、美国这六个环绕北太平洋的重要国家海岸警备机构代表首次齐聚一堂,共同商讨海上安全议题。
本次会议聚焦打击海上非法交易、加强渔业资源管理、提高海上紧急救援能力等关键领域。通过信息共享和协同行动,旨在维护北太平洋地区的整体海上安全与稳定。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海警局今年恰好是论坛的轮值主席国,肩负着领导打击非法贩运工作组的重任,并积极推动各成员就年度高官会议的合作计划达成共识。
会议取得了多项务实成果,各方一致同意加强在北太平洋公海的渔业执法巡航协调,同时还将深化在海洋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经验交流。
这些合作举措清晰地表明,在海洋治理领域,多边协作正发挥着至关重要且积极的作用,有助于维护海洋环境和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为地区的共同繁荣奠定基础。
当然,这次在南京举行的会议,不仅为地区各国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对话平台,更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美菲军演所造成的紧张气氛。
中国正用实际行动向外界传递一个明确的信号,那就是维护海上安全的关键在于遵守国际规则,沟通协商远比对抗冲突更能有效解决问题。
针对南海问题,中国始终坚持“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原则立场,主张通过对话协商解决分歧。同时,中国也在积极推动“南海行为准则”的磋商进程,希望能通过和平方式维护南海地区的长期稳定。
尽管参加南京会议的六个国家的海警机构在某些具体问题上可能存在不同看法,但它们都展现出愿意共同合作,加强海上执法的积极意愿。
值得注意的是,面对亚太地区复杂且不断变化的安全局势,中国正展现出一种既坚定又富有弹性的应对策略。
亮剑南海台海,对话合作谋共赢!
一方面,解放军在台湾海峡和南海的常态化巡逻,以及055型驱逐舰、歼-16战机等先进军事装备的部署,构筑了一道坚固的防御屏障,释放出强大的震慑信号。
另一方面,中国积极参与各种外交场合,不遗余力地推动南海行为准则的谈判进程,并在国际会议上争取更多国家的理解和支持。
这些外交努力,都指向维护地区的和平与稳定这一共同目标。中国正试图通过军事威慑和外交对话“双管齐下”,以此应对亚太地区复杂的安全挑战,坚定捍卫国家利益,并维护地区的整体稳定。
当然,乌克兰的战火以及菲律宾过往的经历都警示我们,将国家安全完全寄托于他国,极易被别有用心者所利用。
对于中国而言,坚定维护国家主权的决心,与真心诚意地促进国际合作,并非相互排斥的选项,而是可以并行不悖,相辅相成。
唯有摒弃“零和博弈”的狭隘思维,坚持合作共赢的理念,才能真正实现地区的长期和平与共同繁荣。
笔者认为
亚太地区的未来走向,是选择携手合作、共谋发展,还是走向彼此对立、冲突对抗的困境,这需要本地区所有国家进行深刻的反思并做出明智的抉择。
各方应以负责任的态度,充分权衡各种可能性,并审慎评估利弊得失,避免采取任何不利于地区稳定与发展的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