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和雍正期间,晋升速度飞快的大臣有哪些?他们到底有何能耐?
傅恒傅恒是富察皇后的弟弟,富察皇后与乾隆皇帝很是恩爱,乾隆对于嫡子也是很期待。
为了能够给自己的嫡子铺路,乾隆决定提拔嫡子的舅舅,再加上乾隆对于雍正留下来的辅政大臣并不喜欢,他也急于想要培养自己的势力。
傅恒就是很好的人选。
傅恒19岁便做了蓝翎侍卫,几个月后又被晋升为一等侍卫,四年后被封为户部尚书。
傅恒一共就用了7年的时间,就成了朝廷的一品大员。
虽然这中间有裙带关系的加持,但傅恒的能力也是不容小觑的。
身为文官时,傅恒在户部工作,接管一年,国库的存银就比之前多了近300万两银子。
身为武官时,“一平金川”战争,让傅恒成了乾隆著名的“十全武功”里的第一功。
和珅和珅是乾隆的宠臣,而和珅的晋升速度也是很快的。
只是在和珅刚刚进入仕途时,做了几年的小官,但在和珅成为御前侍卫后,他的仕途之路便越来越顺遂。
御前侍卫算是乾隆的近臣,和珅凭借自己的巧言善辩以及察言观色很快就得到了乾隆的信任。
再加上和珅的能力,所以在短短八年的时间里,他就做到了一品大元的位置。
在这八年里,乾隆每年都会给他晋升,甚至有的时候一年要晋升好几次。
乾隆的宠信是一部分,更重要的是和珅也是有能力的。
和珅从12岁开始就接受完整的教育,精通满、汉、蒙、藏多种语言,再加上他左右逢源的性格,他处理外交事务,十分顺手。英国特使马嘎尔尼甚至称赞他具有“大国宰相风度”。
更何况,和珅的理财能力也十分出众,不仅扭转了内务府的财务困境,还积累了大量盈余。
尹继善尹继善也是清朝一位晋升速度非常快的官员。
尹继善出身豪门,也是满洲人。
其实他的身份就算他不参加科举考试,到了年纪朝廷也会分派给他一个官职的,但他却坚持要参加科举考试。
进入仕途的尹继善很受雍正宠信,起初他只是一个七品小官,在雍正六年时就被提拔为江苏巡抚。雍正八年就做了总督,成为一品大元。
此时的尹继善只有三十几岁,而他成为一品大元也仅仅用了九年的时间。清代官员任命中,尹继善同时担任两江总督与江宁将军,这足以说明雍正对他的信任。乾隆曾高度评价他,称其"学问堪称八旗子弟之首"。
因为尹继善能力出众,雍正对他十分满意,甚至雍正还为对方的母亲做了主,让身为大学士的丈夫尹泰,专门给尹继善的母亲道歉。不得不说,尹继善的母亲,也算是苦尽甘来,母凭子贵了。
李卫雍正时期的官员李卫虽然是个汉人,但因能力突出而得到雍正的重用。
李卫也并非科举出身,他的祖上世代从商,也是妥妥的富二代。而李卫也不爱读书,所以他要通过科举考试进入仕途是不可能的。
不过他因为钱太多,所以运用了一下钞能力,这才进入了官场。
起初在康熙一朝时,李卫没有得到重用,可到了雍正一朝,李卫渐渐得到了雍正的重视。
在雍正二年,李卫就被封为云南布政使。
雍正三年,他又被提拔为浙江总督,可见雍正对他的器重。
修筑海塘、缉查私盐,不管做什么事,他都是一视同仁,直言不讳。雍正帝曾说,在众多督抚之中,他最为赏识的莫过于田文镜、李卫与鄂尔泰这三位能臣。
虽然他们几个的出身都很不错,但说白了,哪怕是皇亲国戚,如果没有过硬的能力,没有让皇上信任的本事,他们的晋升速度也不会如此之快。
因此,不管是何时何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才是一切的基础。若是有了能力,才能有后面的大展拳脚的机会。抓住机会后,那便是要低调做人做事,哄得对方欢心才行。毕竟,伴君如伴虎是亘古不变的道理,再有能力,也不要狂妄。否则一切皆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