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刘备出兵那日起,陆逊便始终在静候着一个时机。
此机会在于需等待蜀军慢慢放松戒备,让其士气渐渐低落下来。
从陆逊的角度去看,打败刘备压根就并非他真正想要达成的目标。身为一名统帅,陆逊对于东吴的整体战略有着十分清晰的认知。
对东吴来讲,不论是先前背刺关羽的举动,还是当下与刘备展开对战的情况,其背后最为关键的缘由说到底就只有一个!
那便是要实现对长江中下游区域的彻底占据,从而完整掌控长江这道天然的险要防线!要将长江中下游的地盘全部纳入囊中,凭借长江天险的优势,达成全面占有的态势呢。
东吴若想在面对北方曹魏集团的进攻时真正守住防线,那就必须掌握完整的长江天险才行。唯有将长江天险完整掌控在手中,东吴在应对曹魏来袭之际,才能够切实守住自身,使其进攻难以得逞。
如此一来,夷陵之战开启后,陆逊便不得不直面另外一个难题了。
倘若他能够在正面战场上成功击败刘备,不过在这作战期间,却致使东吴一方遭受颇为严重的损失。如此一来,后续只要曹丕率领大军往南进发,东吴便会陷入极为被动的境地!
因而,在这样的情形下,陆逊所面临的任务可不单单是要击败刘备这么简单。他还得用尽可能小的代价去达成这一目标才行。最理想的状况便是,既成功战胜了刘备,同时又能保证东吴自身的实力毫无损耗,完整如初。
只有这样,东吴才可以实实在在地将“白衣渡江”所取得的作战成果,完完全全地收入囊中。
时间来到公元222年六月,此前双方已经对峙了长达半年之久。在这段时间里,局势僵持不下。而后,随着天气不断变得炎热起来,陆逊苦苦等待的机会终于在这个时候来临了。
酷热难耐的天气下,双方长时间处于对峙状态,蜀军的士气已然被消磨殆尽。且蜀军的高层指挥人员,就连刘备也不例外,在这般情形下,也都慢慢地变得大意起来了。
就在这样一个特定时刻,由于夷陵地区有着特殊的地形,刘备为了能与之相适应,便将蜀军划分成了几十个部分。随后,顺着夷陵的山间道路,让这些部分分别去安营扎寨,如此一来,便摆出了一个长达上百里的“一字长蛇阵”。
与此同时,出于避暑的考量,刘备吩咐蜀军将士们把各自所在的军营设置于夷陵一带的深山密林之中,让军营紧紧依傍着那潺潺流淌的溪涧,从而完成安营扎寨的事宜。
就这样,在历史上赫赫有名的连营之策,呈现在了陆逊眼前。
后世不少人曾就刘备下令连营这一策略展开过讨论。许多人都觉得刘备彼时简直是老糊涂啦!不然的话,他又怎会暴露出如此之大的一个破绽?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不得不指出:那些觉得刘备是老糊涂的人,十有八九是没有充分考虑到夷陵此地独特的气候以及特殊的地形状况。
在六七月份的时候,夷陵地区的天气那叫一个热,最高温度差不多都能达到40℃呢。并且,夷陵就位于长江之畔,这使得当地的湿度特别大。更要命的是,这段时期还正好赶上梅雨时节,整个儿就是又潮湿又闷热的感觉,别提多难受啦。
在面对这样的特殊天气时,现代有那么一些人以一种戏谑的口吻,把它称作是“铁板烧套餐”呢。
倘若当年蜀军能拥有空调,想必是可以轻松应对这样的天气状况的。然而在一千八百多年前那个时候,蜀军士兵别无他法,唯有凭借自身顽强的意志力去强行抵抗。处于如此高温之下,蜀军士兵个人的战斗力自然而然就会急剧下降。
再看东吴这边的情形,人家有城池能够据守,如此一来,在城内就能够设法来躲避暑热了。并且呢,从后方往前线运送消暑所用的各类物资,相对而言也会更加便利一些。虽说实际上条件也是颇为艰苦的,但怎么着也还是比蜀军所处的状况要稍好那么一些的。
当然啦,要是刘备执意如此,非要让众人凭借着顽强的意志力去强行支撑的话,实际上也并非是全然无法做到的。
然而,需要考虑的是,要是一味地选择硬扛,那么万一瘟疫突然爆发了,这又该如何是好呢?
需明了,自东汉末年延续至三国时期,大规模的瘟疫始终未曾间断过。就拿赤壁之战来说,曹操便是由于其军中爆发了瘟疫,从而致使战力大幅下滑。那要是眼下同样的状况出现在蜀军阵营当中,又该如何是好呢?
若要解决这些问题,那连营之法差不多可算是最为有效的解决途径了!几乎再难找出比它更能妥善处理这些问题的办法啦,所以说,就解决这些问题而言,连营之法无疑是极为靠谱且近乎最优的选择呢。
事实上,历史中真实的刘备连营情况,与许多人脑海里的固有印象存在差异。真实状况下的连营,并非是将全部营帐紧密相连在一起的。并非如想象中那样,随后只需一把大火,就能把所有营帐统统给点燃了。
实际上,刘备在那时所率领的军队,是被划分成了数十个营寨的,这些营寨分别被安置在了长江的两岸。并且要知道,就算是处在长江同一侧的各个营寨之间,通常也有着好几里地的间隔距离呢。
这样的话,倘若在某个营寨之中,骤然暴发了瘟疫。只需快速把这个营寨给隔离开来,瘟疫便不会出现大规模扩散的情况。同理,即便前线的吴军冷不丁地发动突然袭击,那最多也不过是能突袭拿下靠前的几个营寨罢了。
在前面的几个营寨遭受突袭过后,后面的那些营寨并非毫无反应的。它们会拥有相应的时间来做出应对举措,进而积极地去组织开展防御工作,以应对可能面临的类似情况。
其实,就防火安全问题而言,当时蜀汉的高层也一样是有所考虑到的。
在真实的连营场景之中,各个营寨相互间是存在一定距离的。即便前面的营寨不幸起火了,那火势实际上也蔓延不到后面的营寨。况且,当时蜀军的营地是紧靠着长江而设的,就算出现着火的情况,也完全能够快速到江边取水来进行灭火。
对于夷陵树林燃起大火且无法扑灭的状况,蜀军压根儿不惧怕。要知道在长江之上,蜀军可是备有诸多船只呢。要是真出现大火情形,蜀军大可以退到船上,然后驶往对岸以避开火势。毕竟,就算夷陵的山火势头再猛,也不可能跨越长江去烧到对岸嘛。
因此,刘备下达连营的命令,绝非是他年老糊涂而随意下令所致。恰恰相反,彼时蜀汉的高层是经过了一番审慎思考后,才确定采用这一计策的。并且,就当时的战争局势来看,这种连营的做法,近乎可以说是极为完美的。
可即便近乎完美,说到底它也并非是真正意义上的完美。毕竟“几乎”意味着还存在那么一丝不足,与真正毫无瑕疵、全方位无可挑剔的完美相比,终究还是差了那么一点点,所以它并不能等同于真正的完美呢。
在下达命令之前,刘备差不多已经考虑到了所有可能出现的问题,各个方面几乎都顾及到了,然而就是有那么一点被他给遗漏掉了,未曾算在其中。
他所遗漏计算的这一方面,并非是东吴或许会采取放火这一策略,而是蜀汉方面的水军实力,与东吴的水军相比起来,着实是要逊色一些!
确实是没什么办法!只能这样了,实在找不到其他的途径或者办法来解决当前的状况呢,情况就是如此,也只能无奈地接受,真的是别无他法啦。
刘备这一生啊,多数时候都是在岸上展开作战行动的。自他在荆州成功站稳脚跟之后,就基本没怎么去打理水军方面的事务了。要知道,此前蜀汉集团的水军一直是由关二爷负责统领的。如此一来,面对水军存在的那点儿差距,刘备心里头自然也就不会有太过清晰的认知啦。
然而,恰恰就是这看似微不足道的一点点差别,竟被陆逊敏锐地捕捉到了,并且由此让他寻觅到了能够给予对方致命一击、实现绝杀的绝佳契机。
决战前夕,陆逊先是给孙权写了一封密信,把自己后续的作战计划详细汇报了上去。要知道,彼时孙权已然把前线的指挥大权都交到了陆逊手中,可即便如此,陆逊依旧认为及时汇报情况,这关乎的可是一种应有的态度。
与此同时,陆逊还调遣了一小部分军队,针对蜀军展开了试探性质的攻击行动。其目的在于通过此举,进一步了解蜀军的兵力部署、作战状态以及应对策略等各方面情况,以便为后续可能开展的大规模军事行动做好充分准备。
此次发起的进攻行动,尽管未能从正面将前线的蜀军彻底击溃,然而却使得陆逊愈发坚定了借助火势来实施助攻的相关计划。
单纯去放火的话,面对刘备所采用的连营之法,是没办法达成绝杀成效的。说得更确切些,刘备彼时施行的连营策略,恰恰是能够专门破解火攻这一战术的呢,所以仅靠放火难以对其造成致命打击。
但关键在于,要是我让你根本来不及去救火的话,那又该如何是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