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不一样的癖好:不光喜欢女人,甚至连男人也不放过

江山社 2021-05-10 17:47:39

抛开《三国演义》中对曹操的偏见,抛开“星汉灿烂,若出其里”的慷慨高歌,曹操并不是刻板的历史人物,他是一个真实的男人。人有七情六欲,曹操也不例外,和其他男人一样有好色的天性。

说起来,曹操的色欲比寻常人更加旺盛,铜雀台里收罗的千百佳人就能充分地表示出三国枭雄超出常人的性能力。即便是在临终以前,曹操还不忘将他的大小爱妃召集到一处,对她们千叮咛万嘱咐,希望这些美人在将来仍要定期整理自己的卧榻云云。

不过,从一些文献中,我们亦能看到曹操有不一样的癖好。

通过《魏略》对一些情况若有若无的描写,作者似乎在向后世暗示曹操有双性恋之嫌。虽然这听起来有些不可思议,但如果这事发生在曹操身上,倒也有那么几分可能性。曹操是个非常有想象力的男人,所以他在尝遍了天下美人的温香软玉后,难免会“换换口味”。

况且,龙阳这种风尚在汉代并不罕见。自西汉以来,不少上流社会的男士的取向发生了改变,这似乎已成为上层人士的共同秘密。有钱有权的上位者,总会产生些天马行空的幻想,对同性健硕的身躯大感兴趣。

当然,在探讨今天的话题之前,笔者有必要申明,活在在自由平等的现代社会的我虽取向正常,但并不会对有龙阳之癖的人士抱有偏见。就像是汉朝的士大夫一样,大家都认为“好男风”是一种独特的品味,并非心理变态的表现。

所以,在这种环境下诞生的汉朝皇帝,大多为此付出实践,整个上流社会弥漫着断袖之风。有过同性绯闻的皇帝有汉文帝、汉武帝、汉哀帝,世人早已对此习以为常。曹操虽不是刘汉宗室,但毕竟其权势地位已臻至巅峰,所以效仿先帝尝试不同的风雅,自然在情理之中。

比较有意思的是,我们知道曹操对待女人的态度应了那句“女人如衣服”,总是始乱终弃见异思迁,但他对男宠却表现得十分忠贞。自建安初年,直至后来的几十年里,被收录进史料中的曹操男宠,仅有孔桂一个人。

孔桂这个名字,让人充满了遐想,颇有几分清秀阴柔的味道。

这个男人究竟有什么本事,能让雄才大略的曹老板改换取向呢?当然,想要深入了解这桩不为人知的秘辛,我们还得从史料入手。

且来看看孔桂的人生经历,对此《魏略》是这样表述的:“桂字叔林,天水人也。建安初,数为将军杨秋使诣太祖,太祖表拜骑都尉。”骑都尉,听起来像是个地位不低的职务,但在汉代的武将编制里,却是不入流的。

曹操十分爱才,这一点有目共睹,但凡有点智商或武力过人的人才,都会在曹老板的帐下人尽其才,除了朱灵等少数受到猜忌的敏感人士,鲜有人才被曹操忽略。所以,骑都尉孔桂的个人素养应该不突出,既没有运筹帷幄千里之外的谋略,也没有一马当先万夫难挡的武力。

对于自己的微末本事,孔桂还是颇有自知之明的。在人才济济的大汉曹氏分公司,想要立足可不是件容易的事。既然没什么本事,就只能另辟蹊径。不得不说,孔桂的人生智慧是令人钦佩的,有些人知道另辟蹊径的重要性,却偏偏无法掌握剑走偏锋的窍门。

孔桂则不然,他擅长运用自己身上的艺术细胞。孔桂是武将集团里档次较低的一类人,出身行伍的他没有什么真才实学,让他咬文嚼字即兴赋诗显然是不切实际的。不过,孔桂有一种不常见的兴趣爱好,那就是下棋。

从“通晓”这个形容词来看,孔桂的棋艺非常精湛,虽未必达到“烂柯人”的程度,但放到现在下赢职业九段估计没什么问题。曹操身边的艺术青年里,喜欢吟诗作对的大有人在,却没有几人能下得了一手妙棋。但凡问鼎中原的大野心家,最喜欢的艺术活动莫过于对弈。

除了精湛的棋艺之外,孔桂在体育方面还颇有建树。“桂性便辟,蹹鞠”,所谓蹹鞠,就是汉末的蹴鞠,现代足球的雏形。《水浒传》里的高太尉,就是靠着出色的脚法出人头地。凭借脚上的功夫,孔桂成了曹营里“现象级”的青年偶像。

不过,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孔桂想要代表国足出线的可能性不大。原因很简单,天下诸侯割据中原,全国各地都被笼罩在战火中,估计没有哪个企业家站出来赞助一场“三国杯”。就是因为这些常人没有的兴趣爱好,被孔桂玩出了水平玩出了花样,所以他才获得了在曹操营帐中频繁出入的机会。一有机会,曹操便会召见孔桂,与他一块下棋,畅谈人生。

两个大男人每天聚在一块,期间究竟有没有发生什么,自不足为外人道。《魏略》所给出的信息比较有限,也比较隐晦:“太祖爱之,每在左右,出入随从”。表面看来,孔桂似乎与一般的随从侍卫没什么区别,可千万别忘了他可没有典韦那么高的战斗力,充当主公贴身护卫的可能性很小。况且,即便是担任贴身侍卫,亦不耽误两人的情感发展。

既然《魏略》没有明确提及两人之间的秘辛,为什么说他们之间关系暧昧呢?这就得从孔桂在曹老板这得到的待遇说起了。

《魏略》记载:“数得赏赐,人多馈遗,桂由此侯服玉食。”靠着某种不为人知的关系,孔桂每年都能在年会里领到比别人厚一倍的大红包,平日里也有不少官员登门拜访,送上些“馈赠”意思意思。最耐人寻味的一点是,就连当时已和储君没什么分别的曹丕,以及其他公子爷,亦经常会到孔府登门做客,和这位孔先生混个脸熟。

原本,靠着谄谀或其他法子,在上位者身边要风得风要雨得雨,这种情况在古代屡见不鲜。但笔者认为有必要强调一个细节,那就是曹老板这人有点儿抠门。曹操的生活非常简朴,甚至简朴到与他的地位矛盾的地步。曹操常服上打满了补丁,还要求手底下的员工过简朴的日子。每逢开会,若有大臣穿着崭新的衣裤,估计得引来曹老板一阵白眼。

且看曹操有个儿媳妇,就因为请裁缝作了一件料子考究的华服,竟被曹操这个老公公杀掉了。一个将艰苦朴素贯彻落实到极限的上位者,怎会突兀地赏赐给孔桂“侯服玉食”呢?这显然是不合常理的。不过,曹操对孔桂的恩宠远不止此,除了侯服玉食这一明显违背曹操思想建设方针的违和之处,孔桂还有其他触及曹操底线的行为。

在三国初期,袁绍、刘表等人因立嫡均惹出乱子。在前车之鉴的影响下,曹操十分反感其他人干涉自己的家事,对这种八卦之人向来嗤之以鼻。例如,有点才华的杨修先生,仗着自己的才学硬要替失势的曹植打抱不平,结果呢?曹老板随便找了个理由,便让杨修同志去另一边报道了。

不过,曹操对属下八卦的反感,也是“因人而异”的。起码,在孔桂向曹老板吹“枕边风”的时,曹操表现得并不反感。所以,孔桂每次见到曹操,都会有意无意地聊些关于他儿子的八卦,曹操非但不会介怀,还会顺着他的话茬哈哈大笑,十分默契。曹老板不介意孔桂干涉他的家事,可有人就不这么认为了。

嫌孔桂多管闲事的,正是后来当了皇帝的曹丕。

原来,孔桂在诸子夺权的过程中,将所有的筹码都投注到了曹植身上。然而,世事无常,曹植虽德才兼备,但却没有曹丕的强运。最后成了曹操继承人的曹丕,自然不会放过早年在父亲身边谄谀献媚的孔桂。《魏略》中孔桂的结局是这样的:“桂私受西域货赂,许为人事,事发,有诏收问,遂杀之。”

从这里我们能看到,即便在曹操死后,孔桂仍有一定影响力,还有人向他送上贿赂。当然,这件事亦有可能是曹丕的有意栽赃,总而言之孔桂即便有一万张嘴也没法替自己辩解。归根结底,还是孔桂忘记了一朝天子一朝臣的说法,像他这种上不得台面的身份,曹操生前尚能在上位者心中有一席之地,但曹操一旦驾鹤西归,孔桂就像是秋后的蚂蚱蹦跶不了多久了。

“遂杀之”这个结局虽然有点悲惨,但对于孔桂来说或许是最好的出路。曹老板死了,与他厮混了多年的大红人孔桂来到九泉之下继续陪伴先帝,这何尝不是一种归宿?若曹丕没有处理孔桂,那才是大大的不妙。以曹丕这种睚眦必报的性子,谁都想不出他会琢磨出多少种让孔桂生不如死的法子,与其这样还不如死了痛快。

参考资料:

【《魏略》、《三国志》】

0 阅读:275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