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土地是农民的根之所在,重要性应该与家同等,也是农村居住的主要权益之一,然而2024年农村土地要全面兼并了,是真的吗?
2023已经到了最后阶段,近日来不少地区的农村开始张贴土地再一次改革的标语,即“小田变大田”,好处写了很多,比如是农村现代化的必要条件、是高质量农田的有力保障、是农民增收增产的有效途径,然而很多村民把小田变大田理解为自己的土地被“兼并”。
众所周知,作为农村居民虽然在农村生活条件艰苦,但是也享有一定的权益,即“三权”,包括农村土地承包权、宅基地使用权和农村集体经济的分配权,也就意味着只要是农村居民,对村内土地依法承包,宅基地依法使用,对村集体经济依法分配,所以土地权益事关农民主要核心利益。
现如今我国有两亿多的农村土地承包家庭,人均耕地一亩多,耕地资源稀缺且珍贵,所以农民不得不慎重对待,那么现在正在各村进行“小田变大田”的摸底行动,是为了土地“兼并”吗?
其实早在2023年初中央一号文件就明确了要各地依据试点地区探索“小田变大田”的改革,要求把零碎土地整理为大块田地实行连片化、规模化的土地经营格局,因而不仅是对各家各户的土地经营情况摸底,还包括各户流转的土地面积,各个村组的坟头进行统计,建立一系列的台账形成后续改革的条件。
在小田变大田之后农村土地将形成三种格局。
第一种、土地被资本大块兼并
即通过引进外部资本把农民土地流转给种地大户、各大农业公司、企业老板等等,而这种流转一旦形成,即便说是“自愿”到时也不一定真的自愿,县乡村干部的意志有时候不以村民意志转移,这样一个村数千亩乃至万亩耕地就被几个人甚至一个人经营,从而形成事实上的“兼并”。这对于无心经营土地的农户或者土地贫瘠的来说是一种额外收入,自然是欢迎的。
第二种、土地整合联合经营
把零散土地整理为平整的大地块,让小田变为大田,对于村民来说绝对是好事,毕竟现在农村劳动力不足,年轻人不种地,老龄化严重之下又无力种地,很难再有分散的精细化管理,因而规模化经营对于提高生产力来说是很好的,毕竟机械化总比人工省事。
但是有大量的农村是把农村把土地当做后路的,所以不想流转给他人,因而改革的第二种方式就是土地托管模式,通过村集体集中经营耕作,形成连片作业,减少个体农户成本,村民土地入股每年享受分红。
第三种、农户“一户一田”
干嘛非要把自己的地给别人种呢?对于不少闲赋在家的村民而言农忙时种地,农闲时打工是不错的生活,毕竟现在都是机械化作业,一年花不了多少时间种地,自己种地成本更低,所以对于这些农户来说“一户一田”就是最好的选择。
也就是把自己零七八碎的耕地都集中到一块地,形成一块大田,这样管理更为方便,节省人力投入。当然,这也有一点坏处,就是耕地的好坏、性质问题,毕竟水田的产出比旱田高怎么办?沙地怎么换等等。
而无论哪种都会有一个共同的变化,就是土地改革与殡葬改革同时进行,耕地中再也见不到一个坟头,导致的结果就是农村丧葬尤其是土葬文化的消失,这也是很多村民既支持又反对的原因,因而“入土为安”早已经千百年来刻在骨子里的印记,这是中华文化或者说中华文明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当然无论怎么改变,一切都要以农民的意愿为前提,中央一号文件已经明确表示。所以小田变大田还是农民自己说了算,愿意变就变,不愿意也不强求,不过实际情况如何,根据个人而定了。
小田变大田,最好你说到做到,奇实这样做真的很好
这年头失业的就很多啦,你再合,弄出那么多剩余劳动力怎么办?没收入,上你家吃饭去。
应该最适合国情了,小田和并,好适种,有力于农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