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熊队附加赛用了一套从来没用过的首发.灰熊少帅在下一盘大棋

骏吧这体育 2025-04-19 09:52:57

孟菲斯灰熊附加赛用了一套从来没用过的首发。托马斯-利萨洛把原本互为替补关系的莫兰特和小皮蓬一起放入首发,他们没有一起首发过,本赛季两人也只是一起同场打过325分钟,平均每场不到8分钟。是灰熊队正常轮换球员里,和莫兰特搭档最少的。

利萨洛阵容思路的调整不止是使用双控卫,他还坚持使用被骂惨了的大番薯扎克-伊迪。

11投4中外加4失误的扎克-伊迪,利萨洛足足给了他32分钟的出场时间,并且在决胜时刻也把他留在场上。

这不是因为芬兰人不懂球,而是他需要扎克-伊迪的高度和掩护,去改变灰熊队原本进攻体系里完全舍弃【掩护】和【手递手】的模式。

而灰熊本赛季之所以会产生这种完全不要掩护、挡拆、手递手的思路,源于前主帅泰勒-詹金斯,和他的特聘助教诺阿-拉罗什。

什么是“动态进攻”?

2003年,大一新生诺阿-拉罗什在缅因州圣约瑟夫大学担任控球后卫,指导他的主教练罗布-萨尼科拉和他一样也是菜鸟。

这是一所D3级别的小球队,可能除了斯坦迪什当地的球迷,不会有人关注这支球队。但在这座小学校里,诞生出了让无数效仿者趋之若鹜的篮球战法。

萨尼科拉在圣约瑟夫研究出了一套新颖的战术理念。不要掩护、挡拆、手递手和既定的半场进攻套路,这套战术打法的精髓在于无球跑动和不断地切入。

萨科尼拉的助教威廉-阿米肖这样解释他们的战术哲学:“这是一种以人和球的移动为基础而制定的进攻体系,需要球员思考得非常快”。

他们在平日的训练里不允许队员持球突破,队员接到球可以出手、传球、运球,干什么都行,但不能持球突破。如果你连续突破了两次,那么属于你的进攻回合就将结束。

这套体系的打法有一个显著特征,那就是任何举动都是为了创造切入的空间。假如你是圣约瑟夫大学的一名球员,如果你出现在两侧底角,队友朝着你的方向运球过来,这时候你要做的并不是迎上前去接应球,而是反其道行之,朝着篮筐的方向切入拉扯空间。

隶属于D3级别的圣约瑟夫大学不会有优秀的生源,所以他们的队员往往体型不大、运动能力也不强。“但我们居然可以在篮下拿到70分,每次我们都能找到切入篮下的机会,这都归功于‘动态进攻’体系”。阿米肖已经折服于萨尼科拉神奇的战术体系,他认为这种体系让无球进攻者和投手得到了大量轻松得分的机会。他甚至用了“不可思议”这个词,来形容圣约瑟夫大学执行的篮球哲学。

曾经问鼎过NCAA冠军的弗吉尼亚大学借鉴了萨尼科拉的进攻体系。而2024年夏天,孟菲斯灰熊成为吃螃蟹的NBA球队,它们邀请不喜欢暴露在镜头前的萨尼科拉执教灰熊下属的发展联盟球队,而深得萨尼科拉真传的拉罗什则加入泰勒-詹金斯的教练团队,帮助后者为灰熊队调配“动态进攻”体系。

拉罗什在一次播客节目中提及,篮球比赛的本质关于“空间的控制和占有”。而“动态进攻”体系的重点在于,每个人都在根据情况移动、寻找位置,当有人进行突破或者切入时,所有球员都要跟着指令移动。当每一个人都以球作为原点动起来时,阵型才能保持。

这听起来有点像更极端、包含更多参与者的“三角进攻”。或者说,和瓜迪奥拉在曼城搞的疯狂足球实验同根同源。

然后,拉罗什拿出一本《足球比赛的五项基本原则》,向大家解释,篮球和足球其实是相通的。

上赛季,孟菲斯灰熊每百回合只能得到106.8分,联盟倒数。本赛季,这个数字提升至117.2分,排在联盟第6。

在这个体系下,大量的传切和无球跑动让更多的角色球员参与到比赛中,在“动态进攻”的体系下形成一波接一波绵延不绝的攻势。

“你知道他们在干什么,但又无法预测。”

湖人队新帅JJ-雷迪克对灰熊队全新的进攻体系印象深刻。“那些家伙一遍又一遍地给切入篮下制造威胁,他们每个回合都在这么做,甚至一个回合里连续几次都在无球切入”。

斯坦-范甘迪和雷迪克有同样的感触,他说积极的无球传切不罕见,每个球队或多或少都会在某个回合打出类似的配合。

“但一支球队所有回合的所有举动都是以此为目的?”

“这就是灰熊队和其他队伍的不同之处。”

第一个吃螃蟹的詹金斯收到回报,灰熊队本赛季有5名球员场均得分上双,另外还有场均9.9分的小皮蓬、场均9.2分的扎克-伊迪,和8.8分的肯纳德。

其中全明星小贾伦-杰克逊是这个体系的最大受益者,他每36分钟可以拿到26.8分,刷新了生涯新高。

但莫兰特,则成为这个体系的牺牲品。因为在“动态进攻”体系里,【挡拆】的优先级被放到极低的位置。在联盟挡拆次数最少的灰熊队,莫兰特每场比赛的挡拆次数从前几个赛季都在12次左右浮动的水平,下降到不足7次。

而灰熊队的年轻核心对此不太高兴。

莫兰特的队友杰伊-胡夫也有同感。他曾经在弗吉尼亚大学打球,时任主帅托尼-贝内特就非常推崇“动态进攻”的打法,胡夫虽然也很喜欢纯粹的传切篮球,但他也认为——“我们偶尔也需要一些挡拆配合”。

实际上,客观事实也告诉我们,灰熊队过于偏执地强调无球切入和传球,忽视掩护和双人挡拆的做法导致了遇强则弱的后果。2月3日之后,詹金斯的球队对上胜率超50%的球队战绩是全败。

因为那些具备优秀防守素养和积极性的强队,不会轻易给对手任何可利用的空间。用拉罗什的理论来解释就是——在和那些实力更强的球队交手时,强队才是控制和占用空间更好的一方,而不是灰熊。

附加赛遇到的勇士队,就是最好的例子。

打补丁:利萨洛在完善“动态进攻”战法

2025年3月29日,当时西部第5的灰熊队选择在季后赛前夕解雇泰勒-詹金斯。这说明灰熊已经否定了“动态进攻”这种方式。而这也是利萨洛上任的原因。

人物:西部第五突然换帅,灰熊的新少帅是谁?

芬兰少帅在战术倾向上更包罗万有,而不是偏执地一条路走到黑。他认同“动态进攻”带来的空间创造力,但同时他也不排斥掩护、挡拆、手递手等一切能够帮助球队多拿分的手段。

附加赛启用从来没用过的莫兰特+小皮蓬的双控卫首发,翻译一下就是把“两个能打挡拆的控卫放在了一起”。

赛季至今,灰熊队每场比赛平均只有12次挡拆配合的发起,只占整体比例的10.2%。而据我手动统计,灰熊队上半场就打了11次挡拆。其中开局的起手式就是为莫兰特设计的挡拆战术。

从这个回合发生的内容不难看出,勇士队采取了高强度的紧逼盯人,这是应对所谓“动态进攻”体系最具针对性的方式。而这种情境之下,让球员通过个人能力一对一单打、利用挡拆创造空间或者形成错位,才是正解。

全场比赛,小皮蓬策动了5次持球挡拆,贝恩有10次。莫兰特则总共完成了12次挡拆,几乎是他常规赛平均水平的一倍。

从某种程度上讲,我们可以认为利萨洛在赛前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工作,他成功预判了勇士队会采取紧逼人盯人的方式对付灰熊队习惯的“动态进攻”。

而他也见招拆招,以“莫兰特的挡拆”为基础展开攻势。所以他们长时间把大家眼里发挥并不好的扎克-伊迪放在场上。

小皮蓬也会在某些时段去通过设置掩护,帮助莫兰特换位找库里单挑。甚至当莫兰特找不到机会时,也会自己作为掩护墙,让小皮蓬去策动挡拆。

在莫兰特不幸受伤的那个回合里,正是靠上线的双掩护为莫兰特创造出攻击篮筐的空间,而那个回合莫兰特打成2+1,将分差缩小到只剩1分。

利萨洛的篮球哲学不排斥任何东西,他的战术基础和灵感来源于2013/14赛季马刺队的波波维奇。也正是那一年,波波维奇抛开固有的降速阵地战标签,让马刺队打得更快、更流畅、更现代。

利萨洛擅长使用大个子,他重新赋予莫兰特大量挡拆的球权。同时也没有完全否定前任打下的基础。在这场附加赛里,你仍然能看到他们积极地把这种传切利用应用在进攻之中,就像下面这样:

虽然利萨洛上任后只有4胜5负。如果算上这场附加赛的失利更是只有4胜6负。

但数字只是表象,胆大的芬兰人勇于在附加赛这种生死战积极变阵,寻找两种方式之间的平衡,这绝对值得莫大的认可。

而从客观事实中也不难看出,他是真的有料。

或许假以时日,这支孟菲斯灰熊,还有所谓的“动态进攻”体系,真的能在他手里大成。

0 阅读:0

骏吧这体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