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顺古镇,位于云南省腾冲市城区西南4公里,环山而建、绵延数里,分布着寺院、道观、祠堂和众多小巷,其中有100多幢清代宅院。国家5A级旅游景区。
入镇要买门票,环镇共有8个路口,均有人把守验票入镇。我们旅居古镇半个月,无论入住镇内还是镇外,按要求购买了长期门票。

双虹桥,老桥始建于明代嘉靖初年,清光绪十年(1884)重修;新桥建于1921年,两桥形如双虹卧波,故名双虹桥。
和顺原有12座牌坊,建于清末民初,毁于“文革”期间,2002年之后陆续复建。双虹桥新桥桥头的“冰清玉洁”牌坊为节孝坊。


新桥边立有一石碑,上书“桥倒碑修、碑倒自修”。相传当年修桥所剩银两埋于碑底,留给后人修补桥梁备用。如果银两被取走,那就自掏银两修桥。

大马帮博物馆,南方丝绸古道自大理向西行,经保山、腾冲后通往缅甸,保山至缅甸一段称“永昌道”,这条古道有600年历史,比“北方丝绸之路”还早了200多年。
腾冲是大马帮驮来的翡翠城,“走夷方”是世代和顺男儿到缅甸、印度等国家闯荡的谋生方式,很多人成为了商界翘楚、华侨领袖、文化名流。


和顺图书馆,创立于民国十七年(1928年),是本地旅缅华侨为振兴家乡文化教育而捐资创办的乡村图书馆,被誉为中国乡村最大的图书馆。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文昌宫,复建于清代道光年间(1821-1850年),由大殿、后殿、魁星阁、朱衣阁、过厅、两厢、大门及最前面的大月台组成。
楼阁下镶嵌有《和顺两朝科甲题名碑》,记录了明、清两朝取得过功名的和顺人共计809人,其中举人8位、秀才600余位,在朝廷任过官职者有180多位。
清宣统元年(1909年)在这里开办小学堂,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由和顺华侨捐资创办的益群中学设立于此。

和顺人家,是一幢异地整体搬迁而来的百年老宅,曾是腾冲近代巨商、香港富滇银行创办人张木欣的私家藏书楼,现改为餐厅。



水上印象,位于和顺古镇陷河湿地,是古镇三合河的源头,可乘游船游览。


和顺小巷,沿古镇三合河而建。

总兵府,原系清朝从一品大员振威将军、腾越总兵张松林老宅,建于光绪末年。

洗衣亭,和顺人出国“走夷方”,时刻挂念家中的亲人。为了家乡妇女洗衣有个遮风避雨的地方,从清光绪年间开始,逐步沿河修建6座形态各异的洗衣亭,是和顺最独特的公益建筑。

野鸭湖,面积150余亩,因野鸭栖息地而得名。湖水与周围的青山、民居构成了一幅优美画卷。

李家巷

老茶铺,和顺崇新会会长、和顺乡村图书馆创办人、和顺益群中学第二任校长李祖华(1898-1971)先生故居。


中天寺,始建于明崇祯八年(1635),光绪年间(1875-1908)重修。寺院由山门、弥勒殿、观音殿、大雄宝殿、关圣殿、三皇殿、天门、皇殿、财神殿等组成,是和顺规模最大的寺庙。


皇殿内的八扇门屏的浮雕

在中天寺俯瞰和顺古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