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我国发射东风41,需要告知俄罗斯呢?高度体现中国智慧

颖红聊电影 2023-02-06 03:47:30

东风-41作为中国的核威慑大杀器,是中国的“底牌力量”。正常来说这种军事力量应该有极高的保密度,但很少有人知道的是,如果东风-41要发射,需要先告知俄罗斯。

那么这是为什么呢?

其实中国要发射弹道导弹并不是单方面告知俄罗斯,而是中俄之间发射弹道导弹都要互相告知对方。中俄的这一机制来源于互相通报弹道导弹和航天火箭的协议,该协议在2009年时正式签署,有效期10年,至2020年时自动延期。

也就是说从2009年开始,到至少2030年之前,中俄双方都要互相通报自己发射的弹道导弹和航天火箭。到2030年时如果中俄关系正常,那么该协议依旧会自动延期,至2040年之前都会有效。

防止战略误判

有该机制的第一个原因,是避免战略误判。

其实就观测来说,要发现对方的火箭升天并不是难事,现在的中美俄都有完善的火箭观测机制,一旦对方有火箭从地上点火,自己立马就会知道。但是知道有火箭升天是一回事,知道火箭升天的目的又是另一回事了。

部分情况下一些升空火箭是很难知道其发射目的的,要是在国际局势紧张的时候有火箭升空,很容易发生战略误判。万一发射的只是个普通的航天火箭,那自己判断是朝向自己发射的弹道导弹,那将造成很严重的后果。

而且在俄罗斯还有一种很“暴力”的火箭发射方式,那就是把商业卫星装在弹道导弹上,然后用战略核潜艇射上天。在2005年俄罗斯就曾尝试用战略核潜艇和弹道导弹将宇宙-1卫星送上天,不过这次发射失败了。次年的2006年,俄罗斯就成功用叶卡捷琳堡号核潜艇,将一颗叫指南针-2的商业卫星,用弹道导弹送上了太空。

毫不客气的说,用战略核潜艇社卫星上天,非常容易造成战略误判。如果俄罗斯不对外公布自己是送商业卫星上天,那么外界无疑会判断俄罗斯这是在试射弹道导弹。

如果是在国际局势紧张的时候发射,且俄罗斯的核潜艇处于太平洋或大西洋中部,或者更近一点,靠近美国西海岸或东海岸,那美国会怎么想不难猜。

事实上现在还好,就算对面真发射不明弹道导弹了,两国总统还能互相打电话,询问对方这导弹是咋回事,避免最极端的误判。

但在上个世纪中叶时就要麻烦很多,因为那时候很多国家间缺乏有效的联络通道,就比如说我国和美国,在上世纪70年代之前基本处于两国领导人无法联络的状态,中美两国高层要互相联络还得依赖第三方通道,让巴基斯坦等国家牵线搭桥。

在这种状态下要是有一国发射不明弹道导弹,且国际局势非常紧张,那么就可能产生最极端的战略误判了。一旦出现最极端的战略误判,那就可能产生核大战。

中俄战略互信

中俄两国有互相通报火箭和弹道导弹上天机制的第二个原因,是向外界,尤其是向美国,展示双方的战略互信以及军事上的合作。其实中国和俄罗斯签署的互相通报协议并不是一开始就这样的,两边就类似协议的内容经历了一个非常漫长的“进化过程”。

在1994年时,中国和俄罗斯曾签署有弹道导弹互不瞄准协议,这其实就是中俄互相通报火箭升天的起点。后来在1996年,中国和俄罗斯再次签署相关协议,规定两边在靠近边境100公里以内发射带军事目的的火箭要互相通报。一直到2009年,有了中俄两边互相通报升空弹道导弹和航空火箭的协议。

不难看出在这个过程中,中俄两边的协议是逐渐深入的,通报的信息也越来越多。在其背后,其实是中俄两边愈发密切的合作关系。现在互相通报弹道导弹和航天火箭的协议,在整个国际社会都是独一份,其背后有很强的政治和军事意义。

中国作为一个不结盟国家,在原则上是不和别国结成军事同盟的。但若是出现极端情况,原则可以被打破。现在中俄的协议,其实就是在对外界宣布两国有军事合作的倾向,如果面临外界压力,这种倾向就会付诸于行动。

这个外界,自然就是说美国了。中俄的互相合作,很大一个原因就是美国的压力。而目前全球能对中俄造成威胁和压力的国家,也就只有一个美国。所以中俄之间的协议,其实也是在变相的警告美国,不要给中俄太大压力,不然两国会更进一步合作。

协议的灵活度

站在中国的角度上,该协议又具备相当高的战略灵活度。毕竟军事同盟意味着盟友打仗自己也得参与,不打仗还好,要是打仗自己也会被拖下水。

目前来说像北约那种军事同盟体系是相对稳定的,因为北约内美国一家独大,基本属于美国的一言堂。美国不想打,北约就不会参与战争。

但中国和俄罗斯都属于军事强国,没有谁一言堂的说法。如果一来大家谁也管不了谁,要是真有军事盟约,哪一方进战争了那另一方不想打也得打。关键是俄罗斯的外交策略是相当暴力的,战争不断。像这次的俄乌冲突,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所以中俄互相通报火箭升天的协议是非常具有政治智慧的,它在中俄并没有出现军事同盟的情况下,却有了类似于军事同盟的威慑力,是一套外交和军事的组合拳,给了中、俄、美三方更大的回旋余地。

1 阅读:3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