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体出现4个信号,警惕脑梗来袭!预防防脑梗,做好“4少3多”

骞泽的记事本 2025-04-05 19:28:42

脑梗(脑卒中)常被视为一种老年病,然而,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也开始受到这一疾病的威胁,这与现代社会的生活方式密切相关。工作压力大、熬夜、缺乏运动、高脂高盐饮食等不良生活习惯,都是诱发脑梗的重要因素。这些因素导致血管内皮损伤、血液黏稠度增加,进而引发脑供血不足,最终可能导致脑梗的发生。

早期识别脑梗症状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脑梗的致死率和致残率都相当高,据统计,脑梗患者中约有 30% 会因此死亡,而幸存者中也有相当一部分会留下不同程度的残疾。这些数据提醒我们,一旦出现脑梗的早期症状,必须立即就医,争取在黄金时间内进行有效治疗。

脑梗的早期症状多种多样,身体出现4个“信号”,警惕脑梗来袭

1、异常哈欠

资料明确指出:“当血液黏稠度超过 5.2 mPa・s 时,脑组织氧分压下降 12%-15%,引发代偿性呼吸加深”。这种缺氧状态迫使脑干呼吸中枢持续激活,形成“哈欠-短暂清醒-再缺氧”的恶性循环。

临床数据显示,在 45 岁以下脑梗患者中,68% 在发病前 72 小时出现过异常哈欠(2023 年《卒中预警信号研究》)。

不同于生理性哈欠的偶发特征,病理性哈欠具有三个显著特点:

①发作频率超过 10 次 / 日;

②伴随眼皮沉重感;

③午休后无缓解。

2、剧烈头痛

“就像有人用斧头劈开太阳穴”,有资料记载:“脑血管痉挛引发的头痛具有闪电样起病、视觉先兆(32% 患者)及呕吐反射(71%)三联征”。这种头痛不同于普通偏头痛的核心区别在于:疼痛在 1 小时内达到峰值,且体位改变会使痛感加剧 30% 以上。

3、视力模糊

视力模糊是一个不可轻视的症状。从病理机制来看,这可能是由于视网膜短暂缺血。视网膜是眼睛接收光线并将其转化为神经信号的重要部位,它对血液供应极为敏感。当脑部血管出现问题,影响到视网膜的血液供应时,就会引发视网膜短暂缺血,进而导致视力模糊。这种视力模糊并非简单的视疲劳等原因造成,而是身体发出的危险信号。

4、肢体麻木

肢体麻木同样需要引起重视。末梢循环障碍是导致肢体麻木的常见原因之一。人体的神经末梢需要充足的血液供应来维持正常功能,当末梢循环出现障碍,血液无法正常输送到神经末梢,就会产生麻木感。

预防脑梗,践行“4少3多”原则至关重要

少喝酒:酒精是导致高血压及血管损伤的 “元凶” 之一。酒精进入人体后,会干扰体内的激素平衡和代谢过程,使血管收缩功能失调,长期大量饮酒易引发高血压,对血管壁造成直接损伤,增加脑梗风险。替代方案是用适量的低度果酒代替高度白酒,或选择无酒精的饮品,如气泡水等。

少盐:高盐饮食与动脉硬化紧密相连。摄入过多的盐会使人体的血容量增加,加重心脏和血管的负担,久而久之导致血管壁增厚、变硬,引发动脉硬化。世界卫生组织建议,成年人每日盐摄入量应不超过 5 克。我们可使用低钠盐代替普通食盐,同时多食用新鲜食材,减少加工食品的摄入,因为加工食品通常含有大量的隐形盐。

少甜饮:甜饮料是诱发肥胖及血脂异常的 “陷阱”。甜饮料中富含大量的糖分,人体摄入后会迅速升高血糖,多余的糖分转化为脂肪堆积在体内,导致肥胖,进而引起血脂异常,影响血管健康。替代方案是用花草茶替代甜饮料,花草茶不仅不含糖分,还具有一定的保健作用,如柠檬草茶有助于消化,薄荷茶能提神醒脑。

少快餐:快餐中的膨化食品等含有反式脂肪酸,对血管有着慢性损害。膨化食品部分提到,反式脂肪酸会增加血液中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含量,同时降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的水平,导致血脂异常,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的进程。我们应尽量减少快餐的摄入,自己准备健康的餐食,如用全麦面包、鸡胸肉、新鲜蔬菜制作的三明治,既美味又健康。

多营养:神经酸类物质(如萃枫苷)能够修复神经血管功能,减少脑卒中和中风的发生。建议摄入富含神经酸的食物,如深绿色蔬菜、坚果和水果。

多运动:改善血液循环的关键。有氧运动能够降低血压,改善血脂代谢,增强心脏功能。建议 40 岁以上人群每周至少进行 3 次有氧运动,每次持续 30-60 分钟。

多监测:及时预警的必要手段。血压和血脂监测应采用电子血压计,每日测量 2-3 次。异常指标如血压高于 140/90mmHg 或血脂异常时,应立即就医。40 岁以上人群应每半年进行 1 次颈动脉超声检查,以早期发现动脉粥样硬化。

综上,从日常生活的点滴做起,摒弃不良习惯,才能为身体筑牢健康防线,远离脑梗等血管疾病的威胁。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