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武十五年(39年),已经彻底平定天下的刘秀忽然下了一道命令。他要求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一次土地和人口普查。
按照刘秀的要求,这次统计的数据主要有三个。一是全国范围内到底有多少已经开垦的耕地。二是当时全国范围内到底有多少家庭,每个家庭具体有多少人。三是每个家庭的人具体都是多少岁。
对于这件事,正史上记载得也非常有限。在《后汉书》当中,只记载了一句“诏下州郡检核垦田顷亩及户口年纪”,仅仅只是一句话带过。而从今天的角度来看,这似乎也不是啥大事。作为一个皇帝,下令数一下全国有多少人,有多少耕地,这不就是一句话的事吗?
刘秀下令统计耕地和人口这件事,在中国历史上,其实还真是一个大事!在后来的历史上,这件事叫“光武度田”。而这个事的影响,其实也远超人们的想象!在刘秀下令统计之后,当时好不容易统一的中原差点就直接崩了!
最后,还是刘秀主动让步,只是统计清楚一个大致的情况之后就不再继续深究,这才算了事。而这个结果,从很大程度上来说,也直接导致了此后近千年里一大堆世家大族的屹立不倒。后世所谓“六朝何事,只为门户私记”,严格来说的话,其实也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的。
光武度田
那么,历史上真实的度田事件到底怎么回事?为什么刘秀只是下令统计一个人口数据,就会导致国家差点崩溃了呢?
建武十二年(36年),随着四川的公孙述政权战败,东汉政权彻底统一了天下。从这一年开始,东汉就彻底从战时状态转变为和平状态了。
而进入和平状态之后,国家最重要的任务其实就只有一个,那就是生产!只要大家都去努力种地,努力生产,种出足够多的粮食,老百姓才有饭吃。老百姓有饭吃,他们才不会造反,国家才不会乱!这样一来,对于政府来说,查清楚全国有多少耕地,有多少种地的人,这就很重要了。因为这就是一个最简单的数学问题。只要查出有多少耕地,然后乘上平均亩产量,再减去每年受灾减产的粮食总量,就能算是每年全国大致的粮食产量。然后,再统计一个全国总人数。用总产量除以总人数,就能得到一个平均每人占有的粮食数量。只要这个数字大幅高于一个人的基本生活需求,那么百姓整体上就能吃饱饭,国家整体上就不会乱。
所以,很多人说古代官员不懂数学,这其实就是最大的误解。其实从春秋战国时代开始,我们古代的统治阶层就已经开始用数学工具来治理国家了。到了西汉时期,类似的统计和计算工作,更是已经成了流程。
但问题是,当刘秀开始统计各地的耕地数量以及人口数量的时候,他很快发现了一个很棘手的问题:那就是各地的豪强家族,往往都会存在瞒报漏报的情况。而且,这个瞒报漏报的数字,往往可能会很大。
刘秀
对于这种情况,从小就出身于南阳豪强家族,而且早年还上过太学的刘秀自然知道是为什么。原因很简单,其实就是为了少交税!
在古代的时候,国家的主要收入来源基本上就是收税。而在一个农业文明的管理体系当中,税收最主要的大项,其实就只有两个。一个叫土地税,一个叫农业税。简单来说,就是先看有多少土地,然后根据土地数量,每亩地收多少税。然后看有多少人,每个人再交一定的钱。
那么这样一来,如果一个家族在统计的时候可以少报一些土地数量,少报一些人口数量。这些不在国家统计账册上的土地和人口以后就不用交税了!这笔钱省下来之后,这个家族完全可以拿去购置更多的土地,或者改善家族其他人的生活。
但从国家的角度来说,这是无法接受的事情。如果每个豪强家族都这么干,那全国的税收就会直接少一半!没有足够的财政收入,拿什么去养军队?拿什么去赈灾办教育?拿什么给官员发工资?皇室不要吃饭的吗?所以,查清全国的土地和人口数量,势在必行。
但也就是在这个时候,就在刘秀刚想统计数据的时候,在山东那边,发生了一件很有代表性的“小事”。
当时在山东这边,刘秀把自己的一个侄子封到了这边,建立了一个北海国。同时,东汉开国之后,刘秀延续了西汉的政策。虽然封国,但是用人权力都掌握在中央政府手里。
董宣
当时刘秀就给自己这个侄子派了一个很可靠的助手,名叫董宣。这个董宣是出了名的刚正不阿,之前做官也一直都比较敬业,所以刘秀才会派他去山东那边管事。
而这个董宣到了山东之后很快就发现,当地的情况比他想象的更复杂。在山东,很多地方豪强家族势力极大!他们往往占据了大量的土地,家里又有很多族人,还养了很多奴仆。在他们的家族领地内,俨然就是一个小型王国。所以,董宣上任之后,虽然不喜欢这些地方豪强,但是也不得不做出妥协。他必须得召集各大家族的带头人,让这些大家族的带头人在当地政府做官。只有这样,地方政府的政令才能真正贯彻下去。
不过接下来,当时有一个公孙家却很快给董宣出了一个难题。“董宣字少平,陈留圉人也。初为司徒侯霸所辟,举高第,累迁北海相。到官,以大姓公孙丹为五官掾。丹新造居宅,而卜工以为当有死者,丹乃令其子杀道行人,置尸舍内,以塞其咎。宣知,即收丹父子杀之。丹宗族亲党三十余人,操兵诣府,称冤叫号。宣以丹前附王莽、虑交通海贼,乃悉收系剧狱,使门下书佐水丘岑尽杀之。”这一下,这事算是彻底闹大了。
公孙家在山东一带虽然不算是最顶级的豪门,但至少在所在的郡县内部还是很有影响力的。如果公孙家铁了心要造反,单凭他家的族人,再加上他家的奴仆,凑个几千人肯定没问题。当年刘秀在南阳起兵的时候,也就这水平了。所以接下来,当地的官员很快就分成了两派。一派认为,董宣在激化矛盾,滥杀无辜。另一派认为,董宣做的没毛病,他只是依法办事,杀那三十多人完全合法。
因为当时董宣在山东已经是郡国国相级别的官员了。要是放到其他地方,基本上相当于副太守这个水平。所以后来,这事很快就闹到了刘秀面前,由刘秀来做最终决定。“青州以其多滥,奏宣考岑,宣坐征诣廷尉。在狱,晨夜讽诵,无忧色。及当出刑,官属具馔送之,宣乃厉色曰:‘董宣生平未曾食人之食,况死乎!’升车而去。时,同刑九人,次应及宣,光武驰使驺骑特原宣刑,且令还狱。遣使者诘宣多杀无辜,宣具以状对,言水丘岑受臣旨意,罪不由之,愿杀臣活岑。使者以闻,有诏左转宣怀令,令青州勿案岑罪。岑官至司隶校尉。”
刘秀
但就算是这种已经把智慧用到极致的解决方案,依然算不上完美。从后来的历史发展来看,刘秀的这个处理办法依然是有很大后遗症的。
反正不管怎么说,董宣和公孙家这个事当时极大触动了刘秀。此时的刘秀原本正在积极准备人口普查,但这件事的发生却导致刘秀对地方豪强的实力有了一个新的认知。
所以这时候刘秀知道,此时的东汉绝对不能搞普查!在搞普查之前,他得先把国家内部的其他问题理顺。比如说开国功臣的册封,南阳派和河北派的对立,四川和陇西等地的稳定……这些问题,刘秀得优先解决。因为只有解决了这些问题之后,刘秀才能真正集中精力去解决最难的土地问题。
于是在这之后,接下来的几年里,刘秀就开始着手解决帝国的一系列矛盾。而几年之后,经过刘秀的努力,这些事情基本上都被大致解决。到了这个时候,刘秀终于可以开始着手解决土地问题了。
建武十五年(39年),刘秀正式下令,开始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人口普查和土地普查。
对于接下来的普查过程,史书上记载得非常隐晦。但结合同时代相关人物的传记能得出一个大致的过程。从整体上来说,刘秀这次普查行动,大致分成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叫地方反弹。
刘秀下令普查之后,自然要派一些官员代表他下去监督地方。同时,刘秀还给下面的那些郡守和县令下旨,务必要彻底算清辖区内的人口和土地。但结果,这批人下去之后,基本上没几个能完成工作的。要么灰溜溜报个假的数字回来,要么直接被当地豪强杀掉!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敢杀钦差大臣的事情其实非常少见。而像这种大范围同时杀钦差的事情,放眼整个中国古代史,似乎也就这一次。
与此同时,很多地方郡守和县令这时候也开始怂了。如果他们坚持执行命令,那些地方豪强极有可能会顺手把他们也干掉!而且,这些地方豪强基本上都会给他们送钱送土地,他们本身就是既得利益者。既然这样,那他们为啥还要彻底执行刘秀的命令呢?而对于这个结果,刘秀其实早有预料。所以在得知各地的反弹情况之后,这场度田事件开始进入第二个阶段。
第二个阶段叫铁腕镇压!
当时的刘秀直接从全国范围内开始深挖保护伞,彻查所有伪造田亩数据的官员。在地方上,光是郡守级别的官员刘秀就杀了十多个。“秋九月,河南尹张伋及诸郡守十余人,坐度田不实,皆下狱死。”而到了京城这边,刘秀更是一路顺藤摸瓜,最后直接把当时的大司徒欧阳歙也下狱处死了。“冬十一月甲戌,大司徒欧阳歙下狱死。”
在东汉开国的历史上,欧阳歙没啥可说的,很多人可能压根就没听说过这个名字。但在度田事件发生的时候,他是一个相当重要的角色。
东汉开国之后继承了西汉的三公九卿制。不过西汉后期给三公改了个名,当年秦汉时期的御史大夫就改叫了大司徒。也就是说,按照正常的权力排序,欧阳歙此时在西汉高层的权力排名,应该在第四第五这个位置。而且在东汉时期,大司徒基本上是教育、监察、财政、土地等几个领域的最高负责人。
除了官职极高之外,这个欧阳歙本人也是一个名望极高的学者。欧阳歙的老家在今天山东淄博一带,属于典型的地方大族。而且他家祖上欧阳生,当年在西汉初期的时候,就已经是有名的大儒了,曾经和晁错这种人做过同学。此后上百年里,欧阳家都是最顶尖的文化世家。“自欧阳生传《伏生尚书》,至歙八世,皆为博士。歙既传业,而恭谦好礼让。王莽时,为长社宰。更始立,为原武令。世祖平定河北,到原武,见欧阳歙修政,迁河南都尉,后行太守事。”
但就是这样一位顶级大学者,在面对各种错综复杂的利益关系时,依然身不由己,只能帮助下面的人造假。
而最后,当刘秀下令要杀他的时候,京城内出现了非常奇葩的一幕:欧阳歙“坐在汝南臧罪千余,发觉下狱。诸生守阙为之求哀者千余人,至有自髡剔者。平原礼震,年十七,闻狱当断,驰之京师,行到河内获嘉县,自系,上书求代死。曰:‘伏见臣师大司徒欧阳歙,学为儒宗,八世博士,而以臧咎当伏重辜。歙门单子幼,未能传学,身死之后,永为废绝,上令陛下获杀贤之讥,下使学者丧师资之益。乞杀臣身,以代歙命’。书奏,而歙已死狱中。司徒掾陈元上书追讼之,言甚切至,帝乃赐棺木,赠印绶,赙缣三千匹。”
不过这个举动非但没有让刘秀妥协,反倒是让刘秀更加强硬,直接把所有涉案人员都杀了。
靠着这种大范围杀人,刘秀终于镇住了下面的这些官员。在这之后,下面很多官员开始意识到,如果继续糊弄事,自己肯定必死无疑。反倒是努力去做统计,就算得罪了那些地方豪强,但自己背后有军队罩着,或许还有一线生机。
于是接下来,各地的官员终于开始认真执行政策,开始认真统计国家的土地和人口了。但是这样一来,那些地方豪强家族就彻底不干了。他们之前给这帮官员送钱送地搞关系,就是为了能瞒报。如今一点效果都没有,而且以后利益受损,那自己还怕什么?
所以,建武十六年(40年),很多地方开始同时乱了。据史书记载,“郡国大姓及兵长、群盗处处并起,攻劫在所,害杀长吏。郡县追讨,到则解散,去复屯结。青、徐、幽、冀四州尤甚。冬十月,遣使者下郡国,听群盗自相纠擿,五人共斩一人者,除其罪。吏虽逗留回避故纵者,皆勿问,听以禽讨为效。其牧守令长坐界内盗贼而不收捕者,又以畏愞捐城委守者,皆不以为负,但取获贼多少为殿最,唯蔽匿者乃罪之。于是更相追捕,贼并解散。徙其魁帅于它郡,赋田受禀,使安生业。自是牛马放牧,邑门不闭。”
在这些政策执行之后,那些地方豪强家族总算是也退了一步。既然朝廷不再追究他们造反的责任,土地数量和人口数量自然也就能多报一些。总之最后,双方各自妥协了一些,那些地方官总算是搞清楚了大致的土地和人口数量。
而随着这些数据不断汇总,等到京城第一次统计出了一个完整数据之后,这次度田事件才算是暂时告一段落了。
客观来说,刘秀的这次统计行动还是挺有效果的。至少自此之后,国家到底有多少土地和人口,中央可以大致弄清楚了。而且,有了第一次就有第二次,后来每隔几年,或者每隔一个皇帝,东汉政府都会进行大规模的普查工作。
到了东汉中期的时候,这种工作更是推进得极为细致。据说到了汉安帝在位时期,各郡各县的土地数量可以直接精确到个位数。就连全县多出几亩零头,都能报上去。虽然这期间,地方豪强依然会存在瞒报漏报的情况,但能做到这一步,其实已经是极限了。
而从后来的历史来看,刘秀的这次度田行动进行得也是相当不彻底。因为在接下来五百多年的时间里,一直到隋朝统一天下之前,都再没有任何一个皇帝有刘秀这么强的能力。后来东汉一百多年的历史上,没人能超过刘秀。而三国和南北朝都处于分裂状态,自然没人能算清算过的土地和人口数量。而两晋时期的那些皇帝,那就和刘秀更没法比了。所以历史上下一次这么大力度,统计全国土地和人口数量,要等到隋唐时期了。
如此一来,在接下来几百年的历史上,那些地方豪强家族瞒报漏报土地和人口数量几乎就成了一个惯例。而这些地方豪强,手里要地有地,要人有人,本身就相对独立。此后国家想要太平,中央高层就必须得安抚好这些豪强家族。
所以,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后来历史上“皇帝和豪强共治天下”的局面就是从刘秀这次度田事件之后开始的。自此之后,这些家族在各自所在的地方就开始有了相当强的控制力,甚至比当地衙门还强。换谁做皇帝,他们在当地的生活都没啥影响。于是,后来就出现了所谓的“六朝何事,只为门户私记”。一段豪强世家做主角的历史就此开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