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当你习惯了ATX的良好的兼容与舒适安装性,假如想换个口味的话可以尝试下更显装机细腻和空间占比更小巧轻盈的itx。当然了受限于空间大小,ITX小钢炮肯定不能和ATX或者E-ATX那样在大箱体中“为所欲为”,但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的ITX小钢炮更突显一分精致与别致韵味。那么如何成为ITX机箱中合格的一员?这次就来体验下新进上手的酷冷至尊NR200P ITX机箱的装机分享。
小巧的ITX机箱搭配上一套无线桌面外设,即可以免除布线的烦恼,又可以让整个桌面的简洁精致感提升一个层次。
外观
酷冷至尊 魔方NR200P 外观设计偏于简洁风,奶白色箱体喷漆延续了酷冷至尊考究的喷漆工艺。体积为376mm x 185mm x 274mm (18.25L)也算是ITX机箱里的“大个子”了。
机箱侧面,标配了洞洞流散热面板。对比于其同型号的NR200,NR200P则多配置了一块侧透的玻璃面板,用以丰富机箱的外观可玩性。机箱的面板的接缝细节,精度上还是不错的。
细节
NR200P所有面板采用了免螺丝扣口拆装设计,易拆易装也是ITX的特色,对于日常装机进行时更注重箱体的易拆易装性,这对于便捷装机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
左右两侧面板内部均有磁吸式防尘滤网,这个在ITX机箱中确实很少见的设计。
拆开面板里面的大致布局基本就很清晰的展现出来,箱体里面是机箱的安装配件包。
从背面安装区域是不支持背线的,所以线材只能内置在箱体的左侧正面。
从箱体内部硬配的这个支架的设计上看,是可以安装水冷与硬盘的支架设计(支架上也有安装标识的,仔细看就可以了)。
配件盒:两个酷冷的无光风扇,使用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自行决定需要使用是否。配件包则在风扇下面,打开既可看到。
拆除前置面板,前置是没有可安装风扇设计的,但是前置位是可以安装2个2.5寸的SSD或者机械硬盘。预设开孔都已经开好了。
ITX由于箱体体积较小,不可能做到配件全兼容,要么为了体积舍弃兼容,要么为了兼容舍弃体积,所以在设计箱体时考虑到各种不同品牌不同的高度、长度、宽度等等的硬件在安装时所会出现的情况然后改变箱体内部硬配的结构来做出最佳的安装选择。NR200P在安装设计区域其实设计的还是非常人性化的,左边是主板和散热安装区,可兼容2种不同尺寸的ITX主板:常规的17CM*17CM ITX主板,另外一种是尺寸稍大的20.3 CM x 17 CM的DTX主板。在散热限高方面也采用了多种安装选择限制,在横装显卡时,CPU的散热限高为155MM,那么按照这个尺寸来说市面在售中尺寸在155MM以内的单塔或者双塔风冷均可以安装。在竖装显卡时(支架+延长安装)散热限高则为76MM。
电源安装部分,采用了冲孔的电源安装挂笼设计,冲孔设计既可做为电源的安装时支撑和固定,硬盘挂笼左侧和下部均预设了绑线的魔术贴。挂笼可根据在安装硬件的布局和设计做出调整相应的调整电源挂笼的安装位置。挂笼设计的还是很精妙的,预留的线位均有特别细微的间距空间便于走线和插线。
挂笼还有另外一个功能就是可以兼容2.5寸/3.5寸硬盘安装。硬盘的固定开孔均已经在设计挂笼时预设好了,所以应使用者需求来选择安装什么尺寸的硬盘。
NR200P是可以安装2种SFX-L、SFX不同规格的SFX电源,挂架的挂口处有标识。
NR200P主要采用的是ABS塑料(上置面板),钢化玻璃(侧配面板),SGCC钢材(箱体主用料)三种不同材质材料组合而成。拆开上置面板可以发现整体的骨架上并没有像市面上ITX机箱是有散热安装支架的,那么上置怎么安装风扇呢?
原来安装散热风扇位在面板上,而风扇的固定方式则是花了点小心思,折腾了下才明白配件盒送风扇的意义何在。
NR200P上置固定风扇的方式和传统的螺纹螺丝固定是有区别的,因为它采用的是这种分层圆头螺丝,只需要稍微用力往下按压即可固定。亲自测试牢靠性还是非常强的,就算风扇满载运转也不会造成脱落。
那么说到整个箱体的散热布局,从上面的各方面描述也是可以基本看出NR200P的散热架构,是采用上下对流的散热风道原理,辅以支架和后置两个不同的出风形成整个箱体的散热架构。上置和下置面板是可以安装2个12CM的风扇位布局,均有防尘设计。
从箱体后置布局可以看到箱体支持两种显卡安装模式:右侧是竖装显卡位,同时支持9cm的风扇。
直插显卡位,3个PCI槽位。支持三槽厚度的显卡安装,稍有遗憾的是个人觉得这种中间有隔栏的显卡安装槽会和某些型号的非公显卡造成或多或少的安装冲突,个人还是喜欢上置横装显卡这种无隔栏的设计,非常便于安装。
SGCC钢材厚度均超过1MM,最厚处可达1.8MM厚度。
装机
处理器:英特尔 i7 10700K
主 板:微星MEG Z490i UNIFY暗影
显 卡:微星魔龙RTX 2070
内 存:宇瞻暗黑女神 DDR4 3600 8GX2
固 态:金士顿AC2000 500G+西部数据 SN550 1T+十铨DELTA MAX 500G
散 热:酷冷至尊MASTERLIQUID ML240 MIRROR
电 源:酷冷至尊V GOLD V550 金牌全模组SFX电源
风 扇:酷冷至尊漩涡120 ARGB
板U搭配:10代酷睿I7 10700K搭配微星MEG系列的Z490i UNIFY主板。
游戏和工作均可兼顾的采用的是8核16线程设计,三级缓存16M,主频3.8GHz,单核睿频最高可达5.1Ghz,满载功耗为125W的 I7 10700K无论在性能上还是价格上均算是充分满足以上两点使用需求。
随着十代酷睿的推出与之相对应的Z490主板也上市了,为了应对新的接口和更高的TDP,Z490系列主板在设计和用料上的升级是必然的。Z490主板也将继续支持下一代(11代)酷睿的使用。作为微星Z490旗舰ITX主板,UNIFY这个系列还是有着自己鲜明的特点,以简洁和性能说话,不玩太多花巧的RGB灯装饰,突显其沉稳低调的格调,整张主板外观犹如其中文名“暗影”,采用的是通体黑色的设定。
主板供电部分,MEG Z490I UNIFY 10相的供电设计,其中给到CPU核心,采用的是8相90a直出供电,其它的1相90a核显(搭配雷电3),还有1相给到SOC。所以不难看出为了应对10代酷睿的功耗Z490作出的供电调整还是非常大的。
双M.2的扩展均支持2280规格的NEVe 固态使用,也符合了这次装机的双M..2固态使用需求,毕竟ITX主板限于体积尽量把硬盘容量提升而舍弃一些较为传统的机械硬盘安装,速度更快。容量更大的固态时代大背景下是必然趋势了。
再来看下一体式的I/O挡板,采用的是螺丝直接固定的,给到的接口从左到右分别为:DP和HDMI视频接口、USB 3.2 GEN1 X2、USB 2.0 X2、Thunderbolt 3(Type-C接口40Gb/S,USB3.2 GEN2接口10Gb/S)、2.5G LAN、Wi-Fi 6 / 蓝牙无线网卡、CMOS清除按键、音频输出(支持光纤),中间区域的网孔则是内置的供电散热风扇。
散热采用的是酷冷至尊新品ARGB水冷:MASTERLIQUID ML240 MIRROR。
主打的是无限透镜灯效,让冷头的动态光效更有层次感。同时采用了新的第三代双腔冷头,冷头的静音效果进一步提升,另外使用触面更大的直触底座来强化散热性能,更新了密封架构以及防漏设计用以增加水冷的寿命。
内存方面使用了市面上可能是唯一能用低价入手的三星B-DIE颗粒的灯条内存—宇瞻NOX暗黑女神。最新版的台风软件可看到内存所有的信息。
这套内存的频率为DDR4 3600的套条。内存采用的是散热片和灯带都是由卡扣和硅胶帖固定,这种一体成型设计基本是没有可拆除的空间,内存的导光区域面积是完全足够的,重量不到50G。
现在越来越多的ITX显卡对于非公显卡的兼容安装更为注重了,所以这次采用了248*128*52MM尺寸的微星魔龙RTX2070用做这套主机的显卡使用。
电源方面和水冷一样,使用了酷冷至尊新推出的V GOLD系列的550W SFX电源。
电源的尺寸规格为:125mm x 100mm x 63.5mm的SFX MINI电源。一个巴掌尽可掌握。
散热与静音是SFX电源所需要注重的,V550 SFX采用的是规格更高的92mm FDB轴承风扇,支持15%负载以下风扇停转模式,并配备了电源开关控制。
全模组接口,线材采用软硅胶扁平线材设计,拥有1个24pin主板供电、1个4+4pin CPU供电、1个8pin CPU供电、4个6+2pin PCI-E供电、2个8*SATA以及1个D型4pin供电。从排列上看,线序排列应该不错的,改天试下做套定制线材来看下这款电源的线序排列如何。
处理器的插口由原来的1151改成了现在的1200,所以在安装CPU时必须看清楚左右两侧的卡口才进行安装,千万不要大力出奇迹噢。
正面M.2口安装的是金士顿AC2000 500G M.2固态作为主盘使用。
背面M.2口则安装上西数的SN550 1T作为从盘。
这次采用的i7 10700k功耗为125W所以冷排方面采用夹汉堡的方式安装,这样让冷排的散热更快。
为了让整套主机的颜色更高,这次采用的酷冷至尊旋涡120 ARGB 12CM静音风扇作为冷排风扇使用,旋涡120的风压参数为2.5mmH2o ±10%,风量参数为62 CFM±10%。转速为650~1800RPM±10%,噪音值为8~27dBA,支持PWM温控调校。
对于ITX主板最大的困扰就是风扇插口实在是太少了,除开了常用的CPU FAN 和水冷供电接口后,就只剩下一口插口用以给机箱风扇使用了。那么对于这个问题怎么解决呢?
这次采用了这种无需外置供电的的集线器,只需要一根接驳线材接驳到CPU FAN则可以实现6组风扇的控制,而且体积较小和采用的是粘胶固定,放置在电源舱左右两侧位即可,既可弥补ITX主板风扇接口少的问题,又不会太过占用线材和空间,真的非常不错噢。
电源和扩展的SATA固态安装在电源舱位即可。
篇幅有限,这次就不详细讲解机箱的走线和布线了,下面来看下装机完成后整体布局,上置安装2个风扇作为散热出风,下置因为魔龙显卡的厚度较厚为2,7槽所以没有安装下置进风风扇,进风任务就交给了侧面的水冷冷排夹汉堡来完成。
背面没有过多线材的阻挡还是非常清爽的。
整套主机18.25L的体积也不算非常大,主要是整体的风格确实非常简洁清爽,看图就完全可以表达了。
想要更好的散热性能,个人建议使用有散热冲孔的侧板作为日常使用,因为有开孔的侧板对于进风的补充绝对是有帮助的。
要是你颜值党的话,那么侧透玻璃面板则更适合你,不过要是使用玻璃面板的话,那么个人建议下置安装2个风扇作为进风(根据显卡的厚度可采用普通的12CM风扇,要是类似魔龙和名人堂注重厚度较厚的非公显卡的话则建议采用12CM的薄扇),其实这款机箱最理想的散热个人觉得还是采用风冷作为主散热较为完美,要是真的想使用水冷的话还是采用上面有进风面的面板较为稳妥。
既然是白色机箱,那么通过主板的ARGB 三针5V调控成整体的单色白光为最佳选择。让整体看起来更搭配。
散热测试
装机完成后,怎么能少得了我们最为关心的箱体内部硬件的散热性能测试,室温为29.2摄氏度,湿度为90%。常温属于偏高,也符合和更接近我们日常使用的环境温度,当然了在空调房下温度还会更低的,这个也无可厚非的因为环境温度也会影响到硬件温度的。
先跑个鲁大师娱乐下:518358分,说真的emmmm一般般哈。主要显卡影响了整体的分数,CPU也没做超频后的跑分。
待机温度基本维持在36~37度之间。
默频全核4.7GHz跑AIDA64 FPU 处理器温度为75度。CPU IA cores温度为76度。其他核心都正常维持在75度以内。看来这125W的功耗怪兽用酷冷ML240 MIRROR水冷夹汉堡的方式还是可行的。
显卡满载测试,显卡温度维持在71度,这个在ITX机箱那么狭小空间内能保持这个温度还是非常不错了。看来双风微星魔龙的散热真的可以非常不错,毕竟是旗舰非公设计。
装机感受:
因为此次装机需要涉及到的东西实在太多了,篇幅有限比如整体的功耗测试,噪音测试,游戏的温度表现均未来得及一一呈现出来,这也是笔者小小的私心吧,因为以后还会有其他ITX的使用体验带给大家,所以请大家继续期待下!也希望各位值友理解。经过详细的介绍和装机分享已经简单的散热测试也充分能囊括完这款酷冷至尊NR200P机箱的所有要点了,要是还有其他未写到的小细节或者是一些使用上的需要了解的均可在下面留言区给笔者留言噢,笔者会及时的为大家一一解答的。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