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夏天的一个黄昏,在东莞松山湖华为园区的湖边,有些失落的董香咀看着办公区的落地玻璃窗外,几乎没什么人注意到,这个黄昏和往常有什么不同。
园区外公路上依旧拥堵,可对于华为来说,却是一个特别的日子。
夏日黄昏的隐秘战争2019年,美国的制裁让华为曾经使用的ERP系统崩塌,几乎所有的业务都依赖这个系统,仿佛悬在华为头顶的利剑。
眼看无路可走,华为决定自主研发一套属于自己的ERP系统,这就是MetaERP。
这个项目从无到有,注定是一条充满荆棘的路。
那年7月10日,MetaERP系统在中国区正式上线,董香咀作为最后的防线负责系统上线时的回退方案,确保一旦系统出问题,能迅速回退到老系统。
那天一直都有惊无险。
这个看似平凡的夏日,实际上是华为胜利的一天,是隐秘战争的终结,也是新的开始。
甲骨文公司的ERP系统一停服,对华为来说是极其凶险的。
华为在最艰难的境地里选择自主研发,一切都得从头开始。
研发ERP系统不是简单地写写代码,它是公司全球业务的心脏,牵一发而动全身。
团队要剥离20多年来的旧系统,重新建立一个崭新的、适配华为需求的系统。
这是一个庞大的工程,涉及上亿行的数据和成千上万的业务连接点——一个普通人难以想象的复杂度。
华为在三年内做到了,这其中的艰辛,旁人难以感受。
在挑战和磨砺中,华为逐步掌握了ERP系统的核心技术。
面对困境,华为如何集结人才制裁让华为看到了危机,但也让他们看到了机会。
应对这种规模的项目,需要大量精英。
以往,一个企业要进行如此巨大的变革,需要经过无数部门的博弈,但这次,华为几乎毫无保留。
华为的CIO陶景文撕下一页笔记本纸,现场写了一份申请报告,要求补充100名高端及特殊人才。
领导当场批准了300个名额。
于是,华为的招聘团队夜以继日地浏览简历、联系候选人,短时间内集结了一大批顶尖人才。
为了保障新系统平稳上线,ERP试点选择了马来西亚子公司,但要在中国区上线,挑战更为巨大。
公司各部门协调一致,财务、供应链、采购、服务交付等部门的精英全部投入项目,一点点梳理业务规则,确保新系统能够顺利运转。
MetaERP系统的三项技术攻关要完成这场ERP替换,华为克服了重重难关,尤其是三大关键技术攻关:
第一,元数据多租技术架构的应用。
这是这一技术首次用于ERP系统,提高了系统的可扩展性。
第二,云原生技术。
这种技术不仅需要强大的软件支撑,也依赖强大的硬件。
它大大提升了计算能力和资源弹性,让华为的ERP系统更加灵活。
第三,数据库根技术的突破。
华为原有的高斯数据库经历了8个月的改进,实现了惊人的性能提升。
这些技术上的突破,让新系统具备了极高的扩展性、计算能力和可靠性。
这不仅是对原有系统的一次替换,还是一次从底层重构,适应新时代的全面升级。
结尾华为MetaERP的成功,不仅是一场企业突围战的胜利,也是中国软件产业的进步。
制裁确实带来了危机,却也成就了一场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这个过程中,华为不仅突破了技术壁垒,也培养了大量ERP项目管理者和技术骨干,他们将成为未来中国软件产业的中坚力量。
董香咀看着湖边散步的人群,心里满是释然。
思虑良久,她终于明白,所谓英雄,无非是那些看似平凡的人,在大时代的浪潮推涌下,书写下一段段令人动容的故事。
平凡的黄昏里,平凡的人,成就了不凡的伟业。
这既是华为的故事,也是每一个在幕后默默无闻的英雄们的故事。
MetaERP的成功,为中国企业自主创新树立了一个标杆,所有参与和见证的人,都是这段历史的亲历者,更是未来的开创者。
在这个连接全球的数字时代,平凡的我们,或许也能有撼动世界的那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