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25考研初试成绩即将公布,在国家线、院校线公布后,各个院校即将启动一志愿复试工作。
讲真,在这个阶段,同学们的内心多少会有点复杂,初试成绩焦虑忐忑、复试考生惴惴不安......
其中,最影响心情的就是:考研的实际上岸率并不高。这导致许多人认为,也许拼命努力也不能最终上岸。
那么,25考研的会有多少考生落榜?是否要选择二战?26考研的同学现阶段又该注意什么?今天就和小编一起来看一下。
接近300万人将落榜
过去的几年中,随着就业压力的增大,越来越多的应届毕业生选择通过攻读硕士研究生来提升就业优势,但考研的竞争压力也非常大。
根据教育部新闻办官方公众号发布的信息,可以看到:
2025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将于2024年12月21日至22日举行,并且官宣了25考研报名人数为388万。这一数据,相较24考研人数(438万)下降了50万人之多,降幅达到了11.4%,降幅超过去年的7.6%。

*图源教育部新闻办官方公号
下降的报考人数对同学们来讲无疑是好消息,但同样,也要看的,报考人数是远小于招生人数的。
那么,我们就可以估算出25考研中会落榜的人数
由于研究生招生是属于稳步扩招的,截至目前,最新的关于考研招生计划总人数的最新数据是来自《2023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基本情况》。
其中提到2023年硕士研究生招生人数为114.84万人,比上年增长4.07%。如果还按照这个增长速度,那么可以预估25考研硕士研究生招生人数为124.37万人。
那么,可以得到在25考研中将会有接近265万人落榜。
除此之外,还需要注意,招生人数由推免名额和统考名额构成,但报考人数仅占据统考名额,因此,实际落榜人数还会再大于265万人,可能会达到290甚至300万人。
初试成绩不理想该怎么办
既然选择了考研,就必须去面对它的结果。考研后,有人会上岸,但也总有人需要面对失败的现实。
25考研初试成绩即将公布,焦急的等待也将有明确的结果,那么对于初试成绩不理想的考生,接下来要怎么走呢?
成绩不理想分两种:
第一种是在去年国家线附近徘徊,对于这种情况,橙酱建议大家别轻易放弃,再等等国家线,只要发现自己能调满足b区线,能调剂就调剂。
另一种就是离去年国家线b线都有差距,那这种情况基本就已经告别25考研的后半程了。但也别灰心,毕竟人生从来没有白走的路!
备考的这段时间,真的是自己人生中非常重要的经历。很多同学就收获了许多成长的意义?

*图源网络
在这之后,就需要考虑自己下一步的选择了。而在选择之前,同学们一定要利用这次机会重新思考,自己考研的目的到底是什么。
有的同学考研只是为了研究生毕业后可以找到更好的工作,有的同学考研只是为了更高的学历文凭,有的同学考研是想去做研究,还有的同学去考研只是不想工作……
这就意味着,落榜后你要做个选择,是继续考研还是走另一条路。
如果坚持继续考研,那就分析自己这次失利的原因,重新出发,如果不想再考了,那也可以考公、考编、找工作,寻找自己人生的意义。
但不管你走哪条路,一定要记得,心态先调整好,没有考上已经是过去式了,你的哭泣不会换来成绩的改变,你的难过也不会再改变结局,反而让自己增添了太多不必要的烦恼,影响了自己接下来要走的路。
二战性价比高吗?
对于考研人来讲,“一键重启,重头再来”本来就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近几年考研人数中,往届考生的数量也越来越多。
并且,二战的性价比是极高的!如果能有效地利用一战积累下的“资本”和“经验”,二战考生同样也能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优势,实现上岸目标。
优势01目标更清晰,备考更高效
有了一战时候的经验,无论是从自身择校还是备考方法上,大多数同学都会总结一套自己的心得。举个例子:
比如英语的备考侧重于哪个题型的练习?自己的优势在哪里?包括什么样的学校才是更加适合自己的,院校及专业发展前景如何?相对于一战小白来说,二战的同学在这些方面也会更占优势。

*图源网络
通过对自身情况更清晰的认识,从而拆解出更加适合自己的备考方案,备考过程目标感更强,也会更加高效。
优势02 知识积累有保障,节省时间
和很多二战考生聊过同样的问题,包括从他们的经验贴中也可以看到,一战积累下的学科知识对二战的增益作用还是比较明显的。
比如某些知识点已经掌握得非常牢固,就可以将相应的时间分配到自己的薄弱项复习中;知道自己擅长的部分,也了解哪些地方不必浪费时间去“生啃”。

*图源网络
包括像政治、专业课这种需要大量记忆的科目,即便可能会忘掉一部分,但是拾起来也会很快,节省时间的同时,还能比新人小白更快地进入到备考的状态当中。
优势03熟悉考试流程,心态更稳
正常来说,每个考生备考都需要经过“基础-巩固-强化-冲刺”几个阶段。二战考生可以更加灵活的调整自己备考节奏。

*图源网络
并且二战的考生早已经在“考试时间线”、“考试流程”、“考场环境”、“复试综面”等方面了然于胸。
正所谓考前不打无准备之仗,二战考生对考研宏观上的认知占有优势,自然可以有条不紊地做出计划,备考更有自己的节奏。
对于26考研的同学,也可以多吸取前人的教训,更好的迎接26考研这段路。
弃考的都不是你的竞争对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