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黛玉、贾宝玉、三春这些人,一个个都是才华横溢,出口成章。这些学问究竟是怎么学来的?
可能不少读书人对此很费解。因为除了林黛玉五岁跟着贾雨村上了一年多学,贾宝玉与秦钟在学塾荒唐,林黛玉来贾府时,贾母派人叫三春,提到不用上学了之外,似乎再也没见到这些人上学,怎么就那么厉害?诗词文章,张口就来?
于是,有人不免觉得这事儿很玄幻,质疑是不是曹雪芹故意夸大所致。
怎么去看待这个问题?需要分开来细说。
我是君笺雅侃红楼,为您讲述《红楼梦》里的那些事儿
❂签约全网维权,抄袭剽窃搬运后果自负
贾雨村被罢官后,书中明确写他给最少两个人做过家庭教师,分别是五岁的甄宝玉和五岁的林黛玉。
其实甄宝玉就可作“贾宝玉”,甄宝玉“辱师”导致贾雨村辞馆的经历,实际就是贾宝玉“辱师”,导致他的老师一去不归的影射。
宝玉不待说完,便道:“正是呢,我们家却有个家塾,合族中有不能延师的便可入塾读书,亲戚子弟可以附读。我因上年业师回家去了,也现荒废着。家父之意,亦欲暂送我去,且温习着旧书,待明年业师上来,再各自在家亦可。(引程甲本第七回)
贾宝玉和秦钟讲这个话时,他已经是十一岁左右。那时候五岁开蒙,已经大概上了六年的学。而这个“学”并不是去后来贾代儒的学塾,而是在家中请的“先生”教授。肯定是在贾母院外的书房绮霰斋。
这还不算,元春省亲时,就提到:“那宝玉未入学之先,三四岁时,已得贾妃口传教授了几本书,识了数千字在腹中。”
三四岁的小孩已经认识了数千字,并且“教授了几本书”,并不是一个教一个学,而是完全会读并能领会和解读的意思。
从三四岁到十一二岁,七八年的时间学习,在那个年代可是不短的教育了。古人所谓十年寒窗苦,并不像如今时刻需要老师教授辅导。更多时候都是自学为主。
而且贾宝玉厌恶科举仕途之书,对科举八股文章没有兴趣,连带着《四书》《五经》不能完全背诵,融会贯通。但不表示他不会。比如林黛玉初来,他张嘴就是《古今人物通考》,却对探春说他杜撰,以“除《四书》,杜撰的太多,偏只我是杜撰不成?”反驳,可见对《四书》他也并非不通,只是不愿意深入学习罢了。
反观像《古今人物通考》一类的书籍文章,他非但没落下,可能是极为精通才是。只是这些学问,就像他读的《南华经》一样,不是科举仕途之用,才会被老师和父亲认为是不学无术。
比贾宝玉更厉害的是林黛玉。她出身林家,父亲是探花郎,母亲是公爵千金。三四岁时被母亲教授认识几千字,读几本书根本不在话下。
而且,林如海因为没儿子,把她当作儿子教养,聘请贾雨村教授她启蒙。贾雨村可是进士出身的前市长,比贾宝玉的老师可厉害多了。
林黛玉受父母和老师的熏陶,尽管才从贾雨村一年多,就已经读了《四书》。这个“读”同样是融会贯通,会背诵、能理解、并释义、运用无障碍的意思。
不过,林黛玉才刚七岁时说她读了《四书》,比较贾宝玉十一二岁时,父亲贾政还吩咐李贵告诉贾代儒让他背诵《四书》似乎强了太多。但事实却要两说。
贾宝玉不会,是故意不学,逼急了就辱师。
林黛玉会,则是不得不学,侧面反应贾雨村禄蠹,利欲熏心。
言归正传,林黛玉虽然只跟着贾雨村上了一年多学,但来贾家后并没有荒废学业。贾母一见她就问“读什么书”?就是查询进度,好安排她宝玉与三春等一块读书。
当时都是几岁的小孩子,也不需要顾及男女,既然家里请了先生,几个孩子都会一起跟着学习。
所以,林黛玉来时,贾母派人叫三春过来,就是吩咐不用上学了。可见三春当时是在上学的。林黛玉日后自然也是跟着一起上学。
有人会质疑男女之防,其实贾府这种人家,自己家中并没有那么严重的礼教之防。防的是在外要注意。
不光贾家,薛宝钗和林黛玉也说起小时候兄弟姊妹们一起上学,放学后淘气偷看禁书的事,才是大家族的常情。
荣国府请的家教,直到贾宝玉像甄宝玉一样把老师羞辱走了,才停请了一段时间。
但像贾环、贾兰、贾琮几个小的,还是提到上学的。只是没再交代他们具体是去贾代儒的学塾还是贾政后来聘请的先生教授。我倾向于新聘请了先生教授,毕竟那个家学根本学不了东西。
只不过后来女儿们大了,贾宝玉不喜科举仕途,就不再要求他们上学,各自在大观园家中自学罢了。
而这些人平时无所事事,读书反而是他们最大的消遣。作者不可能写读书的枯燥事儿,才写了一些诗社、酒宴等意趣情节。实际大部分时间,他们都是在读书中度过。真论古文化知识积累,与现代人不可同日而语。这叫各有专攻!
❂从原文找线索,还原最真实的《红楼梦》。
✍以上观点根据《红楼梦》80回前故事线索整理、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