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人民币已正式落地,纸币将被取代?苏州试点6年揭示了答案

时尚潮流猫 2024-11-28 17:43:07

你说咱们手里的票子还能用多久?

有人说用不了几年,纸币就得退出历史舞台,全靠数字人民币来撑场面了。听起来像那么回事儿,但真要细想,这事儿还真没那么简单。

老一辈常说,“新瓶装旧酒,光看瓶子不够,还得尝尝味儿。”纸币能不能被数字货币取代,咱得先看看事实咋说。

最近几年数字人民币从试点到推广,风头确实大,尤其在苏州,6年试点的数据一看,确实让人咋舌。

可再看看实际生活,咱老百姓的日子里真能少了纸币这东西?到底是数字货币干翻纸币,还是两者能和平共处?

一、数字人民币的试点

说起数字人民币,这事儿可不是一天两天的事儿了。它在国内的试点,早在2019年就开始了,一晃都好几年了。

根据数据统计,截至2024年初,全国17个省份的26个地区都已经把数字人民币试点铺开了,流通金额更是达到了136.1亿元。

从交易量来看,苏州作为试点中的“扛把子”,表现得尤为亮眼。

截至2024年7月底,苏州的数字人民币交易额突破了5.5万亿元。

数字人民币的宣传点也很抓人眼球。

它被吹得像“全能支付神器”:不用网络也能支付,交易还能追溯,安全性更高,甚至被说成未来能取代支付宝、微信支付这些老百姓已经用习惯的移动支付工具。

听着确实让人心动,但问题是光靠这些优点,就真的能让纸币退出历史舞台吗?从苏州的试点经验来看,这事儿还真有点悬。

二、现在无法取代纸币的4点原因

1.老年人和现金的“情感纽带”

说到老年人,咱不得不承认,他们和现金有种特殊的感情。

这些年很多老人习惯去菜市场买菜,掏出一沓零钱,干脆利索地付账。

这种场景要是换成了数字人民币,别说老人愿不愿意用,光是教他们操作手机支付就够费劲的了。

对很多老人数字货币不仅是个新鲜玩意儿,更是个“麻烦事儿”。

他们不信任这些看不见摸不着的钱,总觉得“钱握在手里才踏实”。

而且数字人民币的普及还需要智能手机的支持。

这年头虽说智能手机普及率高了,但也不是人人都有,尤其是老年人当中,仍有不少人用的是功能机。

这些人该咋用数字人民币?就算政府大力推广,也得考虑到这一部分人的需求。

2.生活场景的“刚需现金”

再说说咱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特殊场景,比如人情往来。

你家亲戚结婚,掏个大红包直接给新人手里,那叫一个有分量、有面子。

可要是换成数字人民币,发个转账消息,对方点开一看,虽然钱没少,可总觉得少了点“诚意”。

过年过节,长辈给孩子发压岁钱,数着一张张红色毛爷爷,那种喜庆劲儿是数字货币替代不了的。

还有一些地方现金支付依然是不可或缺的。

你去一些偏远的小店买东西,老板可能连二维码都没贴,更别提支持数字人民币了。对于这些场景纸币的“存在感”还是很强。

3.灾害中的“现金救命”作用

生活不是总风平浪静的,有时候会遇到自然灾害,比如地震、洪水等,这种时候,现金往往是救急的法宝。

在灾害发生后,电力、网络系统可能瘫痪,手机支付、数字人民币都可能无法使用,而手里的一点现金,就成了关键时刻的“救命稻草”。

这一点任何“高科技”都难以完全替代。

4.数字人民币的“技术门槛”

虽然数字人民币被宣传得很“万能”,但实际操作起来,技术门槛绝对不低。

特别是在一些偏远地区,网络覆盖率、手机普及率都比较低,要让这些地方的老百姓完全接受数字人民币,推广成本和难度可想而知。

而且数字人民币的“可追溯”功能虽然能有效打击洗钱、诈骗等违法行为,但对于普通人也可能引发隐私保护的担忧。

这种疑虑短时间内很难完全消除。

【写在最后】

数字人民币确实是个好东西,但要完全取代纸币,咱老百姓的生活习惯、现实需求和技术条件都得跟得上才行。

从苏州6年的试点经验来看,数字人民币的普及有成效,但也有不少问题需要解决。

老年人不习惯用、特殊场景离不开现金、灾害中现金的重要性,以及技术推广的困难,这些都是短时间内无法忽略的现实。

所以不管数字人民币怎么牛,纸币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还是有它的一席之地。

毕竟不是所有的“新东西”都能完完全全取代“老传统”。

数字人民币和纸币,或许更像是“新瓶”和“老酒”,各有各的风味,谁也离不开谁。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0 阅读: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