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坐拥数亿身家,却从不骄奢,对待子女更是要求严格。
对外,他也仗义疏财,资助他人。
如果没有那通举报电话,或许他能完美的度过一生。
可纸终究包不住火。

原来他曾5分钟抢走208万现金,用赃款发家,还娶了4个老婆,那些慈善举动也是别有用心。
他到底是谁呢?又是如何瞒天过海逃匿这么多年呢?

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
«——【·被逼上绝路·】——»
石二群出身贫寒,初中辍学后就到郑州打工,靠着勤奋好不容易当上了包工头。
然而,200多万的工程款却被恶意拖欠,工人讨薪、银行催债,甚至连女儿的500元学费都拿不出。
被逼急的他一度想买枪讨债,结果却反被骗子坑走20万,从此彻底黑化:“既然正道走不通,那就干票大的!”

1998年,石二群用辛苦攒下的一万多元,在许昌黑市买了5把发令枪,并配备了钢珠。
随后,他找到自己的4个发小——石新春、余全收、李富利、陈德成,将他们召集到一起,掏出枪,说出了抢劫银行的计划。

起初,四人被这个疯狂的计划吓住了,毕竟抢劫银行是重罪,一旦被抓,后果不堪设想。
石二群见状,开始给他们洗脑:“咱们这不是抢劫,建筑商骗了我的钱,我们只是去银行拿回属于自己的钱。”
在石二群的蛊惑下,四人逐渐被说动,决定铤而走险,通过暴力抢劫获取“第一桶金”。

1998年9月12日,石二群团伙实施了他们的第一次抢劫行动,目标是郑州的一辆银行运钞车。
但是,由于运钞车配备有专业武装押运人员,且驾驶员临危不乱迅速锁死车门并冲出包围,这次行动以失败告终。

令人意外的是,由于当时刑侦技术有限,加上没有目击证人能提供有效线索,这起案件并未直接追查到石二群等人身上。
而这次“侥幸逃脱”不仅没有让团伙成员收手,反而增强了他们继续犯罪信心。

1999年12月5日,石二群团伙制造了震惊全国的“郑州12·5银行大劫案”。
他们将郑州合作银行管城支行中药城批发市场分理处作为目标,经过长达三个月的周密踩点。
等时机已经成熟,他们决定实施抢劫计划。

晚上7点左右,石二群作为主谋带着他那4个发小,戴着头套,手持发令枪和铁锤,直接冲进了银行大厅。
保安见状,立刻冲了过来,试图阻止他们,可没想到他们这回直接开枪打伤了保安,保安应声倒地,鲜血染红了地面。

工作人员们被这突如其来的一幕吓得惊慌失措,有的躲在柜台后面,有的瘫坐在地上。
紧接着,他们用铁锤砸碎柜台玻璃,抢走现金2088324.26元。
整个作案过程他们仅用5分钟,尤为讽刺的是,据事后调查,当时银行的监控设备恰巧因内存不足未能记录下犯罪过程,这一“巧合”使得案件侦破难度大增。

成功抢劫后,五人按事先约定分赃:作为主谋的石二群独得120万元,其余四人平分剩下的88万余元。
分赃完毕后,团伙成员暂时分散隐匿,约定风头过后再联系。

可在接下来的六年里,尝到甜头的石二群等人又先后五次抢劫银行,其中2004年3月连续在周口和信阳作案两起。
然而,随着刑侦技术的进步和银行安保的加强,后几次抢劫收获不大,且风险剧增——在2004年的两次行动后,团伙成员余全收和李付利被警方抓获。

可值得玩味的是,被捕的同伙表现出惊人的“义气”,尽管分别被判处15年和4年有期徒刑,但他们始终没有供出石二群这个主谋。
据后来调查,这并非出于单纯的兄弟情谊,而是石二群与他们达成了某种“协议”。

在服刑期间,石二群定期给两人的家人送生活费,甚至为他们买房买车,确保家人生活无忧。这种“犯罪后的诚信”让石二群得以继续逍遥法外,也为他的商业帝国崛起争取了宝贵时间。
据不完全统计,在1998年至2004年间,他参与的抢劫案件总金额超过215万元,相当于当时普通工人200年的工资。
而石二群则带着暴力得来的“启动资金”,开启了他的翻身仗。

«——【·表面慈善家,背地通缉犯·】——»
而建立房地产就是石二群“洗白”之路的关键一步。
2000年代初,中国房地产市场开始升温,石二群敏锐地抓住了这机会。
他先用部分赃款在驻马店购买了土地,建造了六栋居民楼。

这批房产很快销售一空,他也因此赚得盆满钵满。
2006年,石二群用这些年赚来的钱,正式成立了驻马店市吉安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注册资金600万元。
之后,他又继续加大投资,先后开发了多个房地产项目,逐渐成为了当地知名的房地产开发商。
随着财富的不断积累,石二群的生活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他住上了豪华别墅,开着豪车,身边美女如云。
不仅如此,他还娶了4个老婆,她们分别住在不同的豪宅里,为他生下了12个孩子。
石二群对子女的教育非常重视,他给孩子们提供最好的生活条件和教育资源,希望他们能够出人头地。

在孩子们眼中,石二群是一个疼爱他们的好父亲;在妻子们眼中,石二群是一个事业有成、慷慨大方的好丈夫。
除了家庭,石二群在事业上也风生水起。
他的生意越做越大,涉及房地产、休闲农庄、商贸等多个领域,名下拥有7家公司,身家最多时超过亿元。

在外人眼中,石二群是典型的“成功人士”:白手起家的商业奇才、热心公益的慈善家、家族兴旺的家长。
可光鲜亮丽的表象下,只有他自己知道,自己始终活在恐惧之中。
每当看到警车或听到警笛声,他就会紧张不安,还经常变更住所和行程,以防被追踪。

但无论表面功夫做得多么完美,罪恶的过去终究会留下蛛丝马迹。
随着刑侦技术的进步和警方的不懈追查,这张精心编织的伪装网终将被撕破,等待石二群的将是法律的严厉制裁。

«——【·假象的崩塌·】——»
2015年,当年参与抢劫的同伙李付利,因手头拮据,再次动起了抢劫的念头。
他试图再次作案,然而这次他没有那么幸运,很快就被警方抓获。
在审讯室里,面对警方的审讯,李付利知道自己这次罪责难逃。为了争取从轻处罚,他决定坦白一切,包括16年前与石二群一起抢劫银行的罪行。

他冷笑一声,对审讯人员说:“我要是供出当年主谋,算不算立功?”
警方根据他提供的线索,顺藤摸瓜,最终将锁定石二群身上。
2015年10月,郑州警方掌握了确凿证据,决定收网。

为了不打草惊蛇,专案组制定了周密的抓捕计划,八十多名便衣民警同时出动,对以石二群为首的多名嫌疑人实施秘密抓捕。
当天,石二群正乘座自己的商务车前往老家视察他承诺捐建的小学工程进度,浑然不知警方已经布下天罗地网。

当石二群刚下车,几名便衣警察立即上前实施控制。
他的司机误以为有人寻衅,大声呼救,很快引来了工地上的工人和当地村民。
由于石二群平日对员工慷慨,又为家乡做了不少好事,这些人迅速抄起家伙准备“救老板”。场面一度混乱,直到警方出示证件,众人才愕然退开。

围观者议论纷纷,有人猜测是“工程上有人陷害,也有人认为是“重婚罪被告发了”,却无人想到这位受人尊敬的富豪竟是潜逃16年的银行劫匪。

面对突如其来的抓捕,石二群表现出异乎寻常的平静。他没有反抗,没有辩解,仿佛早已预料到这一天的到来。
2020年,法院以抢劫罪、重婚罪等罪名判处石二群死刑,缓期二年执行。
这个用16年时间打造的“双面人生”,最终在法律的审判下轰然倒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