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人能说清比亚迪的“鱼池”里,究竟养了多少条“大鱼”。
一个月前,比亚迪宣布开启全民智驾,一口气推出了21款智驾车型;
半个月前,比亚迪又联合大疆推出了全球首个车载无人机系统“灵鸢”;
一周前,比亚迪发布了可能是电动汽车史上充电最快的1000V高压快充平台;
现在,比亚迪又带来了全球首款量产的悬浮电机悬架。
比亚迪董事长王传福曾表示:比亚迪的自研技术都汇聚在一个“鱼池”里,市场需要的时候,就捞一条出来。
现在看来,比亚迪的“鱼池”,仍深不见底。
3月27日,亚迪定位最高端的豪华汽车品牌仰望,第三款车型仰望U7正式上市,这款新车在延续前两款车型仰望U8、U9“技术豪华”的同时,再次把新能源汽车技术向前推进了一大步——用电动化重构整车控制。
简单来说,在传统电动汽车的三电系统(电池、电机、电控)之外,比亚迪推出了“第四电”:全新的电机悬架,真正让整车全部实现电气化。
用比亚迪的话来说就是,“人类首次填补垂向电动化控制的技术空白”。

作为比亚迪技术储备的集大成者,仰望U7在动力、操控、智能化等领域都做到了行业顶尖水平。
首先是动力,仰望U7纯电版搭载的易四方四电机技术,纯电版综合功率达956kW(约1300马力),零百加速2.9秒,极速270km/h,CLTC最高续航720km。

仰望U7插混版的动力方案更加复杂。由于要多塞进一台发动机,但轿车车头过于低矮,传统发动机无法平衡效率和安全。为此,比亚迪专门为仰望U7研发了一款水平对置发动机,其不仅是中国首款水平对置发动机,整体效能在全球同类发动机中也处于第一梯队。

具体来说,仰望U7插混版采用2.0T水平对置发动机+四电机组合,CLTC纯电续航200km,综合续航超1000km,实现性能与能效的完美平衡。
四电机给仰望U7带来了四大安全冗余;制动冗余、转向冗余、驱动冗余和电源冗余。以制动冗余为例,即便刹车系统无法工作,四电机也能通过电机反转在100km/h的速度下,把制动距离控制在40米左右。

智能化配置上,仰望U7搭载天神之眼-A智驾方案,配备3颗激光雷达、508TOPS算力芯片,支持“端到端”高阶智能辅助驾驶,高速巡航、拥堵跟车等功能一应俱全。
底盘技术是仰望U7最大的创新之处,其首搭云辇-Z智能电机悬架系统,以4个悬浮电机替代传统液压减震器,调节响应速度提升至10毫秒,支持15000次/秒高频调节,不仅能实现“磁悬浮般”的滤震效果,还可回收路面颠簸能量为电池充电。配合双向20度智能后轮转向+易四方敏捷转向功能,仰望U7的转弯半径仅4.85米,操控灵活性堪比紧凑型车。

得益于这套电悬架系统,仰望U7还首创了“全向立体融合感知系统”,可在100km/h高速行驶中遭遇侧向追尾时,0.1秒内修正车身轨迹,避免失控侧翻,将被动安全提升至主动防御。
而在极限工况下,仰望U7的云辇-Z通过融合激光雷达与摄像头数据,悬架能够提前 0.5 秒预判路况并调整阻尼。例如,在识别到井盖时,车身可主动抬升高度;在冰雪模式下,悬架通过高频微振动,能够破除轮胎与冰面之间的真空吸附效应,使冰面制动距离缩短11%。
总的来说,仰望U7在底盘、悬架、主动安全领域几乎都做到了目前业内的无人区,多项技术均是业内首发。当然,这一切都建立在巨额研发投入之上。
最近两年,比亚迪新增了2万名工程师,两年研发投入就达到了941亿元——比此前10年累计研发投入还要高。这也是比亚迪之所以能够用技术建立护城河的关键所在。

而对比亚迪来说,仰望不仅是比亚迪最高端的豪华品牌,也是其完善产品线的重要一环。
2025年,比亚迪将在20万元以上市场推出多款重要车型,包括已经上市的MPV车型夏和六座SUV腾势N9,以及前不久开启预售的汉L和唐L,整体覆盖了20万—45万元市场。
过去,仰望U8、U9售价都超过百万,比亚迪在50万-100万价位缺少标的,如今,售价62.8万元-70.8万元的仰望U7填补了部分空白。
比亚迪豪华梦的关键一步2024年,腾势D9销量10.2万辆,是30万元以上新能源MPV销量第一;同期,仰望U8销量6536辆,同样位居100万元以上新能源车型第一,同时还超越了奔驰G级在中国市场的销量。
从腾势D9的热销,到仰望U8、U9站稳百万级市场,再到方程豹豹5、豹8入局硬派越野市场,比亚迪通过三大高端品牌的差异化布局,构建起覆盖MPV、越野、跑车的豪华产品矩阵。
而仰望U7的到来,则标志着比亚迪正式向超豪华轿车市场发起冲击。

仰望U7的竞品直指宝马i7、奔驰EQS、蔚来ET9等车型。与传统豪华品牌相比,其优势在于技术迭代速度与成本控制能力。例如,比亚迪通过垂直整合的供应链体系,将800V碳化硅电控平台成本降低40%,使仰望U7在保持高性能的同时,具备更强的价格竞争力,正如其62.8万元的起售价大大低于此前外界预期的百万级售价。
仰望U7的加入,不仅将进一步挤压传统豪华品牌的市场空间,也可能重塑该细分市场的价值标准,让行业更偏向技术竞争。
当然,需要指出的是,如今豪华市场竞争异常激烈。不久前,新款问界M9上市,其作为去年50万元以上销量第一的车型,今年改款时选择“增配降价”,全系降价1万-2万元。
而传统豪华品牌同样在殊死搏斗。2024年,奔驰、宝马、奥迪中国销量分别下滑了7%、13.4%和10.9%。也是因此,过去两年,BBA当家车型长期处于大幅优惠状态,奔驰E级、宝马5系、奥迪A6均降价10万元以上,试图用优惠稳住销量。
另一边,比亚迪的“子弹”依然相当充足。根据财报,2024年比亚迪总营收达7771亿元,同比增长29%,其年营收首次超过特斯拉(976.9亿美元,约合人民币7096亿元)。同时,比亚迪净利润达403亿元,同比增长34%,增速大大超过行业平均水平。
在更能体现造血能力的毛利率上,比亚迪同样表现优秀,2024年汽车业务毛利率达22.3%,高于同期特斯拉的17.9%和理想汽车的19.8%。
对比亚迪来说,这便是正向循环:卖出更多的车—赚到更多的钱—加大研发投入—用技术和产品稳步提升销量。
豪华市场是一块人人觊觎的“肥肉”,对后来者而言,技术和品牌都不能有短板。仰望U7的上市,无疑将把中国汽车品牌冲击全球豪华车市场,引向新的技术竞争。
底盘德国车最牛逼,国产就一直吹牛逼而已[得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