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多岁的男人,局促不安地站在我的办公室,手里捏着一张皱巴巴的欠条。他嗫嚅着,希望能宽限几天缴税的时间,因为欠税的是他的儿子,而儿子现在不在家。我接过欠条,上面的名字让我心头一震——老朱。三年前的那场争执,仿佛又浮现在眼前。
1982年,退伍后的我被分配到县粮站。带着军人的热情和一丝不苟的作风,我以为自己会在这里干出一番事业。粮站的工作繁忙而琐碎,从验收、分级到称重、入库,每一个环节都容不得马虎。我乐此不疲,享受着这份踏实感。粮站的“潜规则”却逐渐打破了我的平静。
老朱,粮站的验收员,掌握着粮食等级评定的权力。他验粮时的手脚不干净,早已是公开的秘密。我亲眼目睹一位老农的稻谷因为“水分大”被拒收,却又在老农送了一包烟后神奇地“合格”了。这一幕,让我心中的怒火难以抑制。
“你这么干,良心过得去吗?”我质问老朱。
“小高,你别多管闲事!”老朱不屑地回应,“这里是粮站,不是你们部队!”
我们的争吵惊动了粮站主任刘建国。他把我叫到办公室,一番“语重心长”的谈话后,我明白了自己的处境。“小高啊,年轻人火气别那么大……你要是不习惯这里的工作,咱们换个环境。”就这样,我被调离了粮站。
新的工作地点是乡税务所。一切从零开始,陌生的环境,复杂的税法,都让我倍感压力。白天奔波于各个企业和商户之间,晚上还要点着煤油灯啃《税法汇编》。但我没有放弃,既然来了,就要干好。
三年的时间,我从一个门外汉逐渐成长为税务专家。我被提拔为税务所长,负责全乡的税务工作。我以为生活终于步入正轨,却没想到会以这样的方式与老朱重逢。
老朱的父亲,准确地说是他的叔叔,为了儿子的债务愁白了头。看着眼前这位老人,我内心五味杂陈。欠税必须补缴,这是原则,但人情又让我不忍心。
第二天,我找到了老朱。他比从前苍老了许多,头发花白,眼神疲惫。“高所长,这几年,真是对不住你了。”他低着头说道。我没有过多责备,只是将欠条推到他面前,提出先缴纳一部分,剩余的分期偿还。老朱感激地连连点头。
老朱的事情解决后,我常常回想起在粮站的经历。如果当初我没有坚持原则,或许我现在仍然在粮站浑浑噩噩地过日子。被调离粮站,看似是一次打击,却成为了我人生的转折点。而老朱,曾经的“风光”,如今却落魄至此。
人生的道路,总是充满未知。在粮站的遭遇,让我明白了坚守原则的重要性。正是这份坚持,让我在税务所找到了自己的价值,也让我在面对老朱时,能够以更宽容的态度去处理问题。
从部队到粮站,再到税务所,我的人生轨迹因为一次次的抉择而改变。谁又能预料到,当初的“被迫离开”,最终却成就了更好的我?而老朱的经历,也让我明白,人生没有一帆风顺,唯有脚踏实地,才能走出困境。
或许,这就是人生的奇妙之处吧。一次不经意的选择,一次意外的重逢,都会对我们的人生产生深远的影响。那么,在人生的十字路口,我们该如何选择,才能不留遗憾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