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民间素有“活人不欠死人债”的忌讳,而汪小菲与前妻大S(徐熙媛)的财务纠葛,却在后者猝逝后演变成一场跨越生死界限的伦理与法律风暴。
据台媒披露,截至2025年2月,汪小菲仍拖欠大S债务高达2.5亿新台币(约合人民币5555万元),其中包括台北信义区豪宅的房贷、早年经营S Hotel时向大S借款的人民币1600万元及港币1000万元,以及拖欠的子女抚养费。
这场债务纠纷不仅牵动两岸舆论神经,更因台湾继承法的特殊规定,将两个孩子的抚养权推向了遗产争夺的核心战场。
汪小菲与大S的财务纠葛始于2018年。
根据大S生前公布的欠条,汪小菲曾以经营S Hotel资金短缺为由,向她借款人民币1600万元及港币1000万元(约合新台币上亿元),并承诺于2018年底偿还。
然而截至大S去世,汪小菲仅归还新台币500余万元,债务雪球越滚越大。
2021年离婚后,汪小菲又因未按时支付信义区豪宅每月150万元新台币的房贷,导致该房产虽登记在大S名下,却令其生前频遭银行催款。
更令人唏嘘的是,大S生前曾公开表示“嫁入豪门稳赔”,其母亲黄春梅更在女儿去世后怒斥:“不信正义换不回,我要上战场!
”台媒估算,大S留下的遗产总值超过6亿新台币,包括台北信义、中山区两处豪宅及多年演艺事业积累的资产。
然而根据台湾《民法》规定,第一顺位继承人仅为直系血亲(子女),配偶并无固定继承顺位。
这意味着汪小菲虽为前夫,却可能通过争夺子女监护权间接掌控遗产。
台湾法律中的“特留份”制度规定,子女可继承遗产的三分之二,而作为法定代理人的生父汪小菲,理论上可代管这笔资金直至子女成年。
知情人士透露,汪小菲现任妻子近期频繁陪同其赴台“探视子女”,被外界解读为“温情攻势铺垫监护权诉讼”。
值得注意的是,大S现任丈夫具俊晔在妻子猝逝后,已将其法定特留份转至汪小菲子女名下,这种“以退为进”的策略,既避免了与汪小菲直接冲突,又为遗产分配留下缓冲空间。
台湾继承法为防止财产纠纷导致的恶性事件,特别设置“必留份”制度:即便遗嘱存在,也必须为特定亲属保留最低继承份额。
而大陆法律对配偶继承权则设有分配上限,这种差异在跨境遗产案中极易引发争议。
更微妙的是,台湾法律承认“危急时刻口头遗嘱”的效力——只需两名见证人即可成立,无需事后补书面文件。
由于大S猝逝前未立遗嘱,其生前是否在病榻上有过财产分配表态,恐将成为双方攻防焦点。
民间舆论场早已硝烟弥漫。
支持大S母亲的一方认为,汪小菲拖欠债务却觊觎遗产的行为“践踏人伦底线”;而汪小菲支持者则强调,争夺子女监护权是“父亲的天职”。
法律专家指出,此案关键在三点:一是汪小菲债务是否影响其监护权资格;二是具俊晔放弃继承份额的法律效力;三是大S生前是否留有未公开的财产安排。
据台北地方法院内部人士透露,汪小菲若想顺利取得监护权,必须证明其经济能力与抚养意愿,而2.5亿债务显然构成负面因素。
不过也有律师分析,汪小菲可通过承诺“以遗产偿还债务”作为谈判筹码,毕竟台湾法院在处理跨境监护权案件时,通常优先考虑“子女最佳利益”而非单纯的经济状况。
这场遗产争夺战仍埋着诸多伏笔:大S生前购置的第三处房产——位于高雄的价值1.2亿新台币海滨别墅,产权归属尚未明确;汪小菲旗下“麻六记”等商业实体的股权是否会被纳入债务清偿范围;以及具俊晔放弃继承份额后,是否仍有权主张“配偶特别贡献补偿”。
更值得玩味的是,台湾社会对“生死债务”的集体潜意识。
民俗学者指出,“活人欠死人债”在台湾文化中被视为大忌,认为这会招致亡魂不安。
汪小菲团队近期频繁拜访寺庙“祈福”的举动,或许正是试图消解这种道德压力。
这场交织着金钱、亲情与法律的拉锯战,终将撕开豪门恩怨的华丽表象,暴露出人性最真实的底色。
当2.5亿债务遇上6亿遗产,当两岸法条碰撞民间禁忌,汪小菲与大S家族的纠葛早已超越娱乐八卦范畴,成为观察华人社会伦理观与法治进程的鲜活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