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命是长是短,看走路就知道?走路时有这5个表现,或与长寿无缘

九九爱科普 2025-04-09 11:43:03

最近一段时间,刘大爷发现自己总是控制不住双腿!

左腿总往外划半圈才落地,右膝盖紧贴着左腿蹭过去,两个膝盖老是黏在一起,跟剪刀似的,晨练时老伙计们打趣他"走猫步"

而且走得特别费劲,没走几步路就得歇会。感觉情况不对的他让家人带着去了医院检查,医生一看他的步伐就告诉他可能是脑梗塞,一检查果然是!

好在刘大爷送医的时间及时,没有留下严重的后果,经过治疗很快就康复出院了。

一、世卫组织:走路才是“世界上最好的运动”

《美国医学主任协会杂志》上发表过一项由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进行的研究,该研究对33万余名平均年龄56岁的成年人进行了调查。

结果发现,相较于不步行的受试者,每周步行90~720分钟可降低27~31%的死亡风险,让寿命延长约6年,罹患6种慢性疾病的风险也会下降。

走路还是抵御癌症的“良药”!英国慈善组织漫步者协会联合其他机构进行的研究指出,每日在20分钟内行走完1610米,与乳腺癌、前列腺癌、肠癌风险下降相关,可降低50%的死亡风险。

另外,美国加州大学进行的一项针对前列腺癌患者的研究指出,快走可显著延缓前列腺癌的恶化。每周仅需要快走3小时,即可让癌症恶化速度降低57%。

更让人意想不到的是,走路不止在抗癌防癌上有突出效果,对于防治三高也有一定的好处,可降低三高的发生风险,对已经患病的患者也能帮助控制病情;且走路还可以锻炼心肺功能,增强心脏泵血、肺部吸入氧气的功能,对降低心脏病发生风险有好处。尤其是经常快走的人,获得的收益会更大。

走路,可以说是一项被严重低估的运动,学会走路,就是迈出养生的第一步!

二、走路有讲究,牢记这3个标准

虽说走路可给健康带来很多的好处,但走路时也有不少的细节需要注意,这几件事一定要做好。

1、6000步最好

每天正常生活,如上厕所、吃饭的路程等等会有4000步,在这些日常生活外,应该再额外行走6000步,最好一次性走完。这样做可增强心脏的泵血,让心肺功能变好。

2、下午最佳时段

下午4~5点是相对适合锻炼的时间,这个时间点位于2餐之间,锻炼后再吃晚饭刚刚好,并且光线条件也比较好。

早晨太早的话,是多种心血管事件的高发期,本身罹患慢性疾病的老年人更要注意。夜间则光线不太好,很容易发生跌倒等意外。

3、每秒走2-3步

《通讯-生物学》上的一项走路速度与衰老指标细胞端粒长度之间关系的研究指出,走路速度快的相较于走路慢的,细胞端粒的长度明显更长,这类人的身体状态实际更年轻,更有希望可以获得长寿。

建议日常尽量快走,以120-140 步/每分钟的步速为宜,在走路之前要充分热身,待身体热起来后再逐渐加快速度。

三、走路时有这几个特征,或与长寿无缘!

如果你在日常走路的时候有这几个特征的话,一定要及时就医,这很可能是疾病发出的信号。

1、脚底疼痛

走路的时候感觉脚底板跟扎了钉子一般生疼,且走不了几步路就会出现,这很可能是心绞痛的症状表现之一。虽然不是很常见,但一旦出现还是要及时就医。

2、一边手不能摆动

正常走路的时候发现一边手动不了、甩不起来,这很可能是帕金森的症状。帕金森早期会引起患者肌肉调节异常、肌肉僵硬,初期一般表现为起步困难、小碎步,随着病程发展到中后期,会表现为一侧肢体摆动异常。

3、东倒西歪

走路感觉无法控制自己东倒西歪的,跟喝醉酒似的,这很可能是小脑梗死、小脑出血、小脑肿瘤所致。

4、剪刀步

和上文的刘大爷一样,走路的时候膝盖黏在一起、交叉行走,多发生在脑血管病、脑出血、脑梗死的患者身上,这些病症会导致患者腿部力量下降、肢体肌张力下降,一旦发现要及时就医。

5、磁性步态

走路的时候感觉腿抬不起来,总是拖在地上走,跟绑了磁铁一般,且步子小、转身困难,很容易跌倒。这种情况很可能是正压性脑积水所致,患者身上还可能有记忆力下降、排尿障碍的症状。

走路很多时候可以作为健康的晴雨表,日常一旦发现步态、步速出现异常,一定要及时就医,尤其是老年人,千万不要拖沓。

参考资料:

[1] 《走路是“天然良药”,但走多少、怎么走需注意!多加一个动作,效果翻倍~》.北京卫视我是大医生官微2021-05-17

[2] 《走路防病又抗癌!什么时间走、走多少最好?今天全部给你说清楚》.科普中国 2019-10-20

[3] 《看走路状态就知道寿命长短?走路时有这几个特征,或与长寿无缘!》.健康时报 2023-08-20

未经作者允许授权,禁止转载

0 阅读: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