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德报告:美国应对中国的印太军事战略(上)

渊亭防务 2024-11-07 11:40:37

摘要:2024年3月21日,兰德公司发布报告《应对中国的印太军事战略》。报告详细介绍了美国在印太地区部署一支强有力的作战部队的重要性、美军针对台海作战场景的规划和评估、美军可能的作战方式以及美军的相应准备情况。本文将基于该报告,对美军针对台海作战场景的规划和评估、美军应对中国的作战策略和反介入和区域拒止战略等进行详细介绍。由于篇幅原因,文章将分为上下两篇,以下为上篇,将主要对报告中提到的美军对台海作战场景的规划和评估进行简要阐述。

关键词:印太地区,台湾海峡,中美冲突,反介入和区域拒止

在印太地区部署一支

强有力的作战部队的重要性

报告提出,印太地区的军事平衡对于美国的外交政策来说十分重要。在过去十年中,中国强势崛起,军事实力在不断增强。与此同时,相对于中国迅速增强的军事实力,美军在印太地区的军事力量则在不断减弱,这使得美国在该地区影响力可能会有所下降,该地区局势可能愈发不稳定并有可能爆发冲突。

兰德认为,鉴于这些发展趋势,美军所面临的核心问题是如何展现其极具战力的作战概念、作战能力、作战部队和作战态势,以让中国质疑自身的能力是否足以在冲突中战胜美国。美国2018年和2022年的《国防战略》都呼吁美军通过“拒止威慑”策略以遏制他国的大规模侵略行动,这一策略需要美军构建一支强有力的部队,以打消敌人发动侵略行动的念头。在可能的中美冲突中,美军的拒止目标是在中国实现“事实占领”前阻止其统一行动。倘若“事实占领”已经形成,那么摆在美国及其盟国面前的选择只有两个,要么接受这一事实,要么发动一场血腥的消耗战以改变这一事实。拒止策略将让美军直接对抗中国,以让后者觉得自己无法通过武力实现统一,进而达到拒止目的。这一策略十分有效,因其确保能够威胁到中国最渴望实现的目标(即统一行动的成功),并且规避了与风险升级相关的其他更为间接的策略,例如封锁、核武器的使用以及其他“成本强加”(cost-imposing capabilities)策略。

然而,美国国防部门内部仍在就一个主题进行讨论,即拒止战役有何特征。这一问题将对美军各军种为威慑和击败敌人而采取的组织方式、训练方式和装备方式造成巨大影响。美国2018年和2022年的《国防战略》均呼吁各军种制定新的作战概念,研发新的作战能力,以对抗中国。然而,美国国防部门目前依然未形成具体的共识策略,以挫败装备核武器的对等对手所发动的大规模进攻行动。有关这一问题的讨论表面看似平静,实则异常激烈,这也预示着美国的战略和部队发展可能将迎来巨大变革,但是这一变革却来得不够快。美国国防部虽然进行了一些极具亮点的改革,但其依然沿用以前的运作方式。

报告指出,目前,美国国防部依然采用冷战后用于对抗大规模国家进攻行动的行动方案,该方案呼吁美军发挥其压倒性力量,实施远程力量投射,并最终夺取关键性胜利。然而,这一策略是建立在一个核心条件的基础之上,兰德将其称为“决定性远征力量”(decisive expeditionary force),而这一条件现在可能已经不复存在。第一次海湾战争中,美军系统性地瓦解了伊拉克军队的防空体系,并摧毁了伊军的装甲部队。有鉴于此,中国启动了解放军的现代化项目,以在未来削弱和挫败美国在中国周边的力量投射行动。中国已经投入数十亿的资金来构建反介入和区域拒止能力网,以限制美军的行动范围,并且还列装了各型新系统,使其能够进一步在战场上实现力量投射。与此同时,由于美军过去20年不断增加的中东战略需求以及国防预算削减等各种原因,美国为其传统作战方式提供资源的能力已经在逐步减弱。

海湾战争期间美军吊运M1A1“艾布拉姆斯”主战坦克

目前,美国国防部这套区域性作战理论已不再适用。具体来说,美军在伊拉克等地区所使用的态势和作战概念已经无法适应可能爆发的中美冲突。就态势而言,在美军发动行动击退入侵科威特的伊拉克军队前,美国花了5个月的时间在海湾地区集结战机、装甲部队、补给和作战人员。这是美国在冷战后采取远征军态势的结果,其在冷战后关闭了部分海外基地,并将部分部队调回了美国本土以降低成本。由于美军相对于伊军具备压倒性优势,因此美军领导确信,其部队能够在短时间内重新夺回主动权。

一旦美军进入战区,其就能够利用先进的作战理念和技术来发动反攻,并夺取各个领域的主导权。像隐身技术和精确制导弹药技术这样的新技术,使得美军可使用特定的作战概念,以压制敌军的一系列关键系统,其中包括指挥控制系统、防空系统、发电和输电系统等。作战首日,联军就对大量的伊军目标进行了打击,打击的目标数量甚至超过了美国第8航空队(Eighth Air Force)二战期间在欧洲征战两年的打击总数。

报告评估称,如今,美军已不再拥有这样的优势。如果美军被迫要对中国发动的统一行动做出回应,其反应时间可能只有几天或几周,因为中国军队有主场作战优势,并且很可能利用演习行动以掩盖其军事准备。如果美军依然沿用其远征态势,那么其所做的反应在中国军队面前就可能显得迟缓且脱节。一旦美军进入战区,其很有可能无法迅速在任何领域夺取主导权。常规军事能力的天平愈发向中国倾斜,而中国军队还装备有核武器和越来越多的能够威胁到美国本土的新能力。美国将被迫在控制风险升级的情况下采取果断行动,这可能会使某些敌方目标(如指挥与控制或超视距雷达)因可能的核战争风险而被排除在外。

鉴于这些现实情况,美国国防部的首要优先事项应是确定一个能够替代“决定性远征力量”的策略。美军将围绕一系列有关未来战场的新的共识理念来进行联合部队整合,而这将在新概念、新能力、新技术以及新的部队态势中得以体现,并将形成强大的威慑力量。这种威慑力量将像令前苏联将军胆寒的“空地作战条令”(Airland Battle Doctrine)那样发挥作用,并将带来重大影响,而这一影响可能远超核武器所带来的战略变革。有关未来战场的新的共识理念将被编入作战条令,并反映出真实的创新:一套可大规模投入实战以产生战争制胜效果的重大作战变革。

针对台海作战场景的规划

美国的国防规划人员之所以能够成功地制定新的作战策略,是因为其聚焦于代表未来冲突动态的作战场景。作战场景的利用能够让军事规划人员受益良多,因为在合理选择的情况下,作战场景能够让部队确定其在赢得未来战争的过程中所应实施的关键作战任务和作战调整。作战场景仅需要呈现最真实、最突出、最具战略意义的案例,而不需要对未来进行准确预测。在实践中,这意味着此类作战场景应围绕有能力且有意图威胁美国重要战略利益的敌人。

报告称,目前,对于美国的国防规划来说,中美两个核大国未来可能在台湾爆发的冲突就是一个显而易见的作战场景。美国国防部领导已多次表示,为中美两国在台海的潜在冲突进行准备是美军的首要优先事项。国防部在十多年的兵棋推演和作战分析中审视了中国的统一行动给美军带来的挑战。近年来,非官方机构的研究也进一步为美军提供了信息,以让其能够理解自身在中美冲突中可能面对的挑战和所要执行的任务。在这些研究中,部分关键假设有所不同,这些关键假设包括冲突时长、台湾所装备的能力及其作战意愿以及盟友和伙伴的介入程度等。然而,这些研究中也出现了一些共同的主题,描绘了中国的统一行动可能带来的后果。

在大多数美国的研究中,中美冲突都开始于中国的打击。中国军队将对台湾的军事基础设施以及美国在西太平洋的大型海空军基地进行大规模导弹打击。中国的网络攻击和反卫星作战将使台湾与世隔绝并使美军丧失侦察能力。中国还有可能会对台湾进行封锁,并拦截任何企图为台湾提供补给的船只。

报告认为,中国的快速打击旨在瘫痪其敌人,并创造适合进行两栖登陆行动的条件。中国的两栖战舰和民用运输船只将在沿海防空系统、水面作战舰艇和战斗机的保护下横渡台湾海峡,并将成百上千的部队、装备和补给送上台湾岛。执行这一行动的数百艘核心船只可能还会被大量征招的民船环绕,这有可能会干扰美军和台军的目标瞄准。

一旦解放军船只实现登陆,其军用运输机和武装直升机将空降突击部队,以守卫滩头和港口。解放军还将通过导弹打击、直升机打击和远程火箭打击消耗台湾的地面部队,并削弱其士气和作战能力。这样一来,台军就无法在解放军向岛内进攻时削弱其作战能力。在这样既成事实的作战场景中,解放军部队将在几周、甚至更短的时间内快速实现其作战目标。

作战场景评估:中国胜利的开端

报告指出,十多年来,美国进行了多次台海兵棋推演,企图阻止中国的统一行动,但都以美国的失败告终。可以说,美国已经敏锐地意识到,相对于美国而言,中国的军事现代化工作已经使其日益强大。

目前,中国已经装备了多种反介入和区域拒止能力,旨在削弱和挫败美国在其周边的力量投射行动。这些能力包括各型能够瞄准美军印太基地的弹道导弹和巡航导弹、水面舰艇、陆基和海军防空能力、装备有远程空空导弹和高性能雷达的第四和第五代战机、噪音更小且能够使用鱼雷和反舰巡航导弹打击美军和盟军水面舰艇的潜艇、能够探测美军潜艇的海底传感器网络、以及能够破坏美军指控和通信的反卫星武器和网络战能力。从2000年到2016年,中国的每年国防预算增速为10%。在此之后,中国每年国防预算增速放缓至每年5-7%,到2024年其国防预算已经达到约2360亿美元。

中国的军事现代化工作和地理优势给美军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台海冲突所需的大量美军能力都部署在美国本土,必须横跨4000英里从美国西海岸到达战区。相比之下,解放军距离战场可能不超过100英里,并且其还可以使用“内线”以部署部队和运输补给,速度比美军快得多。太平洋本身还为中国提供了天然的屏障,其广阔的海域极大地限制了美军可用于支持前沿部署行动的设施数量。

美军B-1轰炸机释放防区外打击武器

报告评估称,综合来看,中国的反介入和区域拒止能力以及印太地理位置将给美军带来沉重的负担,美军必须将更多资源用于自卫任务、机动作战行动以及在第一岛链外的必要防区外能力。因此,美军可能无法以足够快的速度形成必要战力以阻止中国所发动的作战行动。美军的航母将需要在中国的反舰导弹射程以外进行作战,而美军在第一和第二岛链部署的战机将遭受沉重且持续的导弹打击。美军的远程轰炸机,特别是不具备隐身能力的远程轰炸机将需要在远距离部署成本高昂的防区外武器,而其潜艇可能可以避开中国的反舰导弹,转而开始追踪中国的潜艇。装备反弹道导弹能力的美军水面舰艇将被迫执行防空和基地防御任务,而不是使用其装备的巡航导弹打击中国舰艇。总而言之,中国的反介入和区域拒止能力以及印太地区的地理环境可能会减缓和削弱美军可用来阻止中国的火力。

根据以往的战争史推测,中美冲突可能会持续数月甚至数年,并且可能在停火、僵局和高强度冲突等阶段之间来回转换。在某次兵棋推演中,美军成功阻止了中国的统一行动,但却因储备弹药用尽而无法再形成有效的进攻性作战能力。此后,中美双方都不认为自己失败了,这使得冲突并未停止,最终演变成一场长期战争,并升级为核战争。在这种旷日持久的作战场景中,一场以海空大战开始的战争最终可能会延伸到陆地,双方可能在台湾山区和城市地区进行作战,以争夺台湾岛的控制权。

兰德认为鉴于这些风险,美军显然需要新的作战概念和能力,以强化其在印太地区的威慑力。新的作战方式可能无法彻底消除这些风险,但其能够减少这些风险的影响,并增强盟国的信心,使其相信美国有能力在可能的冲突中挫败中国的进攻行动。

0 阅读:2

渊亭防务

简介:专注一站式A1+国防解决方案,产品自主研发、安全可控,架构搭建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