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的年味,从杀年猪开始

星颖谈旅游 2025-02-16 13:56:41

记忆里家乡的年味是从杀年猪开始的。

每年冬腊月间,村里村外,亭子溪两岸,每天总有几户人家杀年猪,猪的叫声伴随着狠命的挣扎,或远或近,响彻天空。

张爱玲在《华丽缘》书中也写到了农村杀猪的情景,说“那声音像凄厉沙嘎的哨子”。

猪的叫声由高而低,渐渐声消音灭,意味着猪就被杀死了。

小时候和玩伴们围观杀猪的场景,是非常开心的事。

主人把大肥猪从猪圈里放出来,赶到院子里,几个人趁猪不注意,同时拽住猪的大腿将猪放倒,然后抬到高木板櫈或是院坝的台阶上,拼命压住不让猪动弹。

如果稍有闪失,猪得以脱逃,满院子追猪的场景令人笑得肚子疼。

屠夫,我们称之为杀猪匠,有一只篮子,装着杀猪专用的尖刀和器具,等到人们将猪制服,就用尖刀戳入猪的咽喉,猪血直涌而入盆子里,猪的叫声渐低,哼哼而止。

主人从屋里挑出来刚烧开的水,倒进大木桶里,杀猪匠再倒入适量冷水,调试水温,过烫则会烫伤猪肉,过低则不能去毛。

水温调至滚烫适宜,几个人将已经杀死的肥猪抬起来放进大木桶里,反复拉动,让猪的全身都浸泡在滚水里,然后就用刮子和撞子去除猪身上的毛。

猪的肚皮松软,毛不易剔除,杀猪匠就在猪蹄上削一个皮孔,用嘴巴对着那个孔吹气,深吸一口气,再对着孔用力吹气,如此往复,猪肚子渐渐鼓起来,圆滚滚的,去毛就容易了很多,大黑猪去毛后通体浑白。

小时候觉得杀猪匠向猪的体内吹气是一件神奇的事。

是谁第一个发明了从猪蹄向体内吹气的方法?

向猪体内吹的气,为什么没通过喉管或肛门跑掉?

后来才知道,吹入的气进入了猪的腹腔,而未进入猪的肠道,因此无处可逃,越吹越鼓。

猪身的毛全部去除后,割掉猪头,再将猪体倒挂在柱头上,就要对猪开堂剖肚了,仿佛就要打开一个迷宫,无论大人还是小孩都充满了好奇心。

等到剖开猪肚子,大人们就议论开了,猪肉肥还是瘦,肚里的油多还是少,平时吃的是粮食、蔬菜、残汤剩水、饲料,还是山坡上采获的野糠?

肉质优劣与油水多少,取决于平时给猪吃的食物如何。

猪肚内的东西全部取出后,再将猪体放到案板上,分割成条块,主人再用食盐涂抹肉块,放置在木桶内浸渍一段时间,让盐分充分浸入肉内。

那时的农村,家家都有烤火坑,将食盐浸渍后的肉块挂在火坑的上方,从山坡上砍来柏树的枝丫,用石头压着,不让其燃烧,仅让其产生浓烟。

以烟熏肉,是四川特有的腊肉熏制方法,经久耐放,可以保存一年之久。

人类在漫长悠久的岁月里,没有冷藏条件,农村就用这种盐浸烟熏的传统方法保存猪肉,渐渐地就演变成了地方特色美食:烟熏腊肉

颖之在宁波的城市生活里,很少食用猪肉,但是一旦回到四川老家,遇到烟熏腊肉,就会大口吃肉,吃饱为止。

农村杀了年猪之后,又会买来小猪饲养,一直养到第二年底,再杀年猪,如此往复,一年又一年。

那时候的猪,需要饲养一年才杀。

如今农村仅有少许老年人留守,养猪者寥寥无几。

人们食用的猪肉,多从饲养场而来,饲料为生,生长期极度缩短。

时代变迁,乡村沦落,传统远去。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