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观众概念是否存在话说到垃圾观众,不可能不提到冯小刚。这个有点话痨的导演,总是爱在电影宣传期间对垃圾观众大喊大叫,貌似自己独揽了几乎所有评委头衔一样反感,但是垃圾观众概念是否真正存在呢?相信许多人都会对冯小刚因为垃圾观众而惹来的各种“骂名”感到困惑。他到底是在为电影文化大义发声,还是在自夸自己是大师,垃圾观众是怎么形成的?我来说说自己的看法。
首先,垃圾观众被引入的背景是因为在商业电影消费时代,观众对于电影的期望值变得过高,容易对大师作品持有敬畏之情。当电影中出现任何不被认为符合自己标准的元素,即使是影评界认为可以被容忍的,也会随之发出雷厉风行的谴责。其次,电影文化下大师作品的评价标准一直是模糊不清的。当冯小刚入行时,影评排序评价仅仅是发扬传统,完全没有严格规范的诸多指标需要参照。当时成功的电影作品的评价标准呈现出多个“面值”的特点,更多基于主观情感刺激。这种情况约束了行业发展的规范化、透明化和公正性。
总之,我们不应该因为一时的偏见将人归入什么“垃圾”阶层。对于冯小刚说的垃圾观众概念,除了一些特定的场合外,我们大可以转移视野,用更加包容的心态去看待这个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