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在火锅店涮着海带芽、夹起一片鸭血时,可能永远想不到,这些食材或许是上一位顾客吃剩的“循环菜”,而煮汤的调味粉早已过期结块,盛茶的壶和洗拖把的桶可能用的是同一个。
最近,湖北经视的记者在小龙坎火锅汉川门店拍到了让人反胃的一幕:顾客没吃完的牛奶鸭血、海带芽被服务员直接端回后厨,冷藏后重新装盘卖给下一桌。
更离谱的是,后厨里洗拖把、抹布、茶壶、漏勺全用同一组铁桶,水脏了也不换,哪个桶空着就用哪个;过期结块的调味粉被店员硬掰开,兑水熬成“高汤”端上桌,摇身一变,再次成为高端食材,伪装者的胡歌怕也没有这个能耐吧。
这家店的操作,完美诠释了什么叫“一条龙糊弄”——从剩菜回收到工具混用,再到过期调料,每个环节都在挑战消费者的忍耐底线。而这样的行为,竟然“每天都在发生”。
罚轻了?不,是罚少了!杨铭宇黄焖鸡米饭因为“发酵三天”的鸡肉被挂牌督办时,还有人觉得“小题大做”,但看看小龙坎的骚操作,我只能说:罚得还不够狠!
一个连锁品牌,如果连最基本的食品安全都做不到,这牌子留着干嘛?当“害人许可证”吗?小龙坎这次被曝光的回收剩菜,根本不是第一次。餐饮界商人们循环“口水油”,发芽土豆,餐具大肠杆菌超标,每次都是道歉、整改、再犯。
就像网友说的:“这是把315当年度打卡任务呢?”
更可怕的是,这种“循环菜”根本不是个别现象,想想看,连小龙坎这种有800家门店的“大品牌”都敢明目张胆回收剩菜,那些街边小店呢?那些外卖后厨呢?过期的调料、发霉的食材、混用的工具,恐怕早就是行业潜规则。
商人的底线?不,是“无底洞”以前觉得杨铭宇黄焖鸡用“发酵三天”的鸡肉够恶心了,没想到小龙坎更绝——直接把上桌的剩菜端回去再卖,
记者拍到的一幕堪称魔幻:顾客刚放下筷子,服务员就熟练地把剩菜收走,倒进后厨冷藏柜。甚至理直气壮:“别人不吃的可以再卖啊!”
更让人头皮发麻的是清洁桶——拖完地的脏水,顺手就洗茶壶;倒完食物残渣的桶,转身又涮漏勺。这哪是火锅店?简直是“细菌培养实验室”
商人逐利不稀奇,但为了省那点剩菜钱、清洁剂钱,连做人的底线都不要了。用网友的话说:“他们不是在开店,是在给消费者下毒!”。
而这种无底线操作,恰恰暴露了品牌的侥幸心理:反正吃不死人,罚点钱又能继续赚。
糟糕的不是行业,是品牌和人总有人说“外卖行业乱”“奶茶店脏”,但蜜雪冰城和这次的小龙坎事件告诉我们:问题从来不在行业,而在品牌和人心。
蜜雪冰城号称“10元奶茶之光”,结果被曝用隔夜水果、招苍蝇的原料,连店员都说“我自己都不敢喝”。小龙坎嘴上喊着“严格管理”,实际把门店甩给老员工,一出事就甩锅:“平时交给他们管的,我也很失望!”。
这种“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态度,根本就是纵容作恶。
品牌的“加盟模式”更是遮羞布,小龙坎全国近千家店有多少加盟店,总部只收钱不监管,出事了就说“个别门店行为”。
可消费者认的是你小龙坎的招牌,管你直营还是加盟?就像网友怒骂的:“你卖的是火锅,还是‘锅’害人的机会?”
最后从黄焖鸡米饭到小龙坎,从奶茶到火锅,食品安全问题就像打地鼠——冒头一个,锤一个,但根子上的漏洞始终没补上。
消费者要的不是事后道歉,而是事前监管;,而是吃进嘴里的每一口都放心。
如果品牌只顾扩张捞钱,监管部门只搞“315专项行动”,那“循环菜”的闹剧,恐怕还会无限循环。
民以食为天,谁把这个天捅破窟窿下着‘毒’,让顾客吃循环菜,就是把顾客当垃圾桶,这些人良心何安啊。
人性经不起考验
所以我基本不敢在外面吃火锅,特别是那种重口味的,里面有什么,你根本不知道
拖把桶装食物必须以危害公共安全罪论处!!!你能想象,拖把拖过什么东西吗?拖把桶里曾经有过什么东西吗?
它们不在外面吃饭的吗?它们没有小孩亲戚在外吃饭的吗?
美国餐饮卫生那么差怎么不报道?是何居心,隐藏起来的1450吗
以危险方式危害公共安全,斩立决,诛三族
现在人很坏,放罪成本也低
洗拖把的桶洗餐具再给别人吃,这不是人能干出的事,严厉处罚是必须的,再让直接管理者、干这事的员工喝一个礼拜洗拖把水(烧开消毒再喝)![点赞]
干曝光自己的是好硬熊
火锅店这个都二十多年了,基本上都是这样
[得瑟]没时间管,老头老太的5万10万50万更容易逮
吓我一跳
餐饮行业潜规则。。[呲牙笑]
小龙坎以前去吃过一次,味道垃圾、食材垃圾、价格也不便宜,不知道为什么还有人去吃[笑着哭]
管好嘴,管好胃,为大。 餐饮,换一枪打一炮,改头换面,缕禁不止。。
回收菜老板不指定,谁回收。工人又拿不到钱,还省去的回收到工作量
如果一家餐饮店不赚钱,想想都知道,他们会干出什么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