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形杀手”肝脏隐患,易被误认为胃病!现3大征兆,务必尽早查

笑南聊健康 2025-03-23 09:09:15

退休后,老孙一直过着悠闲自在的生活,享受着子孙绕膝的温馨时光。去年深秋时节,老孙突然发现饭后常常感到上腹部隐隐作痛,尤其是进食油腻重口味的食物后,恶心呕吐的情况时有发生。他起初以为只是普通的胃病,于是自行服用胃药调理,然而症状不仅没有明显改善,反而逐渐加重。家人见状焦急万分,劝他去医院做详细检查。经过一系列常规体检,医生发现老孙的肝功能指标异常,进一步检查才确认存在早期肝脏隐患。医生提醒他,这类“隐形杀手”常常与胃病混淆,早期症状不明显,切不可掉以轻心,必须尽早干预治疗。

一、肝脏隐患为何常被误认为胃病?

肝脏位于人体右上腹,与胃部位置相邻,二者在临床表现上有时容易混淆。肝脏作为人体最大的解毒器官,其早期病变往往症状轻微且不具特异性。老孙最初出现的上腹不适、食欲减退、偶感恶心等症状,与常见的胃炎、胃溃疡十分相似,导致他和家人误以为仅仅是胃部问题。事实上,肝脏隐患在初期可能无明显疼痛感,只有在病情进一步恶化时,才会逐步表现为体重下降、皮肤发黄等信号。因此,区分肝脏疾病与胃病需要借助详细的检查和医生的专业判断。随着年龄增长及生活方式的改变,不少高危人群往往因为忽视这些细微的变化,而延误最佳治疗时机。

二、肝脏隐患的3大征兆:细微变化不可忽视

针对肝脏疾病,专家指出有三大征兆需要特别关注,切勿将其误认为普通的胃病症状:

右上腹隐痛及饱胀感

肝脏病变早期常伴有右上腹部隐痛,但这种疼痛并非剧烈刺痛,而是持续性的钝痛或隐痛。很多患者在进食后,尤其是食用高脂食物或饮酒后,感觉腹部异常饱胀、闷胀不适,与胃病的急性疼痛明显不同。注意到这种疼痛若持续存在,并伴有其他异常症状,就应尽早到医院进行肝功能及腹部影像学检查。

皮肤和巩膜发黄

正常情况下,人体通过肝脏将胆红素代谢后排出体外。但当肝细胞受损,胆红素代谢出现障碍时,便会在体内蓄积,导致皮肤及眼白呈现黄染现象。不同于普通的皮肤问题,黄疸现象往往伴随着疲劳、食欲不振等全身症状,这时一定不能忽视,需立即查明原因。

体重无故下降

当肝脏功能异常时,人体的新陈代谢和营养吸收均可能受到影响,患者可能在短时间内出现体重明显下降的情况。尤其是体重下降超过原体重的10%,并伴有乏力、消化不良等症状时,往往预示着肝脏病变的可能性增大。老孙的经历正是一个警示,轻视这些细微变化可能会错失早期治疗的最佳时机。

三、易患群体与预防措施:及早筛查,远离隐形杀手

并非所有人都同样容易患上肝脏隐患,以下几类人群需高度警惕,应定期体检,做到早预防、早发现:

乙型肝炎或丙型肝炎患者

长期携带病毒者,由于病毒长期存在体内,会逐步损害肝细胞,极易发展为肝硬化或肝癌。定期监测肝功能和影像学检查是必不可少的防护措施。

长期酗酒人群

酒精对肝脏具有直接的毒性作用,长期大量饮酒易引起酒精性脂肪肝和肝硬化。控制饮酒量、保持健康的生活习惯是预防的关键。

肥胖及糖尿病患者

现代生活中,高热量饮食和缺乏运动导致肥胖率上升,而肥胖与胰岛素抵抗密切相关,会增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风险。糖尿病患者更需注意,由于免疫功能下降,肝脏损伤的风险也相应增高。

预防肝脏隐患不仅仅在于改善生活方式,还包括定期体检和必要的医学筛查。健康饮食、适度运动、戒烟限酒,以及按时接种乙肝疫苗,都能有效降低肝脏疾病的发生风险。对于高危人群,建议每年至少做一次全面的肝功能检测和腹部超声检查,做到防患于未然。

肝脏作为人体的重要器官,其健康状况往往影响全身功能。隐形的肝脏隐患因症状轻微、易被误诊为胃病,常常在不经意间悄然恶化。老孙的经历为我们敲响了警钟:身体的每一个异常信号都不容忽视。只有及早筛查、正确诊断,才能在疾病初期采取有效措施,避免发展成难以逆转的严重病症。愿每个人都能关注自身健康,远离这位“隐形杀手”,享受健康而美好的晚年生活。

参考文献

[1] 《中国肝病防治指南》. 中华医学会, 2019.

[2] 《中华医学杂志》. 最新版, 2021.

[3]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官方网站

1 阅读:15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