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南禅寺,位于江苏省无锡市梁溪区,临近无锡水弄堂南长街。南禅寺始建于南朝梁武帝太清初年,初名护国寺,后改称灵山寺。

自宋以来,寺庙多次经历火灾、修缮与重建,现存建筑主要为明清建筑风格,也因所处位置偏南,俗称“南禅寺”,也便沿用至今。

南北朝时期,佛寺盛行,其中尤以南梁武帝萧衍最为尚佛,他一生多次舍身为僧。南禅寺作为南梁古刹,距今已有1400多年,走进寺庙之中,依然可以寻见唐代诗人杜牧诗中的“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南禅寺坐北面南,分为东、西两院,西路建筑由南至北依次为天王殿、大雄宝殿、般若堂等,东路建筑群主要包括妙光塔和文殊阁等。寺内建筑梁架较为简化,梁柱直接通过榫卯接合,而瓦作细节丰富,非常具有明清江南佛寺建筑特点。

寺庙虽然不像北方寺庙的宽敞大气,但这里庙宇紧凑,一步一景,独具江南特色。大雄宝殿是寺庙核心建筑,殿内供奉有释迦牟尼菩萨像,这里是寺庙中人气最旺、香火最盛的地方。香炉里清香燃烧化作青烟,缓缓上升,禅意十足。

作为佛教圣地,南禅寺也走出很多著名的禅师,如唐代住持元浩禅师、宋代住持圆照禅师、清末高僧冶开和尚等,在佛教界具有较高影响力。

南禅寺最具代表性的建筑就是高达43米的妙光塔,妙光塔始建于1000多年前的北宋,"妙光塔"这三个字的塔名为宋徽宗赵佶赐予。后来它历经元、明、清多次劫难,现存的部分老建筑是明代的留存。

整座塔为七级八面阁楼式,檐角悬挂铜质铎铃,有“十里传闻金铎响,半天飞下玉龙来”的美誉,南禅寺以及妙光塔也是著名的无锡八景之一。同时,南禅寺作为无锡"江南水弄堂,运河绝版地"的历史文化风情线重要景点之一,在很多关于无锡的宣传片里都可以看到这样的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