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7年,毛泽东率领中国代表团访问苏联,而在这次访问中,邓小平也第一次出现在赫鲁晓夫面前。那个时候,邓小平被赫鲁晓夫注意到,仅仅因为他的个头较小。然而,赫鲁晓夫没有想到的是,这个“矮个子”的中国人,后来将成为中苏关系和国际舞台上的关键人物之一。
回想当时,赫鲁晓夫对邓小平的第一次印象充满了不屑。他甚至曾问毛泽东:“这个小个子是谁?”毛泽东没有立即作答,而是风趣地说:“他日后会有大作为的,这个人非常聪明。”邓小平自己也幽默地插话道:“我是个小个子,这样苏联方面或许能放松警惕,不会觉得我对你们构成威胁。”话虽如此,却也道出了邓小平日后在中苏关系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随着时间推移,邓小平逐渐在中苏谈判桌上展露锋芒。在1957年中苏关系中的重要谈判中,赫鲁晓夫虽然曾是中国的“好朋友”,但他对中国的态度已经不再如从前那样尊重和友好。在这场谈判中,邓小平与赫鲁晓夫展开了针锋相对的言辞交锋。谈判的核心问题在于中国与苏联的政治关系,尤其是对中国政党独立性的支持。在此问题上,苏联主张控制,然而邓小平坚决反对。他并未因为赫鲁晓夫的强硬态度而屈服,反而以一种冷静而坚定的语气表达了中国的立场。
赫鲁晓夫对邓小平的坚持感到意外,同时也渐渐意识到,这个“矮个子”并非轻易可以忽视的人物。邓小平的智慧和决断力,让赫鲁晓夫不得不重新审视他。从那时起,邓小平在赫鲁晓夫眼中的形象发生了显著变化。赫鲁晓夫公开赞扬邓小平,称其为“有思想且大智慧的人”。与此同时,毛泽东也不忘为邓小平背书,他在旁边补充道:“别看小平同志个子小,他曾经是带领野战军,打败蒋介石百万大军的英雄。”
然而,邓小平与赫鲁晓夫的较量远未结束。1958年,随着中苏关系的急剧恶化,双方的矛盾开始显现。在赫鲁晓夫决策失误,撤走了苏联专家后,中国的经济建设受到了极大的打击。赫鲁晓夫一度尝试通过言辞和态度恢复与中国的关系,但邓小平始终保持着警觉和冷静,他深知苏联已不再是当初那个“好朋友”,而赫鲁晓夫的所作所为,已经让中苏关系走向了裂缝。
1979年,邓小平在人民大会堂接受外国记者法拉奇的采访时,法拉奇抛出了一个极具挑战性的问题:“有人说您是中国的‘赫鲁晓夫’,您个人怎么看待这个比喻?”法拉奇显然认为,赫鲁晓夫曾敢于挑战斯大林,展现出勇气与智慧。对她的提问,邓小平直截了当地回应:“把我比作他,是愚蠢的行为。”邓小平对赫鲁晓夫的看法与法拉奇截然不同,源于他长期与赫鲁晓夫的接触与冲突。邓小平深知赫鲁晓夫并非一个值得崇敬的领袖,尤其是在中国的利益面前,赫鲁晓夫的一些决策对中苏关系造成了不可忽视的负面影响。
邓小平与赫鲁晓夫的关系,并不仅仅局限于表面的外交礼节。1956年,在苏联举行的世界共产党代表大会上,赫鲁晓夫对斯大林的批判报告引发了全球范围内的关注。在这场大会上,赫鲁晓夫否定斯大林的一切做法,但邓小平却公开表达了不同的意见。他认为,斯大林在革命事业中作出了重要贡献,不能因为一些错误就全盘否定他的历史地位。邓小平的这一立场让赫鲁晓夫感到震惊,也为他日后在苏联的态度变化埋下了伏笔。
尽管赫鲁晓夫在政治上曾为中国提供帮助,但随着中苏关系的恶化,他的作为逐渐暴露出更多的矛盾与问题。邓小平对赫鲁晓夫的直率与智慧,让他总能够在与赫鲁晓夫的多次对话中占据主动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