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级大国苏联分崩离析,15个加盟共和国各奔东西,如今30多年过去,这些新生国家的命运迥然不同。
有的国家经济腾飞,有的却深陷泥潭,俄罗斯这个苏联的继承者,成功傲立于世界舞台之中。
那么,除了俄罗斯之外,在其他14个国家中,哪一个发展的最为出色呢?
从地理位置上看,苏联解体后,这15个国家可以划分为三大板块,欧洲、中亚和高加索。
在欧洲板块,有三个小国正在悄然崛起,它们就是波罗的海三国反,分别是爱沙尼亚、拉脱维亚和立陶宛。
这三个国家虽然幅员不大人口不多,但却凭借着改革开放和数字经济,实现了经济的快速增长,成为了欧洲的“明星”。
爱沙尼亚,这个面积只有45339平方公里的小国,却是数字经济的先行者。
早在2000年,爱沙尼亚就启动了“电子政务”计划,政府的所有服务都可以在网上完成,如今,爱沙尼亚已经成为了一个“数字社会”。
这不仅提高了政府的效率,也为企业和公民提供了便利,正是凭借着数字经济,爱沙尼亚实现了经济的快速增长。
拉脱维亚这个有着“波罗的海明珠”之称的国家,经济也在稳步增长,拉脱维亚的首都里加,是波罗的海地区的交通枢纽和金融中心。
拉脱维亚的经济主要以服务业为主,旅游业、运输业和金融业都是其支柱产业,不仅如此,这个国家还盛产美女。
立陶宛这个波罗的海三国中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国家,GDP总量也领先于其他两国。
立陶宛的经济以工业为主,机械制造、电子、化工等都是其优势产业,近年来,立陶宛也大力发展服务业,特别是信息技术和生物技术等高新技术产业。
波罗的海三国的成功,给其他前苏联加盟国提供了宝贵的经验,但每个国家的国情不同,发展道路也不尽相同。
那么,高加索地区的地缘政治复杂,他们又该如何维护地区的和平稳定,促进经济的发展?
高加索地区,这个位于欧亚交界处的地区,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
苏联解体后,这里诞生了三个国家,分别是格鲁吉亚、亚美尼亚和阿塞拜疆。
这三个国家虽然相邻,但却走上了截然不同的发展道路,经济发展水平差距悬殊,政治局势动荡起伏。
格鲁吉亚这个有着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国家,在苏联解体后经历了一段动荡期。
新政府上台后,启动了一系列改革,简化了行政程序打击了腐败,改善了营商环境,这些改革初显成效,格鲁吉亚的经济开始复苏。
格鲁吉亚还大力发展旅游业,利用其独特的自然和文化资源,吸引了大量的外国游客。
亚美尼亚这个被称为“高加索明珠”的国家,却陷入了经济困境。
亚美尼亚与阿塞拜疆因纳戈尔诺-卡拉巴赫地区的归属问题爆发了战争,这场战争不仅造成了大量人员伤亡,也重创了亚美尼亚的经济。
战后亚美尼亚面临着重建的艰巨任务,但由于资金短缺投资不足。
亚美尼亚虽然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和旅游资源,但由于基础设施落后、投资环境不佳,这些资源还没有得到充分开发。
阿塞拜疆,这个有着“火焰之国”之称的国家,则依靠丰富的油气资源实现了经济的快速增长。
阿塞拜疆拥有里海沿岸最大的油气田,石油和天然气出口是其经济的支柱。
近年来,阿塞拜疆政府大力发展非能源产业,特别是农业、旅游业和运输业,以实现经济的多元化。
中亚地区,这个连接欧亚大陆的枢纽,也面临着相似的机遇和挑战。
中亚五国,这个位于欧亚大陆腹地的地区,曾经是古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也是连接东西方文明的纽带。
苏联解体后,这里诞生了五个国家,分别是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土库曼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和塔吉克斯坦。
这五个国家虽然都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但发展水平却差距悬殊,既有机遇也有挑战。
哈萨克斯坦,这个中亚地区面积最大的陆地国家,可谓是潜力巨大。
哈萨克斯坦拥有丰富的石油资源,石油储量居世界第九,是仅次于俄罗斯的前苏联加盟国第二大产油国。
丰富的资源为哈萨克斯坦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支撑,如今他们已经跻身中等偏上收入国家行列。
乌兹别克斯坦,这个中亚地区人口最多的国家,经济潜力也不容小觑,乌兹别克斯坦拥有丰富的天然气、黄金、铀等资源,其中黄金储量居世界第四。
与此同时,他们还是世界第六大棉花生产国和第二大棉花出口国,棉纺织业是其支柱产业之一。
土库曼斯坦,这个有着“火焰之国”之称的国家,拥有丰富的天然气资源,天然气储量居世界第四。
土库曼斯坦的经济高度依赖天然气出口,天然气出口收入占其GDP的比重超过50%。
近年来,土库曼斯坦大力发展石化工业,建设了一批大型石化项目,以延伸天然气产业链。
吉尔吉斯斯坦和塔吉克斯坦,这两个位于中亚山区的国家,发展相对落后。
吉尔吉斯斯坦拥有丰富的水力资源和矿产资源,但由于基础设施落后、投资环境不佳,这些资源还没有得到充分开发。
塔吉克斯坦则是中亚地区最贫穷的国家,经济主要依赖农业和劳务输出,工业基础薄弱。
在东欧的土地上还有两个从苏联分出的国家,他们脱离苏联后,也走上了属于自己的发展道路。
东欧两国分别是白俄罗斯和乌克兰,虽然同为前苏联加盟国,但却走上了迥异的发展道路,命运大不相同。
白俄罗经济却相对稳定,他们的经济以国有企业为主,工业基础雄厚,机械制造、化工、纺织等都是其优势产业。
白俄罗斯还是世界重要的钾肥生产国和出口国,钾肥出口收入是其重要的外汇来源。
乌克兰这个有着“欧洲粮仓”之称的国家,却深陷战火泥潭,2004年,乌克兰爆发了“欧洲广场革命”,推翻了亲俄的亚努科维奇政权。
2022年,俄乌冲突升级为全面战争,俄罗斯出兵乌克兰,乌克兰境内战火纷飞,经济遭受重创。
据世界银行估计,2022年乌克兰经济将萎缩十分严重,,战争不仅摧毁了乌克兰的基础设施,也打断了其出口贸易。
乌克兰作为世界重要的粮食和钢铁出口国,其港口被封锁,大量粮食和钢铁无法出口,严重影响了全球粮食和大宗商品市场。
白俄罗斯和乌克兰,一个相对稳定,一个深陷战火,两国的发展道路和命运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这些曾经属于同苏联的15个共和国,在苏联解体后走上了不同的发展道路。
30年过去了,它们的经济实力出现了明显的分化,有的已经跻身高收入国家行列,有的却仍在贫困线上挣扎。
经济实力大比拼从GDP总量来看,俄罗斯和哈萨克斯坦领衔前苏联加盟国。
2023年,俄罗斯的GDP总量达到了2.02万亿美元,成为了这15个国家当中,GDP排名第一的存在。
哈萨克斯坦则是以2614亿美元的GDP总量位列第二,这主要得益于其丰富的石油资源和较为完善的工业基础。
乌兹别克斯坦和立陶宛分列第三和第四位,但总量都在1000亿美元左右。
其他国家的GDP总量就更小了,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等中亚国家的GDP总量只有几百亿美元。
从增长潜力来看,哈萨克斯坦后劲十足,哈萨克斯坦不仅拥有丰富的石油、天然气等能源资源,而且工业基础较为雄厚,冶金、机械制造等产业发达。
近年来,哈萨克斯坦大力推进经济多元化,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努力摆脱对能源的依赖。
与此同时,哈萨克斯坦还积极参与我国的全球合作建设,利用其独特的区位优势,建设连接中国和欧洲的交通运输网络。
这些举措都为哈萨克斯坦的长期发展奠定了基础,前苏联加盟国的发展差距,背后有着复杂的原因。
地缘政治也在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前苏联加盟国处于欧亚大陆的战略要地,是大国博弈的舞台。
俄罗斯、美国、欧盟等大国在这里展开了明争暗斗,对这些国家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乌克兰危机就是一个典型例子,俄乌冲突导致乌克兰经济遭受重创,也影响了整个地区的稳定。
工业基础的继承差异,也是导致经济分化的一个因素,苏联时期,各加盟国的工业布局和发展水平不尽相同,这种差异在苏联解体后被放大。
俄罗斯、哈萨克斯坦等国继承了较为完善的工业体系,而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等国的工业基础则相对薄弱。
这15个国家有着不同的起点,不同的选择,因此也就出现了不同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