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的早餐界要完蛋了!

晓露每日娱乐 2024-11-21 13:22:44

发现小微经济的变化是从两三年前开始的。

桑姐很喜欢一个小品牌的拖鞋,在同一家店前后买过五六双,两年前,我突然发现新买来的拖鞋不一样了。

款式、颜色还是原来的样子,但穿在脚上,就是没有以前的舒服,那种软软弹弹的感觉,不见了。

我心想,莫不是这个老板发财了之后,良心黑了,卖了假货给我?

于是,我换了其他的店铺,先后买了几双同款,像个中年豌豆公主一样,寻找着那种熟悉的踩屎感。

没想到,每一家寄来的拖鞋,都不能让我满意。看看吊牌上的防伪码,应该不是假货啊。

我实在忍不住,去找原来我常买的那家店老板,问她,有没有人和我同样的感觉?拖鞋越来越硬了?

老板也很耿直,直接跟我说了大实话:原材料已经涨到了原来的四倍价格,现在每双拖鞋只是一双涨了一元,你应该能理解。

我又问她,有没有原来那种原料做的拖鞋?

她给了我一个链接,说,这款很舒服,但不好卖,现在的消费者对价格非常敏感。

我买了过来,还可以,但脚感还是比不上老版拖鞋。我是个念旧的人,最后一双老版拖鞋穿豁口了,用胶粘了好几次,见客不雅,我也舍不得丢,因为以后再也买不到它了。

类似的事情,越来越多。

我经常掉头绳,买过很多,最中意一款六股编织的黑色细头绳,扎头发不疼,套腕上不勒,10块钱一大盒,很实用。

年初,我在同样的店家买了新的一盒,样子还是原来的样子,唯一的问题是,它似乎短了那么一丢丢,我把它套手腕上的时候,它贴着我的皮肤,我一度以为是自己发胖了,手腕变粗了。

上个月,我又买了一盒同款,头绳的周长竟然变得更短了,套手腕上会勒出印子来。

我去问卖家,到哪能买到以前那种长度的头绳?

卖家说:我也没办法,我们家已经算是质量比较好的了,有的家已经开始卖三股的了。

物价似乎一点没涨,头绳还是10块钱,但是以前做30根头绳的长度,现在能做40根甚至更多,以前6股编织,现在3股编织,能省一倍的原料。

三年时间,从一根头绳,就能窥见小微厂家利润的稀薄程度。

食物也是一样,价格不涨,但原材料都换了。

我喜欢买某家的店面同款火锅蘸料,前几年品牌傲娇得不得了,下单要等预售7-14天发货,我若催促,客服就说,按拍下顺序发货,你等不了就退款吧。

这两年,客服态度突然变得卑微了许多,拍下第二天就发,不再饥饿营销。但酱料的味道,发生了变化。

以前的酱料,有明显的芝麻香气,而且吃之前很难捏开,现在的酱料,稀薄了很多,几乎不用捏匀,一打开就是略带哈喇的花生酱味道,闻不到芝麻香了。

每年冬天,我都会在家剔几块羊排,卷成筒,冻实了切薄片,下雪天就支个锅子涮羊肉,但如今只能蘸这种酱,每次就吃得有点憋屈,它真的对不起我辛辛苦苦切的羊肉。

某家的火锅底料也是,我买了十来回,从前都是梆梆硬的一块砖,纯牛油做的贼香。最近一年买的,温水煮青蛙式地变化着,一回比一回软一丢丢,直到大冬天捏着也像橡皮泥一样软软的——明显是掺了70%以上的植物油。我今年再也没买过了。

最近几年,这种网购体验,越来越多地发生在我的生活中,回购过八次的内裤用料越来越糙,炖汤的菌菇干越来越潮,商家厂家似乎都锚定了一个信念:绝对不能因为涨价而失去顾客,原料涨了,就用其他办法来把成本降下来。

再说说线下,疫情结束后,机票终于买得起了,我立马回到了阔别三年的家乡武汉。第一件事,就是去吃牛肉粉。我对米粉的热爱远胜热干面,在路边过早的摊子搞一碗热气腾腾的米粉才算正式回家。

但筷子夹起的第一口我就咯噔了,米粉很难夹起,在一次性筷子上泥鳅一样溜来滑去,纷纷噗通噗通又跌入汤里,等我略带狼狈地赶入嘴里,就像吃某种光滑的胶条,很难咬断,只能囫囵吞下去。粉是粉,汤是汤,毫无融合感。

我从小吃到大的米粉,自带米浆的清香,入口绵软微弹,没牙的老人也能抿断,尤其是米粉的表面,细看有很多粗糙的孔洞,挂汁、吸满了牛肉汤的鲜美,即便是原汤素粉,也是熨帖心胃的美味。

怎么会变成这样?换了武汉三镇,随机吃了许多家,全部都是用的这种加了胶的米粉。难道是我三年没回家,从前的味道被记忆给美化了?

聚会的时候,我跟一直在武汉生活的姐妹们说了这个疑问,她们也连连吐槽,现在的细粉咬不断、宽粉不卷边,都加了胶一样,和小时候不一样了,太难吃了。

一搜小红书,发现这并不是错觉,而是普遍现象。

纯米粉贵,而玉米淀粉木薯淀粉便宜,商家在生产的时候,会掺入淀粉降低生产成本,再加入卡拉胶、瓜尔胶等添加剂,增加黏度和韧性,让它不易碎断,减少运输和制作时的损耗。

后来从某个渠道听说,武汉的粉面其实是有组织的,势力最大的是外省的某“公司”,如果武汉哪家敢自己生产米粉供应,哪个摊子敢不从他们那里进货,就要尝尝白社会的威胁。(听来的说法,希望业内人士能在留言区讲讲)

最后所有摊子都被这种水货米粉垄断了。

不仅仅是米粉,很多我从小吃到大的店铺,从街边小吃到排队的老店,口味也大不如前,以我的味觉敏感度,绝对不是记忆出了偏差,而是原材料一年不如一年。

如果是从前,碰到偷工减料、以次充好的做法桑姐肯定会不服气,但是面对现在的经济状况,我似乎没有任何底气去指责他们压缩成本。

这么多小微企业不约而同这么干,可能也只能维持很微薄的利润,主要顾群对商家不涨价但减料的默许,也许是因为不能承受更昂贵的生活成本。

买家和卖家其实都是一样的在期盼着寒冬早点过去。

就像美国萧条时期,主妇们为了填饱一家人的肚子,发明了各种奇葩的美食——水做的馅饼、假苹果派、没有黄油鸡蛋牛奶的萧条蛋糕、掺了大量面包屑的烘肉卷、明胶牛肉沙拉……你能责怪主妇为啥不给家人吃货真价实的肉眼牛排吗?

有一个比喻,说大型企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动脉,小微经济体是这个社会的毛细血管。

毛细血管虽然细小,萎缩一根两根看起来微不足道,但它们连起来的总长度可达数十万公里,覆盖全身各处——

没有毛细血管,氧气和二氧化碳就无法交换;没有毛细血管,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就无法完成;没有毛细血管,白细胞就无法抵御感染或修复损伤……

一个社会发展要发展得稳定健康,光靠主动脉肺动脉输血没用,终究也是要靠“毛细血管”的良性循环,小微个体才是这个社会的基石。

那天看到一个博主写了个观点,说以后发生不良事件,媒体应该严禁向公众报道,以免极端思想传播。

其实不用扯野棉花,经济好的时候,连黑社会都忙着洗白。让毛细血管尽快恢复活力,才是解决问题的源头和根本。

0 阅读:6

晓露每日娱乐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