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好看了!一路封神!网友大呼:内娱青春片出息了

蔚子观影 2025-03-24 16:54:41

某天,天河市第三中心医院家属院。

一个大院里,住着一群孩子。景栖迟,一个热爱足球,看起来吊儿郎当的男生。

宋丛,一个正儿八经的学霸。

陈欢尔,一个从小县城转过来的女生。

本来大家过着高中生活,却没想到,最近遇到了不少难题。陈欢尔面对未来,特别迷茫,根本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

而高二分科后,和闺蜜祁琪,心中似乎有了芥蒂…

景栖迟,本来有着踢足球的梦想,却在比赛中受伤,似乎再也回不到之前的水平…

而宋丛,在学医和按照母亲的规划路线中徘徊,纠结…他们该如何解决这些困境?

以上这个片段,来自近期播出的国产剧情片《树下有片红房子》。单听这个故事,似乎并不抓人,但不少网友却说:本以为是幼稚的青春偶像剧,没想到很耐看,久违能看得进去的国产校园剧。我想能看得进去是因为,这部剧是以细节取胜的。

比如这编剧是真上过学,后面的同学就是会写作业累到躺在书桌上,都还在斜着眼写,主打一个活人微死但动笔…

比如参加比赛,拿到奖后都吐槽:啥呀,奖励一个错题本,学校这也太抠了!

去学农说有什么要和学弟学妹分享的经验,一脸命很苦的样子,苦口婆心:千万不要高估同学做饭的水平!一定要多带零食…

里面还有很多细腻的描写,是心思柔软的人才能写出来的。比如高中才17,18岁就要决定自己的人生,欢尔说:大家都有目标,只有我还没有,只有我连系鞋带这种小事也能停下来。是啊,作文书里电视剧里那些为了目标奋斗的热血人生并没有发生,大多数人更多的,是茫然,纠结…这些纠结,茫然,就像急速奔跑时掉了的鞋带,显得那么不合时宜,多余,累赘…

比如面对离别:在高中,相比于分科的分,更重要的是分开的分。是啊,无论长到什么年龄,分别总是人难以学会的,也不愿学会的…

但是你能看到,他们会为了友谊而努力。下课铃一响,就计算着时间去找闺蜜,为了多聊会八卦,最好不要上厕所,接水,时间掐得准准的,俩人整得跟牛郎织女一样…谁又没有经历过这种“异楼恋”呢!怪不得不少人说,女主和女二在一起又有何不可?

有时候,相比于爱情,我们更在意友情。在意你和别人更亲近,在意我们因为分科分班就疏离,在意你和别人也说起我们分享的秘密…爱情还能明目张胆说着占有欲,友情并不比爱情更浅,却没有任何的立场吃醋…这种百转千回的心思,女性之间的亲密,复杂,立体,不比什么雌竞耐品多了吗?

包括男生女生之间情感的进程,也是特别细腻,你能看到他们是怎么互相支持的。哪怕低头忙着做卷子,在拆开零食袋的时候,就这么顺手拿给对方了…

会在对方不开心的时候,去小卖部藏一肚子零食,放在校服外套里带回来吃…

欢尔在难为情的时候,是景栖迟无数次用幽默化解…

景栖迟踢足球受伤,欢尔摘抄起那些她一点也不熟悉的足球健将受伤后又如何振作的例子,一字一句念给景栖迟听…

少男少女是怎么动心的?不是源自美貌,也不是源自财富,而是源自最原始的:感同身受。是当知道你开心,我也跟着开心,知道你难过,我也跟着难过…

这一刻,谈恋爱终于回到了本质,不是恋,也不是爱,而是谈…人真的会在这些小恩小惠的照顾下,茁壮起来…

你能看到大院里的这几个男孩女孩是怎么看见彼此的,情感是怎么流动的…是如何一环扣一环,在生活的一举一动里对彼此产生影响与转变…让你觉得这不是一个远观的故事,而就是身处其中的生活…

这也是这部剧最真实的部分。所有人都对对方有一些好感,在意,但小心翼翼,不敢向前…但大家还是嘻嘻哈哈地在一块,依恋着这段友谊,好像一切停留在友谊里,就不会像爱情一样结束…这种抓耳挠腮,不笃定,徘徊,纠结,试探,不正是感情之精髓吗?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偶像剧出现了官配。甚至整个宣传期,cp两两出现,不可僭越。但其实,这种官配,特别伤害情感的表达。因为爱情最动人的地方就在于:阴差阳错,不可捉摸。如果一开始就认定,这俩人就会在一起,那还有什么可看的?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我们已经没有足够的耐心,去承受这种关系的跌宕,感情的起伏了…

而且再说了,众所周知,磕cp的最高境界,从来不是一对一的捉对配种。而是谁和谁放在一起都可以磕,cp大乱炖起来,吃得营养均衡的才是我们观众啊!而这一切的成立的基础,就在于群像是否成立。

这部剧刻画了特别细腻的群像,每一个同学都是有血有肉。比如有人看似学霸,实则也会偷偷溜去电影院看电影放松,被抓到还死鸭子嘴硬…

比如有的人看似高冷,实则是那个会把奶茶温在肚子里保温,等着同桌来喝…

比如有的人看似文静,淑女,但也会为朋友出头,站出来回怼…

每一个人,都不完美,但是真实。这不就是青春的精髓吗:不掩饰。我们看见对方的笨拙,矛盾,我们还长不出足够的老道可以掩饰,我们都是真心对真心…我想青春的逝去也在于,不知道为什么,再也做不到这样的程度了,没有心力了。

另一个值得一提的是,这部剧的时代背景。聚焦的是90年代医院家属大院,也就是说,大院里的人都是同一家医院工作。要是临时有事,就会互相委托邻居照顾孩子。

所以孩子是在一群人的照顾下,吃着百家饭长大的,形成了强有力的社群力量,互相支持…这样的社群力量,特别重要。孩子有大有小,一起成长,更懂得与他人建立关系,孩子不只是长辈带大的,还是互相拉扯大的,彼此懂得商量,互助,合作…父母之间也可以交流私人经验,不那么容易有育儿焦虑,还可以实实在在地帮忙…

而现在,这种社群支持似乎消失了。这也和时代背景相关,当年分房子都是一个单位的人,这种互相拜托,形成强烈联结的时代似乎已经过去了,我们现在连邻居都不认识,逐渐原子化…但人类的群居本性,是那么顽强。没有人不渴望温暖,没有人不需要支持的,特别是育儿这么困难的事情,留给一个家庭,可能是并不足够的…就像项飚所说,这是一种制造出来的距离感,我们明明在一个空间,却假装不认识,却故作距离,这对我们的本性,是有伤害的…

不仅如此,这部剧还有一些和当下的思潮相反,质朴的思考。比如关于感情,现在主打一个:如果一段感情需要你花费这么大的精力去维系,那就是不适合。但欢尔却认为:无论是友情还是爱情,都不能够遇到困难就放弃。

比如关于优绩主义。陈欢尔对自己没有目标感到焦虑:我没有梦想,跟一条咸鱼有什么区别呀?但大大咧咧的妈妈却一语道破:咸鱼不是挺好的嘛,你看咱家挂的一墙都是!是啊,咸鱼看似躺平,但咸鱼配什么饭都好吃,这么百搭,何尝不是打开了人生的宽度呢?

比如关于陈欢尔的自责:大家都有理想,一往无前,只有我连系鞋带这种小事都要停下来。可是,如果不系鞋带,哪怕跑得再快人都会跌倒,为了理清这些茫然,多花一些时间停留,又有何不可呢?

我想校园剧并不代表着幼稚。它之所以可以突破年龄的界限,让所有人都得以回味的精髓,不在于卖情怀。而在于涉及的这些命题,不只是青春期会迷茫,而是人一辈子都需要思考的…

当然这部剧也有一些缺点。比如父母代的故事,基本上就是子女代故事的重复,除了妆容和服饰复古一点,没有太大差别,也没有年代的特殊性,这条线缺少一些深度的呈现…

比如当你看到后面,会觉得有一些套路,重复。他们不会有一个真正的不可解的“危机”,如果有危机,也是可以在某种程度上“好”起来,团团圆圆地解决的…但生活不是这样的,生活是可能是无法给出一个“光明的结尾”的…但我想,不是每一部剧都需要承担锋利的现实向的,只要细节做得扎实,就足够了…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