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年,赵占英战死老山,大山中的母亲,为了再见儿子一面,省吃俭用足足攒了20年的钱

文史风云 2025-03-10 21:44:17

1984年,赵占英战死老山,葬在麻栗坡烈士陵园!大山中的母亲,为了再见儿子一面,省吃俭用足足攒了20年的钱......1984年,云南边境的硝烟弥漫在南疆的每一寸土地,一场捍卫国家尊严的战斗正激烈进行。家住云南省嵩明县大庄村的赵斗兰,每天都牵挂着远在战场的儿子赵占英。她守着破旧的家门,望着远处的山峦,满心都是对儿子的牵挂。赵占英是家中老四,从小就对军人充满崇敬。1982年,刚满19岁的他,毅然放弃学业,穿上军装奔赴军营。儿子有保家卫国的大志向,赵斗兰很支持,她为此感到骄傲。1984年4月28日,老山战役打响。赵占英冲锋在前,敌军的子弹不断从他身边飞过。战场上,炮弹呼啸,赵占英不幸被炮弹击中,大腿与臀部血肉模糊,战友们紧急将他送往后方医院。可是,医生没能从死神手中救回这个21岁的年轻人。得知儿子牺牲的噩耗,赵斗兰如遭雷击,瘫倒在地。而这巨大的打击,也让赵占英本就身体孱弱的父亲一病不起,不久后便离世。短短时间,丧子丧夫,赵斗兰几乎崩溃了。但她心中有个强烈的念头,要去看看儿子,找到他的埋骨之地。可是,她的儿子被安葬在麻栗坡烈士陵园,距离嵩明县有400公里。对于这个生活在大山深处的老人来说,这是一道难以跨越的鸿沟。赵斗兰开始省吃俭用,她拼命干活,织布、养鸡、帮人浆洗缝补,一分一毫地攒钱。她的生活极为简朴,破旧的衣服补了又补,饭菜也只是粗茶淡饭。为了节省开支,她常常在昏暗的灯光下,就着咸菜咽下干硬的馒头。每攒下一点钱,她都会小心翼翼地放进一个小盒子里,那是她对儿子的思念和牵挂。可是,她却总遇到重重波折。攒钱的过程艰难无比,家里的开销又让她捉襟见肘。有时候,她好不容易攒够了一点钱,却又因为家中突发状况不得不花掉。但赵斗兰从未放弃,她始终坚信,总有一天能攒够钱去看望儿子。2004年,当地政府了解到赵斗兰的困境,给予了她资助,赵占英的战友们也纷纷伸出援手。二十年过去了,赵斗兰终于踏上了这条遥远的路。当她站在儿子的墓碑前,泪水夺眶而出。她颤抖着双手,轻轻抚摸着墓碑上儿子的照片,仿佛又看到了那个意气风发的少年。二十年的思念、二十年的痛苦、二十年的等待,在这一刻都化作了无尽的泪水。她哽咽着说:“儿啊,妈妈来晚了,对不住你。”之后,在政府和爱心人士的关怀下,赵斗兰的生活有了改善,她又去了两次陵园看望儿子。2018年3月2日凌晨,赵斗兰在家中离世,享年90岁。赵占英的战友们代替他为母亲送行,这位伟大的母亲,终于可以在另一个世界与儿子团聚。参考资料:云南网《烈士赵占英:为国捐躯 浩气长存》

0 阅读: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