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时代是中国四分五裂的时代,各诸侯国相争,战火不断,动荡不断。而王权与王权的斗争,也让整个社会陷入了动荡之中。但是,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王权与王权的关系却是由矛盾走向稳定的。文章主要论述了君臣关系从矛盾到趋于稳定的历史进程。
春秋战国时代,君臣关系十分紧张。君王是一国之君,手握重权,但各大世家之间也有争权夺利之争。世家大族在军事上、经济上、文化上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一个国家的中流砥柱。于是,王公贵族与王公贵族的关系就变得十分紧张。在“内乱”时代,君臣关系有两种形态。一种是王公贵族与王公贵族的对峙,又被称为“相权”。贵族们为了掌握国家的政策与资源而相互竞争。而另外一种则是“内斗”,也就是贵族间的明争暗斗。世家大族间的纷争,往往造成国家政局不稳,社会动荡不安。
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王权与王权的关系也发生了由冲突到稳定的变化。在和平年代,君臣关系以“共治”的新形态出现。君王与王公贵族联合治理国家,保证了社会的安定与繁荣。春秋战国时代,诸侯国间争斗不休,政局不稳。直到秦始皇一统天下,中国才真正步入了相对安定的时代。大一统的政体使得君臣关系更为稳固、明晰。在太平盛世,君王的权利是逐步巩固,君权逐步被尊崇与认同。君王可以通过强化中央权力,获得更多的政治、军事、经济等方面的权力,来削弱贵族的势力。同时,君王又可以通过法制、官僚体制等手段,对士族家庭进行制约,将其置于中央的统治之下。
在这段时间里,贵族家庭的权利会逐步地被分散,他们之间的矛盾会越来越少。造成这种局面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君王用自己的统治方式,不断地消弱贵族们的力量,让他们很难联合在一起。而另外一个原因,就是这些贵族们内部的争斗,使得他们的力量比较分散,很难成为真正的强敌。在社会安定的阶段,君王和贵族家庭逐步形成了一种相互依赖的关系。君王为了维持社会的安定与繁荣,必须依靠世家大族的支持;而那些贵族世家,想要保住自己的权势,又离不开国王的扶持。在这种情况下,君王与士族在政治上形成了一种“合纵连横”的关系,从而使他们在政治上与政治上保持一致,从而实现了政治上的稳定与繁荣。
春秋战国时代,君臣关系由矛盾激化,逐渐趋于稳定。在“内乱”阶段,君臣关系以“相”、“内斗”为主。在社会安定期,君臣关系逐步演变为共同统治。王权与王权的关系由对立与对立发展到相互依赖与合作,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整个社会的安定与繁荣。其中,政治、社会体制的变迁对两国关系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在中国社会体制变迁、政权更迭的背景下,君臣关系由对立发展到联合,这是中国古代社会发展的一大转折。同时,它又为后世中国封建制度的产生与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