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中华巴洛克・修旧如旧】窗棂间,藏着西洋之美与中式灵魂——中华巴洛克建筑窗户背后的匠心与传承

新晚报 2025-03-25 20:51:15

3月的哈尔滨

春意融融🍀

沿百年面包石路

自西向东走进中华巴洛克建筑群

仿佛进入了一座华美而独特的

建筑艺术博物馆

每一栋楼都不同

每一扇窗

都随建筑风格各异而独具特色

北头道街上修缮后的老建筑上漂亮的中式窗楣

“我们修缮了10栋文物建筑,还原老建筑的木窗,每扇窗都是特别定制。最多时,一栋楼同时有20多个木工师傅在现场手工操作。”参与中华巴洛克三期建设的北京第六建筑工程公司綦经理说。

一扇窗

呈现西洋元素里的“中式灵魂”

“哈尔滨中华巴洛克三期这些老建筑,是我们修过的老建筑中非常特别的,可以说是独一无二。”曾参与修缮故宫古建的綦经理告诉记者,“楼面上的灰雕特别多且复杂,每扇窗的窗楣样式也各不相同。”

老建筑修缮要原汁原味地还原建筑本色,细节处理尤为关键。每栋楼上的每一扇窗,乍看相似,细看却各有不同,包括窗楣、木窗造型、窗子大小、窗格数量等。 靖宇街350号的 亨达利眼镜店,始建于1917年,最早曾是太和堂药房,上世纪50年代后一直是亨达利眼镜店在此营业。这栋三层老楼是典型的中华巴洛克建筑。每一层楼的窗楣样式都不同:

二层窗体被垂下的窗楣完全包裹,窗楣正上方装饰着中式传统回纹纹样,寓意连绵不断、吉利永长;

三层窗户设有窗间柱,窗口凹进较深,在墙面上形成类似壁龛的光影效果。

整栋建筑以黄色为基调,白色勾勒窗楣筋骨,呈现出立体美感。

亨达利老楼上漂亮的窗楣

与亨达利老楼相距不远的靖宇街338号厚德福饭庄,始建于1919年。其点睛之笔在于木窗样式。楼体外立面没有繁复的灰雕,窗楣也是简单的直线条,但每扇窗由24个小格组成,外立面的“简”与窗格的“繁”相得益彰,成为中华巴洛克建筑群中的独特存在。

厚德福被认为融合了巴洛克、折中主义及新古典主义等多种建筑风格。有专家认为,其窗格有中国传统园林木格窗的痕迹;也有专家认为,这种木窗带有西方教堂格窗的影子。

厚德福大楼独特的24格子窗

“中华巴洛克建筑本身就是建筑艺术的融合。” 哈工大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所长王选平说。上世纪一二十年代,闯关东来到哈尔滨的民族资本家借鉴南岗、道里区华丽的西式建筑风格,并在建设中融入大量中国传统饰物纹样和图案。老道外的中华巴洛克建筑群凝结了百年前建造师们的智慧与汗水,亦中亦西,是百年前中国工匠独特的艺术表达。

每扇窗都特别定制

一栋楼最多时有20余工匠上阵

“百年前的这些老建筑都是砖木结构,木工活特别多,最多时一栋楼同时有20名以上的木工师傅手工操作,包括每扇窗的细节安装。”綦经理说。由于年代久远,大部分建筑出现沉降,窗户洞口在安装时需重新复尺,每个洞口尺寸略有差异,可以说每扇窗都是特别定制。 三期老建筑修缮中,木窗由国内专门为古建配套的门窗厂定制。即便如此,安装时复尺仍会有新变化,目前已废掉的窗户有20多樘。

在测量这些老建筑门窗时,建设者们发现了一个奇妙现象:用现代米尺测量窗户尺寸时,每扇窗的尺寸都不是整数。“每扇窗量完尺寸都有零头。”哈城发投集团名城公司副总经理阚凯说,“后来与设计单位专家研究后发现,这些数据换成中国传统计量尺就合理了。许多窗户高度是六尺六,都是按‘尺’计量的模数。百年前工匠在建楼时,巧妙地将寓意吉祥的数字融入设计中。可以说,道外中华巴洛克建筑群华丽的西洋外观下,处处潜藏着中国基因。”

细节还原老道外

百年前生活风貌

“前店后宅”是中华巴洛克建筑的显著特点。建筑外立面装饰华丽,造型精美,内部空间则保留了中国传统四合院布局,临街部分用于商业活动,后部为居住空间,实现商住混用功能。院内建筑多为二至三层,通过外廊和楼梯连接,方便居民日常生活。

从靖宇街上已修缮完毕的老建筑外窗可以看出百年前商住混用功能的区分。无论是同义庆、东永德还是泰来仁,一楼窗户都适合商用,而二层以上窗户相对较小,且每扇窗都保留了通气小窗。这种通气小窗在哈尔滨老房子中非常多。

同义庆每层楼的窗户样式都有所不同

哈尔滨市历史文化建筑保护传承课题研究工作组专家宋兴文认为,这种在大窗上留小气窗的通风方式,是哈尔滨受俄罗斯文化生活影响的印记。至今,中央大街的一些俄式老建筑中也能找到通风小气窗。 北方冬季漫长,开小窗通风既不会散失大量热量,又能让室内空气缓慢更新,是百年前人们的生活智慧。 通气小窗一般嵌套在窗户靠左或靠右的小格窗里,配有折页、金属插销和固定挂钩。在此次修缮中,每栋楼上每扇小气窗都被精准还原。厚德福饭庄的24格窗,每个小格长宽仅255毫米,小气窗更小,长宽仅215毫米,配件精致。木工师傅需手工安装,方寸间匠心独运,让修缮后的老建筑更显精致繁华。 沿靖宇街从西向东走,从东永德到泰来仁,可以看到 部分建筑一层窗户两层玻璃间撒有装饰花瓣。“这是对老哈尔滨生活情景的还原。 我们小时候,冬天会在窗户空儿里放锯末子保暖,这叫封窗户。家里大人还会在锯末子上放拉花、假花装饰,再用纸条和糨糊糊窗缝,防止透风。冬季通风全靠窗户上角的小气窗。”阚凯说。

三期工程中老建筑的窗户采用双玻木窗加保温胶条保证建筑的保暖

除了还原历史原貌,三期修缮还特别注重实用性。阚凯介绍:“文物建筑将原有的双层单玻木窗升级为双层双玻木窗,增加保温胶条;历史建筑外层单玻木窗原样修复,内层采用同色型材三玻窗, 既还原历史原貌,又满足保温要求。老建筑修而能用,才能真正焕发生机。”

中华巴洛克建筑上的中式回字纹装饰的窗楣

从百年前的商贸繁荣

到如今的文化魅力释放

老道外

完成了一次华丽转身

建筑细节还原

生活场景再现

让人们得以借助老建筑的修缮

回望百年时光

重新品味哈尔滨开埠之初的

繁华烟火气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23120170003 来源 丨 哈尔滨日报记者 周辰 文/摄 编辑丨 翟晓晨 责编丨 郭启迪 审核丨 范思瑶
0 阅读: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