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81岁时对天安门自己画像说了句玩笑话,其实是最真情的独白

誉然格格 2024-12-27 10:32:29

1974年的春天,正值风和日丽的好时节。阳光透过树梢洒在北京的大街小巷,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花香。刚刚参加完会议的毛主席,坐在一辆黑色的轿车里,车窗外的景象在他眼前飞快掠过。此刻,车队缓缓驶过天安门,金色的阳光洒在那座庄严的建筑上,给它披上了一层光辉的外衣。

“毛主席,您看,天安门上的画像多么鲜亮!”秘书的声音充满了兴奋,他指着窗外那幅巨大的毛主席画像,眼中闪烁着激动的光芒。画像中的毛主席,慈眉善目,挂着温暖的微笑,在向每一个路过的人传递着力量与希望。

毛主席的目光却在画像上停留了片刻,随即幽默地说了一句:“这幅画像挂在这里,你们是看到了,可我每天要经历日晒雨淋,好不辛苦,我也想回家,我也想和大家在一起啊。”

主席平日平易近人,秘书听后忍不住笑着说:“人民热爱您呀,他们每天喊着毛主席万岁,您应该高兴啊。”

“谁能活到一万岁呢?”毛主席摇了摇头,回归到正题:“我非常不喜欢这句口号,因为我就是个普通人,我想回到人民中去。”

这一句简单的自白,令秘书的笑声戛然而止,这是主席真正的内心独白啊。此时,阳光透过车窗洒在他们的脸上,勾起了他们对画像的回忆。

画像背后的故事

毛主席对自己的画像挂在天安门城楼上,最初是不太愿意的,正如中国人民银行要将他的头像印到人民币上,毛主席曾先后四次拒绝,最终服从组织的决定才接受的。

事实上,毛主席的画像,是站起来的新中国的象征。那时的北京,正经历着翻天覆地的变化。人们对新生活的渴望和对毛主席的崇敬,交织成了一幅幅生动的画面。

新华社摄影部的陈石林被选中创作毛主席肖像画。他是个年轻的画师,初入社会时的他,怀揣着对艺术的热爱接下了这个任务。他常常想象着,自己的画作能在全国各地被人们所敬仰,甚至在国际上流传。可当他真正面对毛主席时,却因紧张而说不出话来。

“我能为您画一幅肖像吗?”陈石林终于鼓起勇气问道,声音微微颤抖。

“当然可以“,毛主席温和一笑,给陈石林以莫大的力量。

于是,陈石林开始了他的创作。日以继夜的描摹与修复,陈石林在画布上倾注了全部的心血。每一笔每一划,他都想要捕捉到毛主席的神韵与气质。终于,在无数个不眠之夜后,肖像图完成了。

这幅肖像图一经问世,立刻引起了全国范围的热潮。人们自发地将毛主席的画像挂在家中,天安门正中央悬挂的那幅巨幅画像,成为了全国人民心中的信仰与希望。

对话背后的余音

回到上面毛主席看到自己画像的内心独白,我们再听听毛主席在另一个场合说的话:“我是马克思的学生,也是人民的学生”,可以看出,毛主席的心中,永远只有人民两个字。

其实,最早的天安门毛主席像下面,是有毛主席手书的“为人民服务”五个字的,后来不知什么原因没有采纳这个方案。大家评论一下,这个方案是不是会更好呢?

1 阅读: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