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8日举行的2021鸿海科技日(HHTD21)上,富士康母公司鸿海科技集团正式发布了3款新车,分别是:Model C休旅车、Model E轿车和Model T电动巴士。这三款车是由鸿海集团与裕隆汽车成立的合资公司鸿华先进打造的,富士康同时还发布了纯电动汽车品牌Foxtron,品牌归属于鸿华先进。作为富士康的母公司,鸿海集团表示,这将展现鸿海作为全球新造车势力的决心。
同日,富士康正式宣布将成立软件研发中心,规划集合集团内部1500名以上的软件应用人才,并在三年内再招募1000名以上软件研发工程师,打造EV软件应用生态系统。
富士康董事长刘扬伟在发布会上就表示:“在过去的一年里,我们几乎每个月都会完成一个合作项目,以确保我们的供应链能力和电动汽车潜在市场。我们不再是该领域的新手了。”其还表示,富士康的目标是:到2026年前,电动汽车相关业务年营收达到1万亿新台币(约合357.8亿美元)。他说:“这是一个我们必须要实现的目标。”
图片源自网络
其实,早在刘扬伟在接替郭台铭成为现任鸿海集团董事长后就曾定下目标,公司要在七年内占据电动车市场10%的份额。为扩大其产品阵容和网罗更多技术,在过去一年半时间里,刘扬伟签署了一系列供应协议和技术开发伙伴关系。由此可见,富士康进军汽车领域可以说野心勃勃。
三款车的开场白
关于发布的三款电动车,鸿海科技其实此前已经公布了部分信息。
其中,Model C,是以电动车开放平台打造的首款车型,定位为纯电7座SUV。Model C 4.64公尺的车长拥有2.86公尺的轴距,提供5+2人座。搭配0.27低风阻造型设计,在性能版本0到100公里加速度仅需3.8秒,并提供700km的长续航力。鸿海科技方面表示,Model C车型将于2023年首发,售价最高不超过100万新台币(约合不超过23万元)。
Model E是鸿海科技集团与义大利设计公司Pininfarina共同开发,一款定位在豪华中大型的轿车,准备面向中、高端消费客群和商务人士,提供脸部识别车门开启、智能车窗以及车辆与环境互动等一系列智能应用。Model 动力性能输出达到约750匹马力,0到100公里加速仅需惊人的2.8秒,续航为750km。
Model T定位纯电动大巴车,是一款运输巴士,官方表示,Model T满足了美国联邦运输管理局的法规标准,已经完成了20万公里的耐久测试,以及1000小时以上的刚性强度测试,证明了车辆的安全性。Model T最高可搭载400度的电池,续航里程超过400公里,在满载条件下,最大爬坡能力可达25%、最高车速每小时可达120公里。据外媒报道,带有Foxtron标识的电动巴士将与当地一家交通服务提供商合作,于明年开始在台湾南部的几个城市运行。三辆车都搭载智能车载系统 AutoCore OS,车辆具有一定的自动驾驶功能。
当新能源汽车成为风口,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入局造车,除了富士康外,还包括小米、百度、创维等,这些企业或许在各自领域都有自己的优势,但是想要在汽车市场中取得一定的成绩,实际上并不简单。先不论这3款车到底如何,这名字倒是和特斯拉的命名格式很像。此外,还有网友调侃道:看到裕隆这个合作伙伴还是有点担心的,越看这车越像纳智捷,纳智捷要重来?
16年的造车路
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富士康以“为苹果代工”被公众所熟知,但实际上,富士康造车并非“脑袋一热”,而是早有布局。富士康母公司鸿海集团造车历史可以追溯到16年前。
图片源自网络
早在2005年,富士康就以3.7亿收购台湾安泰电业100%股权,开始汽车锂电池动力系统的技术和制造研发,进军汽车相关领域。此后,富士康为了加快在汽车行业的布局,2013年,富士康又成为宝马、特斯拉、奔驰等车企的供应商。
2014年,富士康创始人、前董事长郭台铭支持过一个代号是“A-Fu Initiative”的新能源汽车项目。曾有消息称,郭台铭不止一次在内部会议上表示,“苹果汽车不过是四个轮子的iPhone,我们既然能造iPhone,为什么就不能造电动车?”但最终该项目难产,不过富士康的造车路并未止步。
2015年3月,富士康联手腾讯、和谐汽车共同成立新公司“和谐富腾”,三方签订“关于‘互联网+智能电动车’的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三个投资方中,富士康负责电动车的设计与生产制造;和谐汽车负责汽车项目的营销和服务网络搭建;而腾讯则负责车联网系统和技术平台供应商。和谐富腾投资了两个汽车项目——Future Mobility(拜腾汽车)和爱车公司(后改名为爱驰亿维)。不过,和谐富腾的造车计划在2016年戛然而止,富士康也在当年年底撤资。
2016年,富士康继续加码,投资滴滴正式进入网约车行业,2017年,投资宁德时代等研发动力电池,2018年,富士康的子公司工业富联在上交所上市,这些也将为富士康造车起到推进作用。
2020年1月,外媒报道富士康计划与菲亚特克莱斯勒汽车公司成立合资公司,研发和生产电动汽车,目标瞄准中国市场。随后,富士康又与台湾裕隆汽车合组新公司。2020年10月,“MIH EV软硬体开放平台”在鸿海科技日上首次“登场”。
此外,富士康还与造车品牌拜腾汽车合作。2021年1月,拜腾汽车与富士康科技集团、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三方将合力推进拜腾新能源整车产品量产,力争在2022年第一季度前实现M-Byte量产。不过,该项目最终由于拜腾的陨落而流产。
之后,富士康再与吉利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成立合资公司。吉利控股通过官方渠道发布公告称,吉利与法拉第未来签署框架合作协议,并探讨由吉利与富士康的合资公司提供代工服务的可能性。
9月底,富士康宣布将以2.3亿美元收购美国电动汽车初创公司洛兹敦汽车公司位于俄亥俄州的一个皮卡组装工厂。而从这些案例中我们可以发现,富士康在造车方面可谓是相当“激进”了。
虽然看似富士康涉足汽车行业16年,但地位尴尬。因为它一直就是代工厂, 整车制造能力很难受到认可。目前与富士康合作的车企大多为在智能电动化时代的弱势车企。 这些车企弱势的原因之一便是在智能电动化领域的经验与技术不足,与富士康合作并不能立刻改善这一情况。
内忧外患
富士康对于电动汽车业务的目标很明确,其劣势也十分明显。对于跨界造车企业而言,其拼的不单单是资本,资本只能是作为造车的基础,但是能否长期在市场上发展还是要看产品竞争力、产品服务、供应链等。
或许富士康下场造车与其主要客户,即智能手机企业的转型关系密切。
数据显示,2020年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同比下滑6.7%,为连续第四年下滑。逐渐摆脱公司营收对智能手机的依赖已成为苹果、小米、华为等公司努力的方向。
据Apple insider报道苹果汽车将在2024年推出;小米汽车预计2024年上半年量产;华为更是已有与车企合作的量产车型。
转型焦虑从智能手机OEM蔓延至供应链。即使富士康16年前就已涉足汽车行业,但因没有整车制造经验和资质,富士康几乎从未进入过造车企业的代工名单。 再加上智能手机市场增长停滞、苹果公司防止代工厂一家独大,已将订单向立讯精密、歌尔股份等公司分散。 内忧外患的富士康,此刻是无奈的。有人说富士康要自证自己的能力以争取苹果公司未来的订单,也有人说富士康再为自己找另外一个发财路,这条路就是电动汽车业务上。
评中评说:
从富士康紧密的步伐中我们可以清晰的感受到,这家科技企业对于造车这件事显然是认真的,在智能汽车时代,继续稳固自己的代工厂地位,甚至成为汽车界的“安卓”,或许才是富士康的最终目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