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赓曾3次入朝,战后美军直言:他根本就不是来打仗的,这是为何

是汪小七班呀 2025-03-24 15:37:13

朝鲜战争那会儿,陈赓大将军前前后后去了朝鲜三次。可有趣的是,等仗打完了,美军却在那嘀咕,说这陈赓压根儿不像是来战场上拼命的。

1950年,朝鲜那边打起来了,彭德怀大将军二话不说,立马带头冲进了朝鲜,指挥志愿军去帮忙。不光彭大将军,还有好多有名的将领也都跑到朝鲜去,一起帮朝鲜对抗美国。

在这件事里,陈赓担当的角色相当特别。他总共三次前往朝鲜,不过每次去干的活儿都不同,而且他不是去战场上直接指挥打仗的。

那么,陈赓三次去朝鲜,他每次到底去干啥了呢?为啥美军会琢磨着他压根就不是去战场上拼命的呢?

【第一、二次入朝】

1950年,朝鲜那边打响了抗美援朝的大战,咱们中国的志愿军浩浩荡荡地去了好多,帮忙支援朝鲜。

那时候,陈赓正好在越南出访。一听到这事儿,他忙完手头的工作就火速回国了。跟上面汇报完越南那边的情况,他二话不说就主动请战,紧接着就奔到了朝鲜前线,想去亲眼看看那边的状况到底咋样。

1951年开头那会儿,陈赓一切都安排妥当了,他还和毛主席、彭老总碰了头,一起讨论了该讨论的事儿,最后拍板决定去朝鲜走一趟。

这时候,朝鲜战场上的志愿军跟美军已经干了好几仗了。虽然咱们把美军给压得死死的,但自己也搭进去不少兄弟,所以彭大将军好几次都嚷嚷着说要找增援。

陈赓现在已经把第三兵团给搭建好了,董其武和杨成武的兵团也正在紧锣密鼓地筹备,就等着一声令下,立马奔赴朝鲜。

1951年4月份,陈赓被正式提拔为第三兵团的司令员和政委。可巧的是,就在这时候,陈赓的老毛病又找上门来了,旧伤复发了。

他别说去战场打仗了,现在腿疼得连路都走不了。医生检查后说,这是因为左脚踝关节过度劳累,得上了创伤性关节炎。

陈赓没得选择,只能留在国内养身体。一直到那年8月,他才勉强能正常走路。虽然还没完全好利索,可他心急如焚,不想再浪费时间,当即决定立刻动身去朝鲜。

于是,陈赓再次踏上了前往朝鲜的征程,迎来了他的第二次朝鲜之行。

要是说,陈赓头一回去朝鲜是为了摸清楚前线的战斗情况,好为接下来的出征做点准备,那这回他就像是特意去安抚彭老总那生气的情绪的。

这次进了朝鲜后,陈赓直奔第三兵团的地方,想瞧瞧那边啥情况。可一到那儿,就听到个不好的消息,说第三兵团的180师在打仗时吃了亏。

陈赓把事儿摸透了之后,就提议大家开个碰头会。大家伙儿都有点抹不开面子跟他讲,但陈赓硬是让每个人都把心里的想法倒出来。

听完大家对180师这次失败的各种意见后,陈赓感觉没人真正点到要害。

陈赓觉得,在这次打仗中,180师失败确实是因为碰到了不少实际问题。但说到底,他们没能冲出去,主要还是师长拿不定主意,不够果断。

陈赓话音刚落,屋里的人全都耷拉下了脑袋,这次突围战打得确实不咋地,大伙儿心里都挺不是个味儿。所以轮到说失败原因时,一个个都有点儿躲闪。

陈赓很认真地跟大家聊了聊,让大家好好琢磨琢磨这次战斗,下次可千万别再犯同样的错了。

没过多久,彭大将军就召集了所有军长还有级别更高的干部开会,但那时候暂时代理陈赓位置,管着第三兵团的王近山,他居然没来参加。

听说王近山因为180师那档子事,怕彭德怀怪罪,彭老总这下火更大了。犯了错,就得认,躲是躲不掉的。

王近山心里明白,这回会议他没去参加,彭老总估摸着会更加恼火。他犯愁该怎么去应付彭老总的那股火气,就在这时,陈赓给他支了一招。

陈赓这次给王近山支了个啥招儿?还有啊,彭老总后来到底有没有把火给压下去呢?

【给彭老总熄火】

陈赓三次奔赴朝鲜,可美国人却嘀咕他不是去战场上拼命的,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180师战场上吃了败仗,王近山心里发怵,连开会都不敢去了,这让彭老总特别生气。

就在王近山感到为难之际,陈赓给他支了一招,这才让彭老总消了气。

那么,陈赓给王近山支了个啥招儿?180师究竟捅了啥娄子?

180师是第三兵团第60军下面的一个师,深得60军军长韦杰的信任。在以往的打仗过程中,180师的表现一直都挺不错的。

可在第五次战斗里头,180师碰上个尴尬境地,进退两难。

那时候,全军都计划着往后撤退,韦杰带领的第60军得留下来断后。原本说好了23日晚上行动,可由于人多手杂,司令部就让一部分队伍提前到22日就走。

这一搞,计划全乱了套,好多队伍都跟着这道命令慢慢撤了。按理说,撤就撤吧,也不是啥大事儿。可问题就出在60军那儿,他们愣是一直拖到了23号才动身撤离。

这时,60军的180师和帮忙防守的63军师部没了联络。等180师要撤退的时候,才发现63军已经走了。敌人趁机攻了上来,180师一下子就被包围了。

那时候,要是师长能果断下令全军突围,说不定还能找到条活路。可偏偏就在这时,180师的师长有点拿不定主意,他决定等着上面的指示再行动。这一等,就出大事了。

180师被敌人团团围住,这时候想冲出去已经来不及了,但情况还没到山穷水尽的地步。

挺遗憾的,后来突围那会儿,180师接到指令,得留下来保护伤员撤走,结果180师遭受了更惨重的损失。

到了28号那天,180师费了好大劲才赶到原先计划好的地方,打算跟来帮忙的队伍一块儿撤。可到了那儿一看,因为天气变化,支援的队伍没见着,倒是美军先一步到了。

这回180师彻底没办法了,只能把电台给砸了,密码本也烧掉,然后大家各自逃命,结果损失特别大。

这次是我军进入朝鲜后遭遇的最惨重损失,所以彭老总特别生气。不过韦杰还是站出来,给180师说了句话,他觉得这事儿不能全怪180师。

这让彭老总火冒三丈,他不停地问韦杰,说实在的,180师有好多次能冲出去的机会呢。可师长因为不知道友军的情况,犹犹豫豫了好多次,最后就把好机会都给耽误了。

韦杰这时候也没啥好讲的,看着彭老总的脸色越来越差,边上的陈赓就站了起来,直接说:“老总,吃饭时间到了。”

彭老总强压下心头的火气,随后吩咐大家先去吃饭。

王近山那边还在躲着彭老总,忙着写检讨呢,可他心里直犯嘀咕,不知道怎么才能让彭老总消消气。陈赓看他那副愁眉苦脸的样子,就给他支了一招:干脆直接去北京找毛主席认个错,顺便把检讨也给彭老总带去。

这么一来,道歉的心意表达到了,彭老总看在主席的面子上,也不好再继续责怪王近山了。

王近山这时心里头一乐,总算是松了口气。

不过到了1952年2月份,陈赓因为工作上的需要,就回国了,这样一来,他第二次去朝鲜的事情就算告一段落了。

那么,当陈赓第三次去朝鲜时,他都干了些啥呢?

【在地下建长城】

陈赓三次跑到朝鲜,可美军却嘀咕他不是去干架的,这到底咋回事呢?

陈赓头一回去朝鲜,主要是想去前线探探虚实。第二次呢,他是去给彭老总消消气的,但可惜啊,没多久就因为旧伤复发,不得不打道回府养病了。

说到陈赓第三次去朝鲜,他到底干了些啥?为啥他要三番五次地跑过去呢?

1952年2月份,毛主席让陈赓回来搞“哈军工”,所以陈赓只能先暂停朝鲜那边的战斗,回到国内忙活着建军事工程学院的事儿。

然而,时间不长,彭老总身体状况欠佳,毛主席只好让陈赓再次前往朝鲜,去顶替彭德怀的职务。

这次,陈赓到朝鲜没待多长时间就走了,他手头主要的活儿还在国内等着呢,这次去朝鲜主要是顺便让彭老总抽时间回去瞧瞧病。

就这几个月的时间里,陈赓给美军惹了个大乱子,他悄悄在暗处建起了一道“地下长城”。

其实,美军那边装备先进,火力猛得很。所以,咱们志愿军战士在构建防御时,想了个招儿,在前线挖了些“猫耳洞”,好躲开他们的猛烈攻击。

这种做法其实早在抗日战争那会儿就有了,真没想到在抗美援朝的时候,它还能派上用场。

陈赓特别赞成这种做法,他这人本就满脑子奇招妙计,所以一见这种防御手段,他就打算好好将其推广一番。

简单的“猫耳洞”只能容纳几名战士躲藏,就算你把好几个“猫耳洞”串起来,还是难以进行全面防护。

陈赓见状,便让大家动手挖地洞。他觉得用铲子和凿子挖洞效率太低,所以特别安排了打炮眼的家伙什儿,好让大家挖得更快些。

但是,能进行如此大规模的挖地道工作,主要是因为我们那时已经和美军处于对抗状态了。要想挡住美军的大炮,就得有更加实用便捷的防御方法,所以陈赓提出了挖地道的主意。

这些地道可不光能藏人,士兵们还在里面搞了个“兵营洞”,专门放粮食、弹药这些军用物资,而且大家还能在那里面歇歇脚。

美国军队面对这种地道战术,真是有点儿没办法。他们轰炸了好多次,但都没啥效果。后来,他们甚至尝试了放毒气、挖地道这些招数,可因为时间太紧,最后啥成果也没拿到。

陈赓看到这成果,心里头乐开了花,于是这种搞防御工事的方法和经验就慢慢传开了。他在会上还特意提到:

依靠着坑道,咱们调整火力,全力猛攻,同时呢,其他阵地也搞点小动作,分散美军的注意力。就这样,咱们把美军给搞得晕头转向。

毛主席得知这事后,非常认可,觉得这招能大大缓解防守的负担。

这事儿让美军火冒三丈,他们琢磨着陈赓压根儿不是来战场上真刀真枪干的,倒像是来地底下偷偷摸摸建长城的。

在抗美援朝那会儿,咱们军队挖的地道总长超过了1290公里,这足以说明地道战术有多管用。

1952年6月,我又回到了国内,接着忙哈军工的筹备。这时前线情况有所好转,彭老总重新挑起了大梁,一直管到战争打赢。

陈赓大将军虽然三次前往朝鲜,看起来并未直接上阵杀敌,但他凭借着自己的聪明才智,给抗美援朝战争提供了巨大的助力,也让大伙儿见识到了这位常带笑容的将领的真本事。

1 阅读: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