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的大选即将正式开始,现在来看,本次大选中作为极右翼政治势力的德国选择党很有可能会异军突起,成为德国政坛不可忽视的一股政治力量。
这一点也引起了德国舆论的一片哗然,因为这可能会改变自二战以来德国的基本政治格局,并且选择党的领导人魏德尔还有外国支持。关键时刻德国现任总理朔尔茨所领导的执政同盟,几乎完全分崩离析,默克尔亲自下场了?
一、德国选择党影响力增强现在来看,德国选择党已经成为了在本次选举中的一匹黑马。根据德国国内的民调数据显示,选择党的民众支持率超过了20%,比老牌政治势力社民党都还要高,仅次于德国曾经的执政党基督教民主联盟。那么在这样的情况下,在本届大选中就算基督教民主联盟赢得了大选,成为了国会第一大政党,但他们仍然可能会被迫与选择党进行合作。
因为按照德国的法律规定,如果某一个单一政党在大选中无法拿到五成以上的选票,就只能和其他政党联合起来组建内阁。就像德国现任总理朔尔茨所组建的红绿灯政府一样,由三个所不同的党派所构成。并且德国选择党目前不但在德国国内得到了巨大的支持,在国际社会上也有不少人和他们关系不错,特别是某些美国政客。
就比如说美国政府的核心人物政府效率部部长马斯克,此前就在社交媒体上公开声称,德国选择党的领袖魏德尔是唯一一个能够拯救德国的政客,他希望德国人都可以给魏德尔投票。之后在德国选择党举行相关的竞选活动时,马斯克还通过视频方式出席,这就相当于是在公开站台德国选择党。
要知道马斯克现在的身份非常特殊,他不仅仅只是一个美国有影响力的商人,更是一个美国政客,那么他的行动就很容易被理解为象征着美国政府。更别说在前不久召开慕尼黑安全会议的时候,美国副总统万斯也干了一件震惊舆论的事情。
那就是他在距离德国大选仅剩不到十天的时候居然会见了魏德尔,反而没有见德国的现任总理朔尔茨。这种做法其实是有违惯例的,这位副总统连外交礼貌都不考虑了。
在美国政客有可能会利用自己的政治影响力和手中所掌握的资源,影响德国大选的情况下,魏德尔所领导的这个极右翼势力搞不好真的有翻身上台执政的可能性。而一旦极右翼势力真的上台,将给德国政局带来巨大改变。
二、彻底改变德国现有的政治生态如果魏德尔真的上台执政,或者说是在政府内部得到了某些关键职务,这给德国政治局势所带来的影响仍然将是非常巨大的。要知道对于德国人来说,极右翼势力一直是一个非常敏感的话题。这主要是因为德国是两次世界大战的发起者,并且早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德国就是由极右翼势力掌权。
当时德国的极右翼势力政府干了很多极为不人道的事情,比如说向整个欧洲挑起战争,再比如对犹太民族展开民族灭绝等等。所以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德国从根本上根除了残存的极右翼势力。
并且也是从上个世纪开始,德国国内就有一个不成文的政治惯例。那就是任何一个正在台上的大型政治势力,都不能和极右翼势力有瓜葛,也不能和极右翼势力有合作。但现在魏德尔所领导的德国选择党却明显有登堂入室的可能性,在可预见的未来,德国政治是否还有右转的可能?
也正是因为德国有政治右转的倾向,所以在最近这一两个月时间内,德国国内还爆发了不止一次大规模游行示威活动。示威者的要求就是希望德国各大政治势力都可以联起手来,压制极右翼势力的崛起,但现在看来这不太可能。
三、中左翼执政联盟早已破联目前由朔尔茨所领导的中左翼执政联盟显然已经基本破裂了,要不然的话,他们也不会提前进行大选。
而且根据德国的民调数据来看,朔尔茨目前所领导的政党,其支持率都还没有极右翼的德国选择党高。况且现在朔尔茨所领导的政治势力,还与其他的非极右翼的政党有比较巨大的矛盾。
就比如说在2月9日的时候,朔尔茨本人与基督教民主联盟的总理候选人,举行了一次辩论会。在这次辩论会上,双方就在很多问题上都有分歧,这些问题包括是否继续援助乌克兰,是否要对来自各国的非法移民进行强制管理等等。
可以说现在德国内部的政治分裂本身就是非常严重的,如今就连默克尔都已经有些看不过去了。默克尔在公开场合批评基督教民主联盟与德国选择党之间的部分合作。
但是从客观层面上来讲,他们很难阻止德国选择党的崛起。这个极右翼政治势力能够得到那么多人的关注,和这些年来德国的一些社会状况有关。比如说经济发展速度放缓,大量非法移民和中东难民,到德国所造成的社会安全威胁等等。
如果德国官方没有办法成功解决这些问题,就算没有德国选择党出现,只要是德国民心之所向,以后也有可能会出现与该党派理念相近的政治势力。现在的德国大选形势确实显得非常扑朔迷离,魏德尔所代表的极右翼势力德国选择党的影响力正在明显提升。而且他们还有外部强援,美国的两个高层马斯克和万斯先后表达了对这个极右翼政党的支持。
而且就在德国选择党影响力提升的关键时刻,德国其他政党之间的分裂还在进一步加强。朔尔茨所领导的执政联盟距离垮台只有一线之遥,如今就连默克尔都公开表达了自己的不满。但是从客观层面上来讲,如果现任德国政府和未来的新政府无力解决各种经济和社会问题,依旧可能让右翼势力得到更多的民众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