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邓小平一张穿短裤的登山照,却让人们感受到他的平凡伟大

王末乏 2022-07-16 21:04:49

这是一张照于1979年的照片,照片上的不是别人,正是我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此时的邓小平已经75岁了,站在黄山上的他,看起来精气神仍然十足。

1979年是一个特殊的年份,这一年,改革开放的春雷响遍全国。也正是这一年的7月,邓小平带着自己的家人们开始南巡,在游览黄山时留下了这一张经典的照片。

可以看到,邓小平同志的穿着打扮十分的简朴,上身穿着一件白色短袖衬衫,下身则穿着一件普通的短裤,裤腿还专门卷了起来。脚上穿着一双圆口黑布鞋,看起来就和一位平凡的老人无二。

通过这张照片背后的故事,我们也能窥探一二,邓小平同志这一身平凡装束下的伟大人格魅力。

顶天立地一完人

黄山,自古就有“天下第一奇山”的美誉,山上绝景无数,从古至今不知有多少文人骚客在此停留,并留下了诸多的名篇。明代徐霞客在游览黄山时就赞云:“薄海内外,无如徽之黄山。登黄山,天下无山,观止矣。”

1979年7月11日,邓小平和家人乘坐火车来到了位于皖南山区的安徽繁昌站。当时,黄山还没有通火车,所以邓小平这次黄山之行要从繁昌起步,转车去黄山。

邓小平下车之后,婉拒了安徽省政府领导邀请他先去县城歇歇脚的提议,也不愿乘坐省政府的小轿车,而是和家人们一起乘坐中型面包车踏上了前往黄山的旅途。

中午两点半,邓小平等人准时抵达了目的地。

他们乘坐的那辆面包车上没有空调,七月的安徽骄阳似火,轿车里面人又多,热的就跟火炉无二。然而邓小平在车上却甘之如饴,和大家有说有笑地谈天说地,下了车之后也只是拿出手帕擦了擦汗,就朝着黄山观瀑楼走去。

在观瀑楼稍事休息后,邓小平就迫不及待的起了山,和随行人员一起来到了桃花峰下,尽情的观赏着此间的美景。当他们来到桃源亭时,二女儿邓楠抬头望着直插云端的山峰眯了眯眼睛,问道:“这么高的山,明天我们真的能爬得上去吗?”

邓小平听女儿这么一说,情不自禁地笑了出来。然后跟大家鼓劲道:“气可鼓不可泄, 我们一定要上去,我们一定能上去!”

邓楠这时已经30多岁了,正值精力充沛的年纪,她自己登山当然没什么问题,但是父亲都已经年过古稀了,他的身子骨,真的能挺得住吗?

对于这个问题,安徽省的地方领导也很关心,当邓小平回到观瀑楼后,安徽省委书记就专门赶来告诉他:“我们已经准备好了滑竿,万无一失。”

邓小平一听这话,当即就皱了皱眉头。

所谓滑竿,就是一种简易竹器轿子,乘客坐在上面由两个人抬着往山上走。问题是,邓小平等领导人都不喜欢乘坐滑竿,一来这样就没有了自己登山的乐趣,二来在他们看来这是一种不甚平等的工作,当年毛主席就因为不愿意坐滑竿多次拒绝登黄山。

也正因此,只见邓小平严肃地说道:“我不坐滑竿!我已经下定决心了,要步行上山去。”

考虑到当前正是旅游旺季,肯定有很多人民群众前来游览黄山,为了不打扰到人民群众的兴致,邓小平还专门下达了两道特殊的要求:

“第一,不能因为我来到黄山,就妨碍人民群众的登山活动,到时候我要和群众一起登山。第二,我这次是利用休假时间来登山的,不要对外进行宣传。”

流连美景不思归

经过一夜的休整,邓小平等人的精气神都达到了最饱满的状态,12日一早,他们几人专门起了个大早,然后乘车赶往了玉屏峰慈光阁,准备登山。

拄着拐杖的邓小平刚一露面,当即就被准备登山的人民群众们认出来了,大家纷纷高喊:“看,是小平同志!”“小平同志,你好啊!”“小平同志,你也要登山啊,加油啊!”

面对群众们热情的呼声,邓小平也很高兴,热情地跟大家挥起了手,并大声宣布:“这个山,我一定要上去!”

和大家打完招呼之后,邓小平正式开始了他的登山之旅。

邓小平一路上走走停停,一边尽情欣赏着路边的美景,一边和周边的人民群众打招呼。群众们认出来了小平同志后,也大都选择跟在他后面,想和伟人一起登山。走着走着,邓小平一行人的身后,就出现了一条由数百人组成的“长龙”。

走着走着,邓小平也察觉到了群众们都在跟着自己,停下脚步回过头来,笑着跟大家说道:“请同志们先上山吧。”

群众们一听,纷纷摇了摇头,然后异口同声地说道:“请小平同志先上山。”邓小平见状赶紧摆了摆手:“我年纪大了,走得慢,还是请你们先上山吧,不要耽搁了。”说着,邓小平就和大家停在了半山腰上,笑着看着群众一个个从身边走过,还挥手跟他们进行了告别。

中午在半山寺吃过饭之后,邓小平等人继续出发,游览了一线天、蓬莱岛,在迎客松前眺望远方很久之后,才正式入住玉屏楼。

虽然邓小平上山之前千叮咛万嘱咐“不准封山”,但玉屏楼的工作人员还是自作主张地挂上了“客满”的牌子,宾馆里面只剩下来两名扭自称“扭伤了脚”,想要留下看邓小平的大学生。

邓小平看着“客满”的牌子就不太高兴,当宾馆工作人员将大学生的事一说,邓小平当即就说道:“让她们住下,不要脱离群众嘛!”

13日早晨,太阳刚刚爬上山顶,邓小平就带着大家出发了,准备攻略北海高峰。

虽然邓小平已经7旬高龄了,但爬起山来仍然虎虎生风的,往上走了六七里路之后,还兴致勃勃地回头叮嘱大家走路要当心一点,别摔着喽。

保卫人员担心邓小平的身体吃不消,建议他走慢一点,结果邓小平却哈哈大笑地表示:

“这个事不用你们教我,我可比你们有经验多了。当年红军长征时,很多同志走着走着就累垮了,我就不一样,越走越有劲。

关于登山,我可以传授你们几个经验:第一,把裤腿卷到膝盖上面去,第二,走的时候步子别迈的太快了,你们可以试试。”

大家按照邓小平的建议一试,走起路来果然轻松多了。不过,随行医生的眉头还是紧锁在一起,不停地建议邓小平先坐下来休息一下,要不然身体会吃不消的。

邓小平也没有回头,继续往前走去:“我再给你们传授第三条经验,登山的时候不能停下,更不能坐下,一旦坐下短时间内就算想起也起不来了。”

就这样,邓小平一行人在当天下午顺利地登上了北海,然后受到了山上的游客们的热烈欢迎。看着热情的大家,邓小平也是十分的高兴,来者不拒的和每一个群众握了手:“黄山这一课,我是合格的,我们大家都是合格的!”

当天下午,邓小平来到宾馆,看到宾馆没有挂“客满”的牌子,游客们也没有被疏散后,明显非常满意,高高兴兴地住了进去。

按照安排,第二天,也就是14日时邓小平该攀登始信峰。

始信峰海拔1668米,山高路险,还有很多登山的人民群众。因为怕出意外,所以随行人员都建议邓小平到此为止,不要登始信峰,结果邓小平已经下定了决心,抬起手臂,用拐杖点了点地面:“当然要上,正所谓‘无限风光在险峰’嘛!不上去怎么能看到平时看不到的风景?”

就这样,邓小平一边听着导游对始信峰的介绍,一边稳步来到了始信峰上,看着“神仙下棋”等壮丽的风景,邓小平心情十分的舒畅,情不自禁的高呼出声:“好!真好!太美了!”

殷勤作揖送游人

始信峰上一日游后,邓小平在北海宾馆休息了一晚上,然后准备从后山下山。

黄山闻名天下,除了松树、奇景外,点缀在山上的奇峰怪石可谓功不可没。相较于上山,邓小平下山时明显慢了许多,“麒麟送子”、“猴子捧桃”、“介子背母”等怪石让他流连忘返。

尤其是路过“喜鹊登梅”时,邓小平还专门停下了脚步,望着那块状若山雀的大石头,嘴里不停地念叨着:“真像!真像!”

工作人员眼见邓小平对“喜鹊登梅”这么感兴趣,不失时机地告诉他如果从侧面看的话,那石头就变成了“仙人指路”。

邓小平一听这话,顿时就来了性质,二话不说直接转身进入一条小路,走了几十米回头一看,别说,那石头还真大不相同了,看起来就像一位仙人在给人指路一般。

望着“仙人指路”,邓小平不知想到了什么,陷入了沉思之中。而摄影师也趁机按下快门,留下了文章开头的那一张经典照片。

当日下午两点 ,邓小平一行顺利的回到了黄山脚下,意味深长的说道:“黄山这一课,证明我完全合格。”

回到观潮楼稍作休整之后,邓小平专门召开了一次座谈会。听本地的领导干部介绍了黄山开发的相关情况。他言简意赅地指出:黄山想要发展,必须要搞好旅游业,把黄山的牌子打出去。

邓小平还专门举了几个生动的例子:

“如果外国人来中国旅游,一个星期最起码也要花1000美元,少了他们会不高兴。人家花钱了,你们也要搞好服务,交通、住宿、设备什么的,都要搞好。旅游建筑就要搞的古香古色一点,就跟我们现在所处的这样的房子一样。到时候一天收500美元,最少也200美元。

除此之外,每个宾馆可以搞些小卖部,弄一些纪念品,让外国人带回去送给亲戚朋友。你们安徽的笔墨纸砚,文房四宝,包装好了一套一套的,可以多赚一点外汇,还有风景画、名片什么的······”

在会议上,邓小平还语重心长地告诫在坐的同志们:“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发展山区经济,改善山民生活。”

黄山谈话

开完会后,当地领导干部送给了邓小平两个笔筒。这是本地一位退休老工人专门为邓小平雕刻的,前前后后做了一个多月,虽然不算特别珍贵,但贵在一片真心。邓小平对此很感动,让干部代自己谢谢那位老工人。

第二天,这位干部趁着邓小平同志心情不错,就请他为黄山写一幅字。邓小平欣然应允后,铺开宣纸,拿起毛笔蘸了蘸墨汁,笔走龙蛇地写了四个大字。结果写完之后,他又觉得不满意,换了张宣纸重新写了一遍。如此反复六次之后,邓小平终于满意地放下笔,一副“天下名泉”就此诞生了。

当天晚上,邓小平一行准备离开了。临别之时他还专门留下了一首七言绝句:

“黄山之顶有青松,沐雨披云不改容。

屹立悬崖穷万里,遥瞻旭日照群峰。”

邓小平一行人前前后后在黄山待了5天时间,并留下了很多的故事。在这5天里,他一直都坚持原则,按照规定缴纳粮票和饭费,他没有架子的和人民群众一起登山的故事,也将永远为人民所铭记。

2 阅读:325
评论列表
  • 2022-09-16 14:40

    邓公太伟大了。人民热爱你,一心为民,永远活在人民的心里。

  • 2022-09-15 16:42

    坚持实事求是,牢记邓公嘱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