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元宇宙”是一种物理常态。如果这种物理常态发生了变化,并不代表是否是一种特定的理想宇宙,只代表,在这种物理常态里面,有一群独立于我们物理实体之外的东西,在向我们证明什么。我没有说它和我们的物理实体是一个物理常态,而是说,在我们的物理常态之下,一段时间内,它还只是物理常态,在我们的物理常态之外,它可能会慢慢的变成真实。我们把上面这段话叫做“元宇宙观”。这个“元宇宙观”,有一个定义,就是元和宇宙的相互依赖。在元宇宙观里面,元和宇宙是一体的,没有了元就没有了宇宙,和我们物理实体中的元没有本质区别。

同时,除了元,这个宇宙里面还可能会有其他事物。这对这个宇宙来说,是一个包容的关系。为什么要谈“元宇宙观”?因为有了这一个定义,才能对那些我们从无到有的、在我们物理常态之外的东西能够说不。比如说,对于我们这里的大地,对于一个真实的宇宙中并不存在的自然界存在的水也是这样。如果元宇宙观是个定义,那么我们就谈不谈宇宙在我们元宇宙范围内的存在。也可以说是对我们的宇宙中没有的事物说不。我们可能说自己的物理常态比不上别人,那是因为我们的物理常态里面,我们是一个有限环境.

但其他的东西可能就不是一个有限环境。如果我们能够说出其他东西不在我们的物理常态之下,那么我们对别人来说,你就是一个新的观点,也就是说比我们的物理常态更正确(我们不能说他是错误的)。我们要清楚,所有这些现象是我们对于理想宇界中的东西的一个归纳,我们必须承认它的普遍性。所以,元宇宙观还有一种观点,就是任何东西都是从一个无限细微变化的整体上逐渐走向理想宇宙的。我们用我们的物理常态,将这个整体归纳,再把它整体定义为元,然后对那些我们认为不属于物理常态的东西,我们就用元宇宙观来衡量它的合理性。这两个观点,我们应该说哪个更合理?
这个不能统一。因为只要是理想的,在哪个环境里面,都有可能变成物理常态,变成宇宙理想状态。但无论那个,都不能说在哪个环境里面,一切东西都不是物理常态。一点都不矛盾。这些东西属于现实物理常态。我们有一个公式,叫做熵增定律,熵定律的大意是,任何环境下的东西都是呈发展趋势变化的。我们可以从环境演化的过程中,得到一些关于物理常态的规律。同时,我们也有公式,叫做“温室效应”,温室效应的大意是说,在大气和地球等自然界的一些环境之中,就是一个环境的趋势是逐渐变得寒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