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期打球的人确实很多,可是,真正想要让孩子打职业的家长太少,注册的职业球员就更少了!而且,篮球是一项极其吃身体天赋的运动,并不是只有中国男篮的水平一年不如一年,整个亚洲球队在世界杯的赛场上都是一胜难求,日本队赢了欧洲的二流球队,都要激动落泪的。
体制问题,中国篮球根深蒂固的顽结
足球输了骂足协,篮球输了骂篮协,这已经成了中国这两大球的常规现象。我们的体育项目,也充满了中国特色,谁能进国家队,不是球员的实力说了算,主教练的意见也只能是建议,国家队球员的选择都充满了人情世故,充满了资本的味道,就更不用说我们的CBA联赛了。
就连球迷们都知道,是我们的选拔体系出了问题,这才导致了14亿人,选不出5个打篮球。没有完善的职业选拔体系,再好的苗子也会被埋没,就连2米26的朱传宇被发现时都错过了练习篮球的最佳年龄,普通人想要出头就太难了。
所以,家长们就不会冒着巨大的风险,让孩子走前途渺茫的篮球职业之路,更何况家长面临的是求学无门的困境呢。姚明担任篮协主席之后,喊了这么多年的体教结合,一点用途都没有,篮球基础教育不能走进校园,只靠CBA俱乐部的青训,圈子只会门槛越来越高,人才越来越少。
世界篮球在进步,中国篮球还在探索
中国篮球不是没有自己的主见,而是随着一届又一届篮协领导的更替,在左右摇摆。中国篮球学了欧洲学日本,最后落得个不伦不类,没有统一的路线,像狗熊掰棒子一样,什么也留不下,没有学会欧洲的团队配合,没有学会日本的小快灵,现在,连老一辈球员的基本功都丢了。
80、90年代的中国球员,靠着扎实的基本功,敢打敢拼,打出了中国篮球的希望,姚明、王治郅、巴特尔这三大长城,靠着内线的高度,还有出色的篮下脚步,让球迷看到了中国男篮的未来。
然而,姚明之后的中国男篮,发展戛然而止,一方面是内线没有了能扛起大旗的球员,另一方面是世界篮球向前发展了。以前的篮球,中锋是最吃香的球员,战术都围绕内线中锋展开,现在小球时代来临,三分投篮成了主流,能投篮的小阵容一样大杀四方。
再看中国男篮,丢掉的不仅是身高优势,还有基础的投篮技能包,连罚球都能三不沾,还怎么和对手拼?
外来的和尚,不一定会念经
都说外来的和尚会念经,中国男篮请来了塞尔维亚的乔尔杰维奇担任主帅,2场比赛过后,中国篮球要为乔帅的刚愎自用买单,现在应该有不少球迷开始怀念杜锋了吧?
国家队的主教练,就应该由自己国家的人来担任,他们会更有家国情怀,请外教只需要担任顾问,负责技术支持就行。我们需要的是他们掌握的篮球技战术,而不是把他们的篮球文化也一并吸收。
本土的主教练,更懂中国篮球,掌握了先进的篮球技术,更容易融入到中国篮球当中。就像现在的CBA联赛一样,随着马布里卸任,20支球队全部都是本土主教练,辽宁队、广东队这些冠军球队,教练组里也有不少外籍教练,他们是来辅助杜锋、杨鸣这些年轻教练的。
中国男篮,依然是亚洲强队
男篮世界杯小组赛打完2轮之后,6支亚洲球队,12场比赛,只有日本队赢了一场比赛。这也并不代表着日本队就真的那么强,真的就是亚洲一哥了,如果没有归化球员,日本队也赢不了比赛。世预赛期间,中国队就轻松击败日本队2次。
篮球运动不同于足球,对身体天赋的依赖比较大,同样的技术,身高有优势的就可以打得更轻松。欧美球员不仅有扎实的基础,更有高大的身型,在篮球运动上处在更高的维度。中国男篮就算是巅峰时期,也就是在奥运会或者世界杯上打进前八而已,和现在的情况差不多,中国队现在的实力,和亚洲的球队交手,依然不落下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