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6月23日,耿飚在北京因病去世,享年91岁。
这位新中国外交史上的重量级人物,走完了他传奇的一生。
6月29日,他的葬礼在八宝山革命公墓举行,规格之高让人瞠目结舌。
送行队伍一眼望不到头,场面肃穆庄严,很多人都说,这场葬礼跟国葬一个级别。

耿飚1909年8月26日出生在湖南省醴陵县一个穷苦农民家庭。
那时候的中国,农村日子不好过,家里靠种地糊口,饭都吃不饱,更别提上学了。
耿飚小时候没读过多少书,但脑子活泛,胆子也大。
16岁的他加入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8年正式成为中国共产党党员,从此一头扎进了革命的大潮。

那会儿国家乱成一锅粥,军阀混战,列强欺负人,普通老百姓日子苦不堪言。
耿飚看不下去,觉得自己得干点儿啥。
他参加了中国工农红军,开始了戎马生涯。红军里可不是随便混的,打仗得靠真本事。
耿飚从基层干起,凭着聪明和硬气,很快就崭露头角。
他当过红三军九师的参谋,后来升到红一军团二师四团团长,带着队伍跟国民党军队干了好几场硬仗。

红军开始长征,这段历史大家都知道,苦得不行。
耿飚当时是红一军团一师的参谋长,跟着部队爬雪山、过草地,饿了啃树皮,累了睡地上。
他不光自己扛得住,还得帮着指挥作战,保证队伍不掉链子。
长征到陕北后,他又当上了红四军的参谋长,职位越高,担子越重。

抗日战争爆发后,耿飚去了八路军,当过三八五旅副旅长、晋察冀军区副参谋长,带着部队在敌后打游击。
日本鬼子那时候挺猖狂,但耿飚他们愣是用小米加步枪,把敌人搞得晕头转向。
解放战争时,他升到晋察冀野战军参谋长,后来还当了第十九兵团的副司令员兼참谋长,参与了平津战役这种大场面。
新中国能建立,耿飚没少出力。

1950年初,耿飚的人生来了个大转弯。当时他还在第十九兵团当参谋长,日子过得挺充实,突然接到中央通知,要调他去外交部,还得出国当大使。
打了几十年仗的耿飚,觉得自己就是个大老粗,外交这玩意儿太高端,他完全没谱。
他当时还跟人开玩笑:“我只会打仗,外交是啥?不就是跟外国人唠嗑吗?我连英语都不会啊!”
不过,中央的决定不是随便下的。周总理亲自找他谈了话,说新中国刚成立,外交人才紧缺,像耿飚这样有经验、有胆识的人,正好能派上用场。

周总理还鼓励他:“你打仗行,外交也肯定行,学就是了。”
耿飚也不是矫情的人,既然组织信任他,他就硬着头皮上了。
耿飚正式成了中国驻瑞典大使,开启了外交生涯的第一站。
瑞典是个发达国家,耿飚去了以后没闲着。他跑工厂、看经济,把当地的情况摸得门儿清,还写了不少报告寄回国内。

那时候中国正搞建设,缺技术、缺经验,耿飚的报告给国家提供了不少参考。他在瑞典干得挺不错,又被调去巴基斯坦当大使。
在巴基斯坦,耿飚干了一件大事,就是推动中巴交通线路的建设。这条线路后来成了中巴友谊的象征,对两国关系影响深远。
耿飚在那儿还是老作风,实干为主,不搞花架子。巴基斯坦那边的人挺喜欢他,觉得这大使没架子,好打交道。
1969年5月,耿飚要去阿尔巴尼亚当大使前,毛主席在北京接见了他。
毛主席当时交代得挺清楚,说中国跟阿尔巴尼亚关系得搞好,这对社会主义阵营是个大事儿。耿飚听完心里有底了,觉得自己肩上的担子不轻。

到了阿尔巴尼亚,耿飚没急着摆大使架子,而是先下去跑了一圈。
他去了农村、看了城镇,发现情况跟他想的不太一样。外界都说阿尔巴尼亚穷得要命,但耿飚一看,觉得人家日子过得还行,比国内不少地方都强。
中国给阿尔巴尼亚的援助物资,管理得太乱了。大堆粮食、机械啥的,直接扔在露天仓库,风吹日晒,能用的没多少。
据统计,中国对阿尔巴尼亚的援助加起来有90亿人民币,这在当时可不是小数目,差不多是国内农民家庭上百年收入的总和。
看到这些物资白白浪费,耿飚心里跟火烧似的。

有一次,他跟阿尔巴尼亚的高级干部谢胡聊这事儿,本想好好沟通,结果谢胡态度挺随便,说什么“你们给的,我们用得理所应当”。
这话把耿飚气得够呛,但他没当场翻脸,毕竟毛主席交代过要搞好关系。
他憋着气回去,琢磨了一晚上,决定不能就这么算了,得把实情报上去。
耿飚连夜写报告,把援助物资浪费的情况写得清清楚楚,还建议中央调整政策,别再这么瞎给。

他这人就这样,直来直去,不喜欢绕弯子。
报告送到北京,毛主席看了以后特别满意,:“耿飚这家伙,敢说真话,是个好大使!”
毛主席还批示,让相关部门重新评估对阿尔巴尼亚的援助。这事儿之后,中国的政策果然变了,减少了不必要的援助,把资源用在了刀刃上。

1971年,耿飚因为身体原因从阿尔巴尼亚回国,中央安排他当中联部部长。
这部门负责啥?主要是跟外国共产党打交道。那时候我国刚跟美国缓和关系,国际形势变复杂了,耿飚得帮着恢复跟其他国家政党的联系。
他干这活儿也不含糊,把中国的影响力一点点往外推。

1980年,耿飚都71岁了,搁现在早退休了,可他又被拉出来干大事儿。
这回是中美军事合作谈判,中国想从美国那儿弄点儿先进技术,耿飚就上了谈判桌。
他岁数大,但脑子不糊涂,谈起事儿来条理清楚,还能跟美国人磨耐心。那几年,他没少熬夜,办公室的灯老亮到半夜。

2000年6月23日,耿飚在北京去世,91岁的高龄,算得上高寿了。
6月29日,他的葬礼在八宝山革命公墓办了。那场面,真不是一般的隆重。
当天,礼堂里全是花圈,哀乐响个不停。
送行的人排了好几百米,队伍里既有政府官员,也有普通群众,大家都想送他最后一程。
葬礼的规格高得吓人,有人统计,光是花圈就好几百个,悼词里全是溢美之词,这般场景,是对耿飚最大的肯定。
参考资料
耿飚同志生平.人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