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始明抢了?欧盟直接掀桌子,强逼中企交出技术,否则全部驱逐

兵说深耕战争史 2024-11-22 11:07:18

用“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来形容中欧现在的处境,再恰当不过了。

当年中国主动上门,拿钱求着欧洲学技术,最终却被戏耍,落得人财两空的下场。痛定思痛,数十年的发展让中国已经成长到需要欧洲仰望的高度,这些自诩“民主、自由、平等”的发达国家却玩儿不起了,追赶不上就打算暗中胁迫、“偷窃”,被我国撞破之后更是打算明抢了。

据英国《金融时报》消息,当地时间11月19日,欧盟两位高级官员透露称,欧盟计划让在欧建厂的中企向欧洲本土公司转让电动汽车技术和配套的知识产权,作为识时务的“奖励”,中企将获得欧盟对清洁能源领域发展的财政补贴。

如果中企选择拒绝,那么欧盟将不再对中国电动汽车加征35.3%关税的谈判上让步,还会提高中企对欧的投资门槛、拒绝它们参与一般政府的采购计划,并对在欧中企进项调查、罚款,不排除会派遣商业间谍打入中国厂区内部窃密。

不要怀疑,现在的欧盟已经彻底撕破脸了,为了从中国手中窃夺利益,任何龌龊勾当都能干的出来。此前在对中国电动汽车展开反补贴调查期间,就曾暗示中企交出核心技术和商业机密“保命”;在中国机电商会和欧盟展开多轮磋商时,欧盟竟绕开对话机制秘密找中企“私聊”,试图分化中国企业内部的团结。

“玉渊潭天”16日的报道中也提到,欧盟在对华谈判过程中,一直怀着“极致的不切实际的完美主义”,结合当下发生的一系列事情,都证明欧盟自知无力追赶中国脚步,借用“市场供需”、“自贸规则”等诸多借口来掩盖自身的弱势,想方设法的巧取豪夺。

对于欧盟这种无耻的举动,中方自然要做出反击。在国家层面上,外交谈判依旧喊话进行,但对欧商品的反制措施已经陆续生效,明确警告欧盟:想谈,中方乐意奉陪;想打,中方不介意掀起中欧贸易战,甚至大众、BBA这些欧洲名牌汽车业无需在中国发展业务了,统统走人。

而在企业层面上,国家提醒各大中企谨慎对待欧洲的“投资陷阱”,并发布规定不得对欧出口和电动汽车相关的核心技术。在这种情况下,中欧下一轮的对峙问题就落在了如何处理已经在欧发展,并设立工厂的中国企业。

值得一提的是,尽管欧盟已经彻底摊牌要明抢了,但依旧不遗余力的借助舆论优势美化自己。《金融时报》在19日报道中还表示,欧盟对中国态度转变为强硬,主要原因是为了保护欧洲本土车企避免被中国“廉价且污染更严重”的电动汽车冲击,要求中企交出核心技术和知识产权的举动,和中国要求“外国公司共享知识产权以换取市场准入如出一辙”。

但讽刺的是,中国电动汽车在欧洲市场的占比很低,完全没有损害欧洲本土车企的利益;而在“霸王条款”方面,中国从未出台任何一项法律,规定外企必须转让核心技术给中国本土企业,以换取一些所谓的“财政补贴”。

得亏中国现在的军事力量强大了,欧盟只能用这种下九流的招数对付我们,但凡中国不那么强盛,中欧谈判就不是玩儿文字游戏了,而是枪炮顶在脑袋上强逼着签字了。

总的来说,中欧关系发展到如今的地步,核心问题是欧盟秉持着西方发达国家的骄狂、自傲,守着所谓的“帝国主义荣光”不愿意低头看世界,错过了新时代风口,在汽车领域一味的追求传统汽车的技术封锁,才让中国在新能源电动汽车领域找到突破口。

现在的中国已经从过去的代加工制造业底层国家,转变为拥有电动汽车领域全球最先进的技术和完整产业链的国家,作为汽车行业无可争议的未来,如果欧盟不能接受自己在发展战略上的失败,未来必然没有它的一席之地。

更严重的是,欧盟对中企的严苛法案,或将导致中国车企全面撤离欧洲市场,造成相关行业数百万人失业。以欧洲现在孱弱的经济能力,根本承接不了这般庞大的失业浪潮,甚至可能会引爆席卷整个欧洲的经济大萧条,甚至是欧盟组织分崩离析。

或许会有人嗤之以鼻,但这些揣测究竟是危言耸听还是忠言逆耳,时间会给出答案的,让我们拭目以待。

1 阅读: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