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下人的悲歌:美国工人怎么越混越惨了?

队长手记 2024-07-18 14:36:15

特朗普提名了副总统候选人万斯。因为成为副总统热门人选,他写的书《乡下人的悲歌》也冲到了美国热销榜第一名,不论是硅谷的科技大佬,还是华尔街的资本大鳄,亦或是美国东北部,中部地区的红脖子,全都在读这本书。《乡下人的悲歌》,不再是一本书了,而是一种席卷全美的现象,没有人可以逃得过。

这究竟是一本怎样的书?为何能引起无数美国人的共鸣?其实,这本书并不复杂,写的是万斯个人的回忆录。可万斯这个人,几乎把美国“铁锈带”的buff叠满了。他出生于美国中部的俄亥俄州,这是美国历史上著名的制造业大州。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一名俄亥俄州的美国工人,时薪就有六七十美元,一天就能赚500美元,一个月的工资,轻轻松松突破1万美元。

一个工人家庭,只要有一个人去上班,就能养活一家七八口人,还能买一块地,建一栋房子,再买一辆福特汽车。那时候的美国工人,不存在什么普通家庭,起步就是中产阶级。而这些工厂里的管理层,基本都直接奔着“小富之家”而去了。

为什么能做到如此高薪?主要有三个原因:

一是,二战期间,美国发了一笔横财,积累了巨额的财富。

二是,二战结束后,老牌资本主义帝国全部衰落下去了,包括老欧洲,还有东亚的日本,整个工业体系都被打垮了。整个西方世界的工业订单,全部涌向美国。订单太多,可劳动力太少,美国的工厂主除了高薪招聘外,没有第二种办法。

三是,市场根本就不卷,没有竞争对手。老欧洲、日本都还在搞战后重建,没有拿得出手的大品牌,能够与美国公司竞争。

在一个躺赢的西方市场里,美国工人也获得了一辈子最大的福利,进入了顶配的黄金年代。可进入80年代以后,美国工人就开始走下坡路了。一个是,老欧洲,日本复兴了,大量的欧洲、日本工业品涌入美国,不仅价格更便宜,性能还更好,瞬间抢走了美国工厂的订单。另一个是,中国改革开放了,释放了人类史上最大的人口红利,13亿农民工进城,最开始只要2块钱一个小时,就有人干!

这一下子,美国资本彻底疯狂了。美国工人要双休,还要高福利,还不加班,一个人上班,工厂却要发养活8个人的工资,这笔账根本就不用算了。在美国资本家的眼里,中国工人就跟不要钱一样,连夜把工厂搬去了中国。于是,二战后最大规模的制造业转移开启了。不来不行,因为美国工厂不来,日本工厂、欧洲工厂、新加坡工厂,都过来了,成本更低,利润更大,没有一个资本家可以拒绝中国。谁不来,谁就会被淘汰。

正是在这一时期,雷蒙多父亲所工作的手表厂,迁去了中国,她老爸失业了,雷蒙多也因此迎来了一个不太幸福的童年。长大后的雷蒙多当上了美国商务部部长,可以说是恨死了中国。

万斯呢?也是成长于美国的铁锈带。但不同的是,万斯认为,这一切不能都怪中国,美国的工人也需要自我反思。在《乡下人的悲歌》一书中,万斯提出,美国工人的生活并不错,比美国的黑人、老墨,都要更富裕,起点也更高。但为什么美国的红脖子却对生活严重不满呢?这里面的根源就在于,接受不了巨大的落差。

这些红脖子并非找不到工作,而是拿惯了高薪,不愿意去干低薪的活。他们年轻的时候,随便进个厂,就能月入上万美元,还有双休,一个人上班,养活全家七八个人。可现在?不是没活干,而是被迫与黑人、与老墨、与非法移民去竞争上岗。不仅工资更低了,活还更多了,这种巨大的心理落差,让他们无法接受。更何况,他们从父辈开始,就积累了丰厚的财富,加上政府发放的救济金,他们宁愿躺平,混吃等死,也不愿意去干一份钱少还特别累的活。

他们想要的不只是制造业回流,更想要的是,回到半个世纪前的黄金年代。他们的父亲经历过这样的黄金年代,而这一代美国80后、90后却也亲身看见了自己的父母,从中产跌落贫穷。对这些铁锈带的年轻人而言,最大的危机在于,因为大量制造业的撤离,产业空心化,他们不仅丧失了就业机会,更是丧失了阶级跃迁的通道。在美国中西部铁锈带,最绝望的是,改变命运的机会聊胜于无。

按照《乡下人的悲歌》所描述,除了万斯自己,先参军服役,去打了伊拉克战争,回国后,拼命读书,考上耶鲁大学法学院,这才实现了逆天改命。可他在老家的亲戚,朋友,依然生活在固化的贫困之中。万斯的个人逆袭,并不具备普适性,如何改变大多数红脖子的命运?如何重振美国制造业?这才是当代美国人,最需要思考,并给出答案的终极命题。

为什么铁锈带狂热地支持特朗普?因为半个多世纪了,除了特朗普,没有一个美国总统候选人站出来,为铁锈带的工人说上一句话。他们仿佛被美国遗忘了,但特朗普重新把他们推向了历史的风口浪尖之上。特朗普告诉所有红脖子:“他还记得,他记得那些美国乡下人,硅谷与华尔街的繁荣,代表不了美国乡下人。”

重振美国制造业,就等于重振美国铁锈带。

1 阅读: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