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咱们一起聊聊我们的孩子怎样从生活实践中学习知识。生活实践给了我们人类什么呢?给了我们生存的知识和技能,生活实践是最好的老师。
一、生活实践是最好的老师所有的知识都是从生活实践中得来的。书本中的知识都是前人从生活实践中通过多次实践论证后得到的。我们不仅要学习前人积累总结的知识,更要通过生活实践去论证、学习这些知识,从而发现新知识。从生活实践中学到的知识记忆最牢固,印象最深刻,这是自己在亲身体验的实践中得来的,所以说“生活实践是最好的老师”,这一点我是深有同感的。
一节有趣的劳动课:果树嫁接
跟大家聊一个我自己的亲身经历吧,这件事让我记忆深刻,记得是小学五年级时老师教我们学果树嫁接。我的老家是太行山山区的一个小山村,村子周围都是山坡和梯田,有一次劳动课,老师带领我们全班30多人到村边一片桃树地里去教我们给桃树嫁接。当时非常兴奋,感觉特别有趣,老师现场示范嫁接过程,并且让我们亲自去动手嫁接,反复实践。我当时学的很认真,记住了每一个步骤。我们那位老师当时给我们教学的画面还深深地刻在我的脑海里,学会之后我就把我家院子里所有的树给嫁接了一遍,有的果树居然成活了,感觉很有成就感。
记得当时最有趣的事是我看到啥树都想动手给它嫁接了,我还突发奇想,在一棵桃树上嫁接了三个品种的桃树枝,居然还活了,最后一棵树上长出了三种桃子,当时那叫一个高兴!自从那次果树嫁接课之后,一直到现在这么多年了我还依然会给果树嫁接,而且记得非常深刻。
跟大家聊这些呢就是想说,实践出真知,在亲身实践中学到的知识记忆最深刻,而且生活当中处处都有需要我们学习的知识,不能只局限于书本中。生活常识、生活技能也是需要我们的孩子学习掌握的知识,也是提高孩子们认知能力、生活能力的需要。
二、既然我们的孩子需要从生活实践中学习知识,那么从哪些方面着手呢?第一,引导孩子经常做家务劳动。
先从整理自己的东西开始,叠被子、叠衣服、洗衣服、整理书架,还可以做简单的饭菜、擦玻璃、扫地、倒垃圾等等。在家务劳动中可以实践运用一下数学中的“统筹问题”,先做哪个,后做哪个,学会合理安排各项家务劳动,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刚开始可能手忙脚乱,不知道先做哪个,不知道怎样去做,咱们家长就可以引导着孩子来做,教给孩子一点一点的去做,逐渐的他就会做好了,也会把这些事合理的安排好了。
家在农村的,一定要经常参加地里的劳动。跟着长辈学习了解农耕文化,了解一下玉米是怎样长出来的、红薯又是长在哪里的。怎样锄地、怎样浇地、怎样施肥,干干农活出出汗,亲身体验一下农民种地的不容易,体验一下种粮食的辛苦,让孩子懂得为什么要节约粮食,这些知识课本中可是没有,即使有也只是文字介绍,完全比不了你在亲自实践中学到的效果。
家里有做生意开店的,可以引导孩子帮家长打理店铺,比如开超市、开饭店的,可以引导着孩子帮忙算账找钱、打包装货啥的,让孩子亲身体验一下这些生活实践,都会从其中学到很多课本中学不到的知识,而且这些知识对你课本中的知识很有好处,能够帮助你更容易的去理解课本中的知识。
第二、带孩子积极参与购物全过程。
经常带孩子去超市或者集市上买菜购物,挑东西、算账、付款等等一系列的事情让孩子参与到其中。好多课本中的数学问题在超市、在菜市场都可以学到。比如,五年级数学中遇到的一个问题,两种菜的价格一样,可以放在一起称重,这个问题看似简单,但是如果没有去菜市场买菜的经验,就不太容易想到,不容易理解。所以,经常带孩子去超市、去菜市场,让孩子参与到购物中是非常有好处的。从生活实践中了解、学习知识更容易理解消化。
第三,鼓励孩子多跟长辈学习了解传统文化。
参与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等节日的准备工作。春节和爷爷奶奶一起包饺子、贴春联、放鞭炮,端午节包粽子、中秋节吃月饼赏月,让爷爷给讲讲春联里的大学问,跟奶奶学学包粽子。在这些传统节日的活动中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知识,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这不仅给孩子留下一个欢乐有趣的童年,更是让孩子扎扎实实的在生活实践中成长起来。
生活实践是孩子们成长中最好的老师,只有让孩子们亲身体验、亲身经历才是对孩子们最好的帮助。
好了,这一期的“生活实践”就聊这些。
最近六期课程我们讲到了看课外书、看纪录片、听有声书、看新闻、旅游、生活实践等六种引导孩子学习课外知识的途径。那么在接下来的六期课程中,我们会讲到六种引导孩子学习课外知识的方法,这些方法都是我自己在带娃学习、亲身实践中用过的,是一些简单实用,适合大家实际操作的方法,然后梳理汇总出来,希望其中有一些方法能帮到大家,供家长们参考借鉴。
好了,咱们下期见吧!
齐老师出镜录制的视频版《家长如何引导孩子学习课外知识》专栏已发布,大家可以直接点击下方专栏链接(也可以去我的主页—专栏里找哦),视频版丰富易懂更精彩。
[微笑]更多合集内容,请点击下方合集《家长如何引导孩子学习课外知识》。